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經過數千年的積累、沉澱,最終成為中華民族傳統在道德的核心部分,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包拯貢硯

  詩曰: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貢足數,一硯不留。

  北宋有一個著名的清官叫包拯,字希仁,天聖年間進士,宋仁宗時任監察御史,後任龍圖閣大學士,官至樞密副使。他在端州***今廣東肇慶***做知州時,此地向來出產一種做硯臺用的名貴石頭。從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藉著進貢皇上的名目,總要多取幾十倍,拿去送給朝裡面有勢力的人。而包拯叫硯工只要做到進貢的硯數夠了。等到他離任的時候,也不曾拿一塊硯石回去。

  他做開封知府時,為官公正,執法嚴明。他處處以身作則,從不為自己謀私利。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罪,他照樣依法論處。此後他的親戚朋友再沒有人敢依仗他的權勢為非作歹了。當時的百姓都非常尊敬、愛戴他,稱他為“包青天”。

  他平生沒有私下的積蓄,曾經警誡子孫們說:“我的後代做官的,有犯了貪贓的人,這個人就不準回到自己家裡來;死的時候,也不準葬在祖墳裡,倘若不照著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孫了。”嘉佑六年***公元1016年***他任樞密副使,轉年去世,諡號“孝肅”。

  【註釋】①硯:yàn,硯臺,寫毛筆字研墨用的文具。

  有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孫謙感物

  詩曰:孫謙去官,借居馬廄①,孚及蚋②蚊,化及猛獸。

  南北朝時,樑國有一個人,叫孫謙,屢次做太守,他做官以仁德教化百姓,蠻夷的人都送給他金錢寶貝,他一概不收;百姓們送他綢絹布帛,他也一概不收。每次在上任的時候,沒有房子住,他就去借空的馬房住著。零陵郡***今湖南永州***向來猛獸很多,孫謙到任以後,那些猛獸就沒有了。等到孫謙離開此地去別的地方做官,猛獸們仍舊又出來害人了。孫謙在官衙內居住,也很儉樸,冬天睡的不過布被粗席,在夏天的時節,也沒有蚊帳,可是他晚上睡著的時候,並沒有蚊蟲來咬他,人家都覺得很奇異。

  【註釋】①廄:jiù,馬棚。②蚋:ruì,昆蟲。

  有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大禹克儉

  詩曰:夏禹治水,過門不入,菲①食惡衣,儉勤莫及。

  上古堯帝的時候,洪水遍地,百姓們不能夠安居,堯帝派大禹去治水。大禹為人聰明機智,和藹可親,又意志堅強,非常講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結婚才四天。可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猶豫地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塗山氏,與大臣益、后稷一起啟程赴任。大禹到任後,就積極著手製定治水措施。他吸取父親鯀②治水的經驗教訓,努力實踐,終於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他認為,父親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開大山,開挖大河,讓洪水順著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於是,大禹便帶著成千上萬的民工去開山挖河,治理洪水。他拿著測量儀器,沿途測量地形地貌,查清何處需要開山,何處需要挖河。他牢記父親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決心治好洪水。因此,他不辭辛勞,日夜苦幹。不論是酷暑還是寒冬,大禹不避風霜雨雪,總是在奔波勞碌,忙於治水。他的兒子生下來後,他也沒回家去看一眼。

  有一次,天下著大雨,他帶著治水的隊伍路過家門,聽見兒子在家裡哭啼,他的心被牽動了,哪個做父親的不愛自己的子女啊!他多麼想進家門看一看,多麼想去親親兒子可愛的小臉蛋。可是,治水的工程在等著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著他,他不能因私廢公。於是,他深情地望了望家門,心裡默默地說:“兒子,等著我,等我治好洪水再回來看你。”然後,毅然轉身,帶著治水的人頂風冒雨又上路了。

  在治水期間,大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可是他一次也沒有進家裡去看一下。

  大禹帶著人們治水,先從帝都冀州開始,完成了壺口工程。接著又治理梁山和岐山,從太原地區到太嶽山南面,從衡水到漳水,沿途開山挖河,一步步把洪水引向大湖和大海。大禹帶人疏導了九條河道,劈開了九座大山,修治了九個大湖,築起了無數堤壩。洪水終於被馴服了,順著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艱苦卓絕的治水斗爭終於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舜帝高度評價大禹的治水功績,有一次,舜和大臣們聚會,他問大禹說:“你是怎樣治好洪水的?”大禹回答說:“是靠孜孜不倦地工作。”虞舜又問:“你是怎樣孜孜不倦地工作的?”大禹回答說:“治理洪水時,我和人們一起與洪水搏鬥,不分晝夜劈山開河,挖泥運土。我的手指甲都在勞動中磨光了,再也長不出新指甲;我小腿上的汗毛也磨掉了,再也不長汗毛;手上腳底長滿了老繭,走路時疼痛難忍,我還是咬緊牙關不停地幹,直到治好洪水。”

  舜和大臣們聽了大禹的話,都為他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所感動。主管禮教的賢臣皋③陶頒佈命令,號召天下臣民向大禹學習。大禹治水立大功,接替舜做了天子。大禹在吃喝上非常檢樸,可是敬天地鬼神卻很盡心;自己穿的衣服很不好,可是對於祭服和禮帽,卻收拾得很美觀;自己住的房屋很矮小,可是對於人民田間的水路,卻盡力地講究,因此孔子也極為推崇他,勸導學生們要向大禹學習。

  【註釋】①菲:fěi,微、薄。②鯀:ɡǔn。③皋:ɡ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