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辭典的簡介

  《普洱茶文化辭典》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它的淵源、品種、產地、工藝、口味、沿革等等,是喜愛普洱茶的讀者的益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普洱茶文化的發展,同中原茶一樣,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深厚。

  普洱茶不苦不澀、不寒不熱、韻味悠長,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庸”、“調適”的一面。

  《普洱茶文化辭典》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它的淵源、品種、產地、工藝、口味、沿革等等,是喜愛普洱茶的讀者的益友。

  普洱茶文化的發展,同中原茶一樣,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深厚。

  普洱茶不苦不澀、不寒不熱、韻味悠長,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庸”、“調適”的一面。

  普洱茶文化辭典的前言後記

  前言

  雲南是茶的原產地,普洱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深厚。

  清人阮福著《普洱茶記》,說“普茶名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其特點是氣味隨土性而異,生於赤土或土中雜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光緒《普洱府志》則有大段文字詳細地敘述了普洱茶的品種特色和栽種特點。凡此之類,讀者自可從本書中查閱。

  雲南所產的茶歷史上曾經都被概稱為“普洱茶”,其實其中有細緻的差別。例如,勐海南糯山產的“南糯白毫”是茶中珍品,暢銷海外;“女兒茶”也是勐海特產,因是姑娘採摘春茶作為私房錢以備嫁奩之用的,故名“女兒茶”,乃茶中上品;“緊團茶”也稱元寶茶,是易武名茶,過去主銷港澳及南洋一帶;銷往康藏一帶的茶葉稱“邊銷茶 ”或“蠻裝茶”。

  普洱茶秉承歷史,如今仍有唐代團茶“遺韻”,宋人有詩云:“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白頭親。”在雲南南部廣闊的山地叢林裡,到處可尋找到無數的大茶樹,人們隨手採摘,稍加烤制,就沖泡飲用,這樣便可除病解渴。此種“清飲”在雲南南部的少數民族中可說普遍。這種方法遵循自然的“法則”,同元明清以來的飲茶之法不謀而合。

  雲南元明以來喝茶多是“清飲”,隨著雲南茶不斷走向全國,尤其是成為貢茶,普洱茶逐漸有了名氣。到了清代,其獨有的“韻味”,飽食終日的八旗子弟看到了茶的另一“色”,看到了普洱茶的與眾不同:無論從外觀形制以及沖泡出來所獨有的湯色,其不同尋常的陳香,是其他茶無法比擬的。喝慣了龍井茶﹑君山茶﹑碧螺春﹑巖茶的八旗子弟﹑富貴人家和文人雅士,從普洱茶中又體會出了茶的新境界。

  也許普洱茶的不苦不澀、不寒不熱、韻味綿長,更能體驗中國文化的“中庸”,也就是 “調適”的一面。

  《普洱茶文化辭典》從“點”到“線”,從“線”到“面”,較為完整地把普洱茶文化介紹給喜愛普洱茶的人,該書自然就是他們的益友。

  後記

  有一種茶,一旦進入你的生活,就是你一生別樣的“愛人”,無論你“窮”或“富”,她終會“以身相許”。

  有一種茶,猶如無法消逝的情感,讓你體驗人生的“生”﹑“熟”﹑“陳”三味。

  她就是說不完﹑道不盡﹑百變“身姿” 的普洱茶。

  竹曳香來桂花閒,

  輕呷琥珀醉秋山。

  清心無我莊生夢,

  鳥囀鬆嘯寫晴嵐。

  早就想好好做一本普洱茶文化的辭典,願望可謂長矣!

  每登大黑山,臨南糯山,看茶庵鳥道的雄奇, 聽藏族打酥油茶的聲音,跟隨茶馬古道上行走的馬幫,此想法更加難以抑制……

  普洱茶,一棵參天大樹,在炎炎之日裡,像一潭誘人的碧水,招惹人的閒情逸致。

  的確是到了做一本普洱茶文化辭典的時候了,因為我們彷彿聽到普洱茶的請求:“我欲為。”於是,我和朋友們,擱下了自己手中的許多事。

  皮黛經霜崔嵬幹,

  孤高凜烈自神明。

  雲來霧繞新芽長,

  陳葉樟香驚世鳴。

  黑格爾說古希臘是“整個歐洲人的精神家園”,那麼普洱茶應該就是雲南各民族人民的“血﹑肉﹑生命”。

  普洱茶文化是永恆的精神家園,這就是這本辭典做的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