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的教學反思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女媧補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神話故事。文章清楚有序地描繪了生動逼真的自然災害場面,想象奇特豐富。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本文教學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40分鐘的時間,要把這兩個目的達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課堂中我採用了師生角色互換的辦法引導學生學習,收效甚好。
師生角色互換就是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 “聽”,而是跟老師“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學中,針對“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這一目的,我這樣提問:“我查閱資料,聽說《女媧補天》這個神話故事想象力非常豐富,可我就是找不到體現想象力豐富的語句,請同學們幫我找找,跟我講講好嗎?”學生頓時在小組內沸騰起來。幾分鐘後,我到學生中找個位置坐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來“教”我。有的小組說天出現大窟窿後的情景描寫想象豐富,讓人感到恐怖;有的小組說女媧尋找五彩石的內容想象豐富,體現了女媧的辛苦;有的小組說女媧冶煉五彩石的部分想象豐富,展現了女媧的強大神力……
針對“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這一目的,我問:“女媧為了拯救水火中的人們,他做了哪些事呢?誰講給我聽聽?”學生們先是一片寧靜,然後舉手高呼:求雨神下雨滅火,造船救人,找五彩石……
我接著說:“女媧做這些辛苦不?”
“辛苦。”學生們異口同聲。
“從哪些地方知道辛苦的?”我搔搔後腦勺。學生都笑了。
片刻,學生爭著舉手,有的說求雨神不容易,有的說找五彩石忙了幾天幾夜,有的說煉了五天五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學生學習積極性高。
範文2
這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女媧求雨滅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補天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女媧百折不撓的形象,讚美了她為拯救人類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女媧這一神話人物不怕危險、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下幾點來展開。
1、反覆讀文促理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基礎。新課標中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故在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但每次讀文都有目的性,不是為讀而讀。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感知,然後展示讀***賽讀***進行體會,交流後再感情讀。在多種朗讀形式的作用下,在老師充滿情感的鼓勵引導下,最後大部分學生能讀出女媧難過而又焦急的心情了。
2、品詞析句重感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學習女媧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女媧補天》這篇文章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讀文後大抵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不難的,但要讓學生深切地理解女媧的精神品質並受到薰陶感染還得靠品詞析句來完成。“自讀3、4自然段,找出女媧補天不容易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畫,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體會。”這個問題的設定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找尋關鍵詞句中,邊讀邊批註,這就是一個品析感悟的過程。
3、讀練結合重積累。
本堂課的特色之一在於注重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舉一反三,聯想遷移。如給“立刻”換近義詞;用“終於”造句;用上“先……接著……然後……最後”來複述第四自然段等,目的是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做到讀練結合。其次,練習的形式多樣,詞、句、段都涉及其中,讓有限的課堂時間擁有更大的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 展開想像快樂學。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於、冒著生命危險”等詞並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字的空白點,將文字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通過“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提出“你能想象女媧在尋找純青石的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麼克服的?”引導學生在文字的基礎中展開想象。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熱烈,發言的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合理想象,成為了課堂的亮點。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學生的發言評價不夠到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還有待加強。但總體而言,我能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並結合八項教學策略進行設計及教學實踐,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課堂氣氛和諧,學生願學、樂學,學有所獲的境界。
範文3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因為帶著集體智慧的結晶,再加上多次磨課與熟練的背誦,所以今天去上課時輕鬆且自信。然而,課至後半,越來越覺得學生的難以調控。回來後反思,課不是僅僅背出就可以了。備課,更要備學生。
一、對學生要有靈敏的感覺。
老師還需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對善於傾聽的耳朵,有一顆善於捕捉學生閃光點的心,這樣才能從學生的突發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善於觀察,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觀察學生的神情變化,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
現在回想自己在上課前跟學生的課前談話,只要自己敏銳點,從課前談話就可以察覺到這班孩子不是自己曾接觸過的,他們很活躍,有時有些習慣比較隨意,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有同學出錯,他們不是舉手指出而是坐著自己隨意講。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如果不光只是自己“背教案”,而是多注意去調控他們的紀律,那麼在教學中會稍微順利一些。
二、老師自己要當學生。
“教”服務於“學”。以前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對於備課時自己設計的問題,非要自己先想想答案。現在深有體會,假如自己都回答不了又叫學生如何回答。假如自己都沒有考慮答案,又怎麼去啟發、引導學生。
三、臨場發揮,隨機應變。
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想法與自己預計的不相吻合,打亂了原有思路,使教學任務無法按既定的方案實施。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是由於我們備課時沒有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這就更顯出“備學生”的重要性了。
今天在讓學生演“女媧求雨”這一幕時,沒有想到在自己鋪墊了女媧是怎麼打動女神時,有一桌孩子上來表演還是說“雨神不同意”,於是,這裡又多了一個“求”的環節,使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散,孩子們似乎也沒有沉浸入女媧的“苦苦哀求”反而成了一場隨意的表演。自己在這裡少了教學機智,如果針對孩子的隨意性,立刻調整為自己當女媧來感染他們可能效果會不一樣。
教學完《女媧補天》,深深覺得教學的深遠,決非一日之功,而是終身備課。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