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名勝古蹟介紹

  安徽物華天寶,地傑人靈,名人輩出,星轉鬥移,改革開放給安徽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安徽的一些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安徽的名勝古蹟:天柱山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境內。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106年,漢武帝登禮天柱山“號曰南嶽”,5***,隋文帝詔南嶽為衡山,故天柱山又稱古南嶽。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為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故天柱山為安徽的“源頭山”。 天柱山有雄峰奇石、幽洞秀水,綽約多姿,純樸自然,居“南國第一”。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1992年又被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柱山有號稱“花崗岩第一祕府”的神祕谷;有天下奇觀石牛古洞、摩岩石刻;有中國第三大高山湖泊--“煉丹湖”以及禪宗第三代祖庭三祖禪寺等景觀。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境內,因其主峰天柱峰似“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山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是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景區面積102.72 KM2,保護區面積304 KM2,分大龍窩、佛光寺、龍潭河、西關寨等八大景區。公元前106年,漢武帝登禮天柱山,賜封“南嶽”稱號。隋開皇九年,煬帝擴疆,改稱湖南衡山為南嶽,但天柱山仍被尊稱為“古南嶽”。歷代帝王或親自禮祭或遣吏致祭南嶽天柱山。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因此天柱山又名皖山,是安徽的源頭山。

  安徽的名勝古蹟: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涇縣城西25公里的雲嶺地區。雲嶺是黃山的餘脈,海拔500多米。在雲嶺與四顧山之間,形成了一條東西長15公里的山衝,其間分佈有羅裡村、湯村、高嶺村、新村、南堡村、章家渡、中村等30多個自然村莊。1938年7月1日,新四軍軍部進駐雲嶺地區後,軍部司令部及其下設機構就設在以羅裡村為中心的許多村莊裡。至1941年月4日撤離,新四軍軍部在雲嶺3年之久。

  1937年12月,根據國共兩 黨的協議,我黨在湖北漢口建了新四軍軍部。1983年1月在江西南昌正式成立新四軍,由北伐名將葉挺任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周子昂為正、副參謀長,袁國平、鄧子恢為政治部正、副主任。同年2月,軍部移至安徽皖南歙縣巖寺,完成了全軍集中整編的任務。5月,軍部又移至南陵土塘村,7月進駐雲嶺。直至皖南事變前夕,當年軍部包括司令部、政治部、教導總隊、佔地服務團以及有關後勤單位分設在雲嶺地區的羅裡、南堡、中村等13個自然村內,共計有房屋130多幢,全部系利用原來的居民用房。現收歸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管理的舊址有7處。 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近現代八大重要史蹟之一。陳毅同志於 1963 年親筆題寫了館名。我們將一同跟隨《暢遊天下》前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雲嶺新四軍軍部和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做一趟紅色之旅,去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追憶和憑弔英烈們的革命業績。

  安徽的名勝古蹟:潛口民宅

  清代曾為汪沅家別業,名"水香園",咸豐年間***1851-1861年***毀於兵火。1984年起,將原散見於潛日、許村等地11座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護的明代建築,集中於此,組成明代村落,定名"潛口民宅",它包括山門一套,石橋、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遷復原過程中,嚴格按照"原拆原建"、整舊如舊"原則,保持了建築物的原時貌。山莊佔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從周圍不同角度,都可以觀賞到完美的建築形象。 整座山莊面積1.72萬平方米,採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築集中一處,亭、橋、樓、閣、廳及內部陳設俱全,重現了明代山莊之風貌。 山莊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橋、涼亭各1座。1984年動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區和歙縣各地數百座明代建築中精選拆遷而來。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門廳、司諫第、方文泰宅、樂善堂等著名建築。依勢坐落在山坡之上,錯落有致。現建為潛口民宅博物館。山莊佈局精巧,環境幽雅,被譽為明代民宅建築博物館,是研究中國建築史的珍貴例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的名勝古蹟: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主體建築有仁和樓、得月樓、茶樓、惠風石坊、徽園第一樓、過街樓、古戲樓等以及鑲嵌其間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樓百餘間,是展示和體現徽州文化的重要實物建築。

  徽州“一府六縣”格局始於唐大曆五年***770年***。

  自從晉太康元年***280後年***新安郡轄黟、歙、海寧、黎陽、遂安、始新六縣以後,歷有變動。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陽縣併入海寧縣,新安郡轄歙、黟、海寧、遂安和始新五縣。樑普通三年***522年***,劃吳郡壽昌縣歸新安郡。樑承聖二年***553年***,分海寧、黟、歙三縣各一部分置黎陽縣,四縣劃出新安郡置新寧郡,治所海陽。陳天嘉三年***562年***新寧郡併入新寧郡,轄歙、黟、海寧***黎陽縣併入***,始新、遂安、壽昌六縣。隋開皇九年***5******,罷新安郡,廢黟、歙二縣入海寧縣,劃歸婺州管轄。開皇十一年復黟、歙二縣,置歙州,州治黟。開皇十八年,改海寧縣為休寧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歙州為新安郡,領休寧、黟、歙三縣,郡治休寧縣萬安山。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為歙州,州治歙縣。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劃休寧縣西鄉和樂平縣懷金鄉建婺源縣,屬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劃歙、休寧二縣地設歸德縣,劃黟縣赤山鎮和饒州浮樑縣一部分設祁門縣,劃歙縣華陽鎮設績溪縣,均屬歙州。大曆五年***770年***,廢歸德縣,地復歸歙、休寧二縣,州領黟、歙、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形成徽州一府六縣格局。

  安徽的名勝古蹟:棠樾石牌坊群

  位於安徽省歙縣城西6公里處,為棠樾村的鮑氏家族旌表本族歷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築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組成,跨村頭石板大道迤邐而建。其中三座為明代所建,四座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亭,牌坊群進村一端有鮑氏宗祠,祠內有清乾隆帝“慈孝天下無雙裡,錦繡江南第一鄉”的御書對聯。牌坊群按“忠孝節義”順序排列,石牌坊粗壯簡樸,體現了徽派石雕風格。

  在棠樾村頭,坐落著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著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黃山市的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

  安徽的名勝古蹟:龍川風景名勝區

  龍川是坑口村古稱,村前有龍鬚山,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古稱龍川。後人認為小溪***又稱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龍可以暢溪,故改為坑口。這個傳說至今仍在百姓中流傳。

  距績溪縣城約10公里,是一個古老的徽州村落。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綿長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了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現,現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龍川,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環水繞,景色秀麗。龍川村地形如靠岸之船,東聳龍鬚山,緊依登源河,南有龍川彙集,西偎鳳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嶺,獨具特色。東晉散騎常侍胡焱鎮守歙州,愛其風水勝蹟,於鹹康三年***公元337年***舉家遷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