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些蘭州的名勝古蹟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其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蘭州的名勝古蹟一些,歡迎大家閱讀!
蘭州的名勝古蹟推薦:白塔山公園
白塔山公園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北部,因山頭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該寺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朝,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面七級,高約十七米,上有綠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準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間。登白塔山頂,可俯視蘭州市容,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身,充分顯於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白塔與黃河上的鐵橋構成雄渾壯麗的畫面,成為蘭州市的象徵之一。
蘭州的名勝古蹟推薦:明肅王墓
明肅王墓位於蘭州市榆中縣來紫堡鄉黃家莊村北側平頂峰的南麓***注:平頂峰橫亙於來紫堡鄉與金崖鎮之間,部分墓群位於金崖崖鎮境內***,海拔1560~1600米,距蘭州市區約15公里。墓群依山就勢,坐北向南,枕山面野,排列井然,南北約300米,東西約3000米。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肅王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得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很好保護,1983年榆中縣政府將其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成立了肅王墓文物保護小組,聘文保員對墓群進行專人值守。1993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將其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榆中縣人民政府劃定並公佈了肅王墓群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作出了對墓區進行三級保護的具體規定。2006年5月25日,肅王墓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肅王墓的保護已列入榆中縣資源開發計劃:要進一步探明墓區內所有墓葬的準確位置,蒐集相關資料,進而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可*依據;參考國內其他現存明藩王墓的地面建築結構和佈局,對肅王墓群地面建築的恢復進行整體規劃,並逐年加以實施;繼續在墓區周圍種草種樹、美化環境,逐漸恢復墓區內原有的景觀和環境;徵集、搶救失落在民間及被損毀填埋的肅王墓文物,清理已開啟的墓室,並儘可能恢復原狀,以更好地保護,並供遊人觀瞻***暫未開放***。
蘭州的名勝古蹟推薦:崗溝寺
崗溝寺位於太極湖西南岸,距縣城約15公里。當初建在臨溝的山崗上,故名。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建立上下兩院於溝腦。藏語稱“投吉乾寶”***意為南海觀世音***。
崗溝寺所處的峽谷,曲折多彎,溪流淙淙,叮咚作響,綠草如茵,山花點點。馨香飄逸,清新宜人,組成大大小小自然草坪無數。地極深邃,清涼幽靜,林木茂密,野藤懸垂,是一處避暑乘涼的好去處。
崗溝寺歷史久遠,先後設有“哲學院”***講經院***。“0院”***考經院***。清乾隆時期,僧侶多達500餘眾。尤其那150尊佛像有玉雕、石雕、泥塑,神氣活現,情態畢肖,是我國古代秀工匠高超技藝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庫之一。還有那神奇的傳說,定使人流連忘返。有人說,明成祖朱棣的太子西遊時, 曾到過崗溝寺。明英宗天順八年***1465年***山搖地動,一對白兔在溝間跑來跑去,石山內同時傳“開哩嗎不開?”的問聲。有人答應說:“開哩!”頓時山腰開裂,一尊2尺多高的白玉菩薩閃閃發光。
蘭州的名勝古蹟推薦:蘭州城隍廟
蘭州城隍廟在市張掖路。建於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後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於大火,後重修。坐北向南,佔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捲棚歇山頂式享殿,後為重簷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迴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1956年闢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
隍廟周圍有許多的小吃攤,如:灰豆子,釀皮子,甜醅子等,還有許多的飯館:牛肉麵、涼麵、燥子面、漿水面等蘭州特色的美食。
蘭州的名勝古蹟推薦:白衣寺塔
又稱白衣庵塔。在蘭州市慶陽路,因塔建在白衣寺中而得名。白衣寺內原繪有白衣大士像,尊奉白衣菩薩,寺初建於明崇禎年***公元1631年***,後經多次戰亂,只有寺塔儲存到今天。
白衣寺塔為實心磚塔,高約30米。塔基呈錯牙式方形,長、寬各7米,高2.8米,四面鐫刻花卉圖案。塔身下部呈覆缽狀,高約8米,最大處直徑為6米。正南與塔基連線處開一佛龕,原龕內供有三佛像。塔身上半部為八角形錐體,高18.5米,共做密簷12層,層數為偶數,在國內罕見。每層每面各開佛龕1個,內各塑佛像1 尊,共計96尊;每層每角懸掛風鈴1個,共計96個,塔剎高約1米,形若寶瓶,以外鍍銅的金屬做成。塔前有清代改建的大殿,後為新建仿古式三層樓,1991年蘭州市博物館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