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名人故事,這些故事啟迪著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老虎引路

  李長者是唐朝人,一生不愛名利,最喜歡的就是《華嚴經》,以研讀《華嚴經》為終生之業。他學佛多年,有一次離開自己住的地方,想要專心地為《華嚴經》作注。在路上遇到了一隻老虎,而這隻老虎彷彿就是在那裡等候他一樣,對他非常的馴服、溫順。李長者就跟他講:“我想請你幫我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我在那裡安心寫釋論。”於是就把行囊掛在老虎的背上,老虎似乎聽懂了李長者的話,緩緩望著他,就這樣一路走了過去,走了約二三十里路的時候,老虎就在一個土坎上面停留下來,這時李長者知道老虎的用意,是把他帶到這個地方給他棲身住宿之處。這個土坎非常光亮明潔,旁邊還有一口泉水,在他到來的前夕,有一陣暴風雨,把一棵古鬆連根拔起後,就湧出了泉水。所以,後來這口泉水就被稱為“長者泉”。李長者就在此地居住五年之久。五年當中,每天傍晚這口泉水當中就會射出一道白光給他照明,讓他能順利在晚上也有燈光來寫作,還有兩個年輕女子來伺候他,煮飯給他吃。等到五年寫完釋論後,這兩個女子也不見了,其實這兩個女子是天上派來的。

  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實夫拜虎

  詩曰:實夫歸省①,虎銜②其衣,拜請畢養,竟得全歸。

  明朝包實夫,侍奉雙親,非常盡心盡力,同時他也是一位飽讀詩書之人,通達五經,明白做人的道理,學問、道德、涵養都非常高。他當時在太常***主管禮儀的機關***裡教書,每年歲末他一定要回家去探望父母。一次在途中遇到一隻老虎,他被老虎叼著衣服拖到山林裡去。於是,他就對老虎叩拜,說道:“你是不是要把我吃掉呢?沒有關係,那是我的命運註定的。但是,我還有父母在家,年紀很大,七十多歲了,能不能容我回去把孝養父母這一份責任盡到?我一定回來供養你,讓你吃。”沒想到老虎竟然把他給放了。可見一個人的真誠心一發,連凶猛的老虎都變得溫順了,也似乎通人性,懂得了人類的語言,老虎竟自己走了。後來人們就把那個地方起名叫做“拜虎崗”,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

  【註釋】①省:xǐnɡ,看望,問候***父母、尊長***。②銜:xián,用嘴叼。

  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史可法感恩老師

  明朝名臣史可法,年輕時進京考試,住在寺廟裡。有一位賢臣叫左光斗,剛好是此次主考官,他到這一些寺廟裡面去微服私訪,看一看有沒有懂得憂國憂民出色的讀書人來參加這次考試。剛好左公走到了一個寺廟裡,看到一個年輕的考生,寫完一篇文章太累睡著了,案上放著剛寫成的一篇文稿。左公拿起一讀,非常讚賞他的遠大理想和刻苦精神,再看書生衣衫單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讀勞累。左公怕他感受風寒,便把自己的貂裘①脫下來,蓋在他身上,出來問寺僧,方知書生名叫史可法,因此留下深刻印象。後來考試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感受到字裡行間有一種氣節,一種志向,馬上就知道是他,所以就批了他為狀元。史可法考上狀元之後,按照禮節到左公家拜老師和師母。左公可憐他家貧,收做弟子,留於館署。此後,他愈加發奮苦學,飽受恩師濡染,立志以身報君許國。左公在公務之暇,常與他交談時事,辯論古今,看出其巨集大抱負和超凡才略,就對妻子說:“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這就是說,以後繼承我事業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我這個學生。古代聖賢讀書人不怕自己沒有後代,只怕聖賢學問斷在他的手上,所以他更注意聖賢學問有沒有承傳的人。

  後來左公、史可法同朝為官。明朝末年宦官當道,左公被陷害,關進監獄之後慘遭酷刑,眼睛被燒紅的鐵片燙後都粘連上了,膝蓋以下被切斷。史可法知道老師在獄中的境況,十分焦急,通過各種關係,終於感動監獄裡的士兵,他們就建議史可法裝扮成撿垃圾的,進監獄去看望老師。史可法緩緩接近老師的牢門,當走到老師面前時,禁不住地抱著老師的腿放聲大哭。左公聽到聲音是他的學生史可法,就用手把自己的眼睛抻開,目光如炬地看著史可法說:“你是什麼身份!你是國家棟梁,國家正是危難之際,你怎麼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陷在這麼危險的境地!與其讓那些亂臣把你害死,不如我現在就活活把你打死!”左公撿起地上的石頭就往史可法身上扔。史可法看到老師這麼生氣,就馬上離開監獄***所以愛護孩子,愛護學生,有時候還真的要現怒目金剛相,而此時他那一份存心是念著學生的安危,學生的成就***。後來左公被宦官殺害。

  史可法擔任過很多職務,還在邊境帶兵防守。每個晚上士兵分三批背靠背守夜,但他堅持一夜不休息,士兵建議他應該休息一會,結果史可法回答士兵說:“假如我去睡覺,國家因為這時陷入危難中,我對不起老師,對不起國家。”史可法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和教誨,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每一次回故鄉,首先到老師家裡看望師母及其後代子孫過得是不是很好。

  後來清兵入關打到江南時,史可法到江南重②鎮揚州督師。他把意志消沉的各路將領團結在一起,誓死堅守揚州城。清軍統帥多鐸五次派人去勸降,都被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惱羞成怒,下令用大炮轟城。在打退了清軍的多次進攻後,明軍終因寡不敵眾,城池失守。史可法誓死與揚州城共存亡,最後壯烈犧牲。後來人們在城外梅花嶺上為史可法建了個“衣冠冢”③,永世紀念這位民族英雄。

  這個故事讓我們可以感受到:左公為國家忠心耿耿,不僅能夠慧眼識才,還能保護國家的棟樑之才,以及史可法為報達老師的恩德和教誨而壯烈犧牲的壯舉,讓後人深深地感動,也給我們樹立了很好地學習榜樣。

  【註釋】①貂裘:diāo qiú,皮衣。②重:zhònɡ,重鎮:主要,重要。③“衣冠冢”:zhǒnɡ,墳墓。公元1645年5月20日,十萬清兵攻陷揚州城,史可法浴血固守城池,英勇獻身。其義子史德威遍尋遺骸不得,遂依史公遺願,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他的墳墓其實是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