抗戰時期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女投江是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敢於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鬍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八名女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寫下“八女投江”的壯麗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江紀念碑”奠基典禮。2009年9月14日,她們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八女投江的具體人物
冷雲
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 樺川縣人。
1931年入樺川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
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祕密抗日活動。
1936年,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經組織批准兩人結為革命伴侶,志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鬥爭。冷雲先在軍部祕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後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導員。
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
胡秀芝
胡秀芝***1918——1938***,漢族,黑龍江林口縣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班長。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戰鬥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20歲。
楊貴珍
楊貴珍***1920——1938***,漢族,黑龍江林口縣人,中共黨員,抗日巾幗英雄,歷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管理員,被服員、班長、副小隊長等職。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激戰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18歲。
郭桂琴
郭桂琴***約1921——1938***,漢族,黑龍江林口縣人,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血戰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17歲。
黃桂清
黃桂清***1918——1938***,黑龍江林口刁翎鎮南園子人,婦女團戰士。
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血戰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20歲。
王惠民
王惠民***1925——1938***,黑龍江人, 抗日巾幗英雄,犧牲前任我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在掩護大部隊突圍中,與日寇血戰到彈盡糧絕,和冷雲等七位巾幗英雄一道投江殉國。年僅13歲
安順福
安順福***1915一1938***中共黨員,朝鮮族。生於穆稜鎮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安順福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13歲就跟隨父兄參加抗日救國運動。“九· 一八”事變後,屯子裡成立了黨支部和抗日救國先鋒隊組織,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鬥爭。她16歲就和屯子裡的青少年們站崗、放哨、抓壞人、貼標語。
1933年1月,由於叛徒的告密,敵人對新安屯進行了瘋狂的大搜捕,有7人慘遭殺害,其中就有安順福的父親和弟弟。民族恨、家鄉仇,使安順福更加堅強。她心裡燃燒著復仇的怒火,毅然離開故鄉,參加了抗日聯軍第四軍,分配在被服廠工作。不久,任她為被服廠廠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10月,抗日救國遊擊軍改編為抗日同盟軍第四軍.為了行軍打仗方便,安順福、許賢淑等4名女戰士將她們的9個小孩送給老百姓撫養。
1938年4月,抗聯各軍向寶清集中,5月從寶清出發開始西征,這時安順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軍婦女團,隨軍西征。在征途中,安順福和婦女團的同志,與男同志一樣跋山涉水,翻崗越嶺,穿行在鳥獸集居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裡。一路風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飢,生活極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曉,在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下游,柞木崗山和大小關門嘴子山之間的峽谷子中***現林口縣刁翎鎮三家子村東北四公里處***與日偽軍熊谷部隊激戰,在彈盡無援的情況下,寧死不屈.她同冷雲等八位女戰士挽臂投江捐軀。是年1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聞訊後,在日記中寫道:“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1982年10月烏斯渾河畔東岸的小關門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紀念啤,碑文正面刻著黑龍江省陳雷的手書:“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鳳善
李鳳善“八女投江”烈士,朝鮮族,犧牲時年僅20歲左右,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鄉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戰士。
1938年10月上旬,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今屬林口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她與婦女團指導員冷雲***原名鄭志民***,班長鬍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朝鮮族***等7名戰友一起,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鬥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八女投江的歷史評價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牡丹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應該不斷傳播通過“八女投江”故事,讓一代一代牡丹江人都能繼承英雄的精神。”張慧說。
今年9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牡丹江市博物館以“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開學第一課”活動。通過走進課堂,向中小學生講革命故事,讓他們從小就在心裡樹立抗日英雄的概念。考慮到孩子們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的特點,我們把“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蹟,以豐富的形式、生動的語言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人民網強國論壇網友王文靜感嘆,“從小就聽過‘八女投江’的故事。這次來到牡丹江,感受英雄豪情,是她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日的幸福,我們更應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