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的名勝古蹟有哪些

  湖州是中國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世界絲綢文化發祥地之一。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湖州的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湖州的名勝古蹟:德清原始青瓷窯址群

  德清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東望上海,南接杭州,西枕天目山麓,北連太湖。德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學家沈約、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經學大師俞樾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

  德清是中國陶瓷史上“德清窯”瓷器的故鄉,長期以來文化文物部門及專業人員致力於古窯址的調查發現和保護研究工作,新發現古窯址近百處。這些古窯址的年代上起自商代,經西周、春秋戰國、漢六朝、下迄於唐宋,證明古代德清的制瓷業延續達兩千多年,這為全國其它地區窯口所不及。德清窯是我國曆史悠久、自成體系的著名窯系。其中最璀璨奪目的商周原始青瓷窯址群,迄今為全國所僅見。它的工藝成就、窯爐技術是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是研究中國乃至世界青瓷起源珍貴的實物資料。

  專家認為,德清亭子橋窯址是一處戰國時期的越國“官窯”,它比過去學術界認定的官窯出現年代提早了千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將其與成熟青瓷比對分析,從理化資料可以看出,德清遠在東漢之前已經燒造出了成熟青瓷,中國成熟青瓷的出現年代至少可以前移500年左右。而此前,普遍認為上虞小仙壇東漢窯址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成熟青瓷產地。

  湖州的名勝古蹟:壽昌橋

  壽昌橋是一座很有時代特色的石拱橋之一,其設計之科學、造型之美觀、建造之精良,尤其此橋單孔跨度較大、收分手法等,在同類橋樑中實屬罕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壽昌橋的始建年代比永安橋約晚130多年。壽昌橋的用材均採用出自橋樑附近防風山的武康石,橋壘40m,單孔淨跨17.40m。此橋的可貴之處是充打採用高超的收分手法,如橋墩、拱券、坡腳等。所以,壽昌橋的設計應相比下永安橋、清河橋等,有較大的特殊之處。這三座橋樑雖然都為拱橋型別,但不難發現在形式和建造工藝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壽昌橋的雕刻工藝充分顯示了設計者卓越的聰明才智,如雲紋和成組的鼓釘紋相配工藝等。壽昌橋旁刻壽昌兩字為橋名.拱內的右側還見鐫刻精美的一幅荷蓮組合圖案,這些多是宋元時期橋粱的薰要特點。壽昌橋的造型,猶如一件特美絕倫的工藝品傑作,與其旁的現代高速公路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浙北杭嘉湖乃至長三角地區迄今發現的形制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宋代單孔石拱橋。具有極高的文物古建築價值。

  湖州的名勝古蹟:安吉石佛寺

  石佛寺位於安吉縣山川鄉境內的茅塢塘山,茅塢塘又名芙蓉谷,座落在群山疊嶂的峽谷中,主峰落伽山海拔1169.6米,景區內飛瀑翠雨,潭水碧綠,林篁茂盛,世塵不染,尤如仙境。遊芙蓉谷,嘗千年氣象奇觀。

  石佛寺距今已有lloo多年,長年香火不斷。每年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生日,這天不管是久旱無雨或晴空萬里,中午時分,芙蓉谷裡定會下起毛毛細雨,這是菩薩顯靈?氣象奇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石佛寺位於海拔1085.9米處,這裡群山疊嶂,四季常青,風光秀麗,石佛寺的大門原狀保留完好,門高2.1米,寬1.33米,兩邊用l5塊青石疊成,青石上雕刻著兩隻栩栩如生、小巧玲瓏的石獅子浮雕和八仙道具,共有圖雕17個。“石佛寺”三字為顏體楷書,每字約20平方釐米,石佛寺遺牆石塊已變灰或發黑,灌木雜草從牆縫中斜屈橫生,使人彷彿身臨遠古時代;石佛寺內觀音洞上有“紫竹靈山”四個字陰刻在石崖上,字跡斑斑,可想年歲已久遠。

  湖州的名勝古蹟:靈峰寺

  靈峰寺是江南著名寺院之一,為淨土宗祖師道場。歷經千載,高僧輩出,樑有義遴禪師業啟始。宋有仲賢,元有如月,明末有藕益大師創靈峰派,開一代宗風。

  清咸豐年間,寺毀於戰亂,片瓦無存。原天台山國清寺住持諦隱大師發大誓願興寺,歷經風霜,八方勸募,不遺餘力,重修大殿、山門、禪堂等。

  靈峰古剎現存或新修佛教建築主要有山門、天王殿、三聖殿、藏經樓、僧寮、客房等。又有《重建靈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範公雲碑》、《靈峰百福寺碑記》等四塊碑刻,以及藕益大師靈塔。寺前古樹參天,溪流潺潺;後山竹木茂盛,環境清幽,是信眾修法、香客禮佛的理想勝地。

  湖州的名勝古蹟:雙林三橋

  化成橋為三橋中最早建成,由化成庵僧建立而得名,又因跨塘河,俗名塘橋。始建於元延祐年間,初為木橋,明洪武年間改為磚橋,永樂年間又易為木橋,至嘉靖年間始環以石。此後在明崇禎三年***1630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多次重修。今橋高6.6米,長46米,寬3.4米。南北兩坡各設臺階。橋兩側置素面欄板,頂部鑿成吳王靠,欄板間嵌望柱16根。

  萬元橋距化成橋東225米處,始建年代失考。清康熙年間構木樑,名福成橋。雍正八年***1730年***環以石,改名為萬元橋。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歷時7年。橋高7米,長51米,寬3.5米,兩坡各有臺階44級,為雙林三橋中最為高大者。兩側置素面欄板,橋頂欄板鑿成吳王靠,欄板間有坐獅望柱20根。橋兩側石柱刻有四副楹聯。

  萬魁橋離化成橋西122米處。康熙元年***1662年***環石,康熙八年***1669年***落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改建。至乾隆五十八年與化成橋同時落成。橋高6.8米,長51米,寬3.2米。兩坡各有臺階40級。兩側置有素面欄板,橋頂鑿成吳王靠,欄板末端安抱鼓石,欄板間嵌望柱24根。橋側一對石柱上刻有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