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陝西戶縣民間故事

  陝西戶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水淹臘家

  縣西南十里,有臘家灘,當年野草叢生,亂石累累。

  相傳很早以前,這裡本是阡陌良田。有個名叫蠟景的財主霸佔著這些土地,號稱“九頃十八灣,一灣到潼關”。

  臘景財大氣粗,欺貧凌弱。他家有兩個大小不同的金斗,大斗進,小鬥出,重利盤剝鄉里眾人質問他,他說:“天下金斗唯一,試問誰家有二”;聲言“要得臘家‘歸’***貧窮***,除非天塌澇河‘吹’”***被大水沖走***。

  一日,有一貧道化緣,臘家財主見他形容憔悴,不但不予施捨,反命人鏟來牛屎,戲謔他,窮道連忙撩起袍襟,收下了牛屎。牛屎到了貧道懷裡,卻變成了金旦兒,臘景看紅了眼,又去搶那金旦兒,抓回來卻又變成牛屎。他盛怒之下,就命人將貧道亂棍趕走。

  丫環梅香見貧道實在可憐,偷出兩個蒸饃,追上貧道,塞到他懷裡。那貧道感激不已,臨走時對梅香說:“看來你個好心腸的姑娘,若相信我的話,七七四十九天後,見門前石獅子眼睛紅了,趕快騎上去。”

  過了七七四十九天,梅香每天到門口看幾次。這天她見石獅子的眼睛果然紅了,象兩個發光的小紅燈籠,就趕緊騎上去。頓時,終南山下天昏地暗,山間隆隆作響,暴雨傾盆,山洪席捲而來,將臘家的田產莊園一吹而光。臘景被捲到了渭河餵了魚鱉。石獅子變成一隻活脫脫的真獸,脫著梅香,騰空而去。

  從此這裡留下了望不到頭的荒石灘——臘家灘。

  :石棗的傳說

  終南山下,澇河灘的石縫中,多野生“石棗”。其根莖如小蒜,葉狹長,取其根熬湯,色如釅茶。飲之清涼可口,沁人心脾;食之甘甜醇美,別有風味。鄉鎮間常有荷擔老翁,盛以罐缸,吆喝:“賣石棗……”

  傳說,古時候這裡本來不生石棗。有一年,住在河邊古廟中的老和尚收了個徒弟,法名淨石,心底善良,生性憨厚,老和尚讓他每天擔水、掃地、做飯、劈柴,幹活,而不傳一字經法。他也只管老實做事,亦無他想。

  一日,老和尚要去雲遊四方,讓淨石獨自在家看守廟宇,他連忙應諾,跪下問師父他吃什麼,燒什麼。老和尚見他過於老實,想借此機會把他誑走,便說渴了喝澇河水,飢了,吃河灘的石子.沒啥燒,就燒你的大腿。”說罷拂袖而去。

  老實的徒弟相信了師父的戲言,該做飯了,他在河灘攬來石子倒進鍋裡,添上河水,把腿伸進灶膛裡引著,不一會兒,鍋底下真的燃起大火來,把石子煮成了又香又甜的吃食。他飽食了一頓,後來天天如此。

  過了幾年,老和尚雲遊歸來,心想他早已走了,等開門一看,不禁大吃一驚。見他面目紅潤,祥光繚繞,正幹著他的活呢,便問這些天是怎麼過來的,他從實回稟。老和尚不相信,要他一一做給他看。

  小和尚便攬來石子,添上河水,架起大腿燒起來,老和尚看愣了。不一會兒煮好了,他先給師父盛了一碗,又給自己盛了一碗,吃起來。

  老和尚本不敢吃,見徒弟吃得這般香甜,才撈起一顆放在嘴裡一咬。“咯嘣”,頂壞了牙齒。他一氣之下,端起碗朝河灘潑去,羞愧地離開了這座古廟。

  春暖花開,小和尚煮的石子,在河灘上生根發芽,長成了“石棗”。

  :秦鎮麵皮的傳說

  相傳,秦始皇在位時,有一年關中大旱,灃河缺水,戶縣秦鎮一帶稻子乾枯。百姓心急似火,官府還催逼納貢大米,坑得大家無法,只好在田裡挖井澆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長出了稻穗。可收割後,碾出的大米又小又幹巴,根本沒法向皇帝納貢。大家正在發愁的時候,有個叫李十二的,用這種米碾成米麵,蒸出了麵皮,大家吃後,個個稱奇。於是,李十二帶著麵皮,和納貢的人來到咸陽。秦始皇見貢米又少又差,傳旨問罪,李十二急忙跪奏道:“此米雖差,卻能製出佳餚,今奉上面皮,望萬歲御品。”秦始皇吃了麵皮,其味甚美,頗感稀奇,這才赦了眾人之罪,並讓李十二天天蒸上幾張麵皮供他食用。

  後來,李十二在某一年的正月二十三去世。秦鎮一帶的人們為紀念他,在這天總要蒸些麵皮。這種蒸麵皮一直延續到今天,成了戶縣秦鎮馳名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