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兩個故事

  《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受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曠世鉅作。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隨何勸降

  漢二年,齊王田榮起兵反抗項羽。項羽率軍北進攻齊,兵力不夠,向英布徵兵。英布並不買賬,藉口生病沒有親自前往,只是派出了幾千人的隊伍,還是老弱病殘那種型別的,只能幹些運送糧食、打雜之類的工作。即使是漢軍在彭城擊敗楚軍的時候,英布還是以生病為藉口,不肯救助楚軍。從此,項羽開始怨恨英布,多次派遣使者去責備他,並且詔令他前來。英布害怕項羽拿自己開刀,不敢前往。當時,項羽正擔憂擋不住北面的齊國、趙國,西面又擔憂劉邦的漢軍侵襲,面臨四面楚歌的局勢,他所能爭取的只有保持中立的九江王,如果他也反了,那就真麻煩了!而且自己很欣賞英布的才幹,所以,便沒有去進討英布。而劉邦也特別看重英布的位置,只要他倒向誰,誰就可能贏得戰爭。所以也在極力地拉攏他,因此,也沒有派兵前來攻打。

  次年,劉邦攻打楚國,兩軍在彭城交戰,漢軍大敗。劉邦逃到了樑地的虞城。他對身邊的人說:“像你們這些人,要你們有什麼用,我還與你們一同謀劃天下的大事,這簡直就是笑話!”謁者隨何上前說:“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於是,劉邦說道:“有誰能夠為我出使九江國,不管採用什麼辦法,只要讓英布出兵叛楚,把項羽拖在齊地幾個月。那麼,我奪取天下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了。事成後,我一定重賞他。”於是,隨何請求出使,劉邦便派了二十人與其一同前往。

  到了九江國以後,隨何通過該國的太宰求見了英布,英布知道他的來意,也明白奇貨可居的道理,就想晾他幾天。隨何白白等了三天,後來,隨何沉不住氣了,遊說這位太宰說:“你們大王之所以不肯接見我,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害怕跟著漢王沒有前途。我這次出使的原因就是要跟大王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我能夠見到大王,說的話又是對的,那也正是大王想要聽的;如果說的話不對,就請大王將我們這班漢國的使者當眾處死,來表明大王與楚國同心協力的誠心。”太宰把隨何的這番話轉告給了英布,英布看到時機差不多了,就召見了隨何。

  隨何見到了英布,對他說:“這封書信是漢王囑咐我一定要鄭重地呈獻給大王的,以表達他對您的敬意。我私下裡很奇怪,在這亂世中,大王為什麼要與楚國保持那麼親近的關係呢?”英布回答說:“這有什麼可奇怪呢?我早已經是楚國的臣子了,我不與楚王搞好關係和誰搞好關係?”隨何接著說:“大王您與項羽都身為諸侯王,大家的地位都是一樣的,您卻情願當他的臣子,這不是自甘墮落嗎?我猜這一定是您認為楚國強大,只有跟隨它,國家才會長治久安。那麼項羽率軍攻打齊國,大王應該像過去一樣,身先士卒,傾盡國中的軍隊,作為楚軍的先鋒才是。如今,您只是調撥了幾千人的部隊去援助楚軍。臣侍奉君主,就是您這樣嗎?漢王攻打彭城,項王被齊國拖住,分身乏術。大王您本應該發動所有的部隊,渡過淮河,與漢軍血戰於彭城下。您擁兵無數,卻沒有命令一人渡河作戰,而是在此觀望。試問,把國家託付給他人的人,就像您這樣嗎?您名義上歸附楚國,而實際上是想要獨立自主。我私下裡認為您這種蛇鼠兩端的做法不可取。

  :分道揚鑣

  後來,章邯一路勢如破竹,剿滅了陳勝,還打敗了楚軍,殺死了楚軍統帥項梁,就來進攻趙國。打下了邯鄲,把那裡的百姓遷到了河內地區,毀平了邯鄲的城郭。張耳帶著趙王歇逃進了鉅鹿城,被秦將王離率軍圍困。這時,陳餘在鉅鹿的北面收編了常山地區的殘兵,得到了幾萬人。

  章邯駐軍在鉅鹿南面的棘原地區,修築了與黃河相連線的甬道,給王離的軍隊供應糧草。王離手下兵多糧足,便猛攻鉅鹿城***在今河北平鄉西南***。鉅鹿城城中趙軍士兵不多,食物匱乏,鉅鹿根本就支撐不了多久。於是,張耳幾次派人到陳餘那裡去求援。陳餘認為自己兵力單薄,恐怕不是秦軍的對手,便不敢前往。過了幾個月,城內的情況更加糟糕。張耳惱怒了,他埋怨陳餘,派張黶、陳澤去責備陳餘說:“當初,張丞相與您結下了生死與共般的情誼。現在,張丞相與大王危在旦夕,您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當初同生死的情誼到哪裡去了?如果您能夠守信,為什麼不率軍進擊秦軍,與我們共生死呢?這樣,大家或許還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性命。”陳餘回答說:“我認為出兵也終究不能救趙,只會使得軍隊喪失殆盡。況且,我之所以不能與張丞相等人同死敵手,是想日後為他們報仇。如果你們一定要我去進攻秦軍,就好比把肉投給飢餓的老虎,這又有什麼作用呢?”張黶、陳澤說:“現在事情緊急,我等要用性命來取得信用,哪裡還能考慮到以後的事情!”陳餘終究不肯出兵。最後,他撥給張黶、陳澤五千人馬,讓他們試著去進攻秦軍,結果就像雞蛋碰石頭,全軍覆沒了。

  此時,燕、齊、楚三國得知趙國告急,都派出了援軍。張敖也到代地收編士卒,得到萬餘人。但是,各路援軍都在鉅鹿城外較遠處駐紮,進行觀望,不敢進攻秦軍。後來,項羽的軍隊幾次切斷了秦軍的甬道,致使王離的軍隊缺少糧食,但沒有影響秦軍進攻的勢頭。鉅鹿眼看就守不住了,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項羽出現了。他率領兩萬楚軍破釜沉舟,一舉擊敗秦軍主力,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鉅鹿之戰”。章邯撤軍後,這時,各路援軍才敢進攻包圍鉅鹿的秦軍,將其擊敗並且俘虜了王離。鉅鹿城得以保全,完全是依靠楚軍的力量。此時,趙王歇、張耳才得以出城拜謝各路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