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組磨課計劃

  什麼是磨課計劃呢?作為新教師的你可能會對這個詞感到陌生吧?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小學語文組磨課計劃,希望對你有用。

  ***一***

  一、磨課的意義

  磨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良好的途徑。在磨課中,依據語文新課程標準來剖析教學活動,反思教學過程,努力嘗試尋求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在磨課活動中,充分發揮每位語文教師的專業特長,發揮教師夥伴的團結互助精神,通過教研組夥伴互助、引領夥伴互助,促進教師共同成長。

  本學期,我校結合市教育局“關於全市開展中小學優秀教案評選活動的意見”精神,切實做好全市小學語文優秀教案的評選工作,把磨課和教案評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更好的做好磨課工作,也把教案的評選更好的推進,追求完美、更高的超越。

  這種邊學習,邊實踐,邊研討,邊反思的過程,把課堂教學和新課程改革緊密結合在一起,不但使執教老師,而且使每一位參與者都提高了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認識。其收穫和意義遠遠超過一堂展示課本身。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根本,以打造高效課堂為宗旨,紮實有效地開展“全員磨課”活動,大力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認清新時期小學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理解小學語文課程的新理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教學理念為先導,深化學習並運用“三步走的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為突破口,以轉變傳統教學方式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磨課要打造四全精品課堂。1.全員,即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位學生。2全程,即課堂全過程,40分鐘。3全方位,即學生教師感官手眼各方資源。4全面,即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注重過程和方法。

  三、教師情況分析

  我組教師共16人。他們都是工作認真負責、業務精良的優秀教師,現進行分析:

  韓秀萍老師,自1998年工作以來十餘年如一日,鑽研業務,努力打造精品課堂,多次參加鎮教委舉行的示範課、優質課活動。並取得區級優質課二等獎,攥寫的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吳敬芬老師,自參加工作十幾年來。一直認真勤懇,甘於奉獻,不計個人得失,她多次參加鎮級示範課活動,受到好評。參加區級教學優質課評比均取得很好的成績。

  鄭翠老師,1998年參加工作,十幾年來,勤奮努力兢兢業業,是我校年輕有為的骨幹教師,她工作出色,多次獲得鎮級優質課一等獎。論文、輔導等都獲得國家級一等獎。

  趙啟鵬老師,一直以來認認真真工作,甘於教師工作的平凡,他勤學上進,原始專科畢業,在講臺上無私奉獻,自強不息熱愛教育事業。多次參加區級優質課,論文、輔導等都獲得省級、國家級一等獎。

  李雲老師,1999年工作,十餘年裡,熱愛教育事業,安於教師職業的平凡,在平凡中創作不平凡。她多次獲得區市級優質課一等獎,教出許多優秀的學生,為祖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鄭傑老師,自工作以來,愛崗敬業,業務精責任強,他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多次參加優質課,取得區、市級優質課的好成績,論文輔導多次獲得省級、國家級一等獎。

  四、活動目標

  1.加深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主動探究如何將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在課堂教學實處,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思考小學語文教學。

  2.通過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活動,走進語文課堂教學,貫穿於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步驟。

  3.邊學習,邊實踐,邊研討,邊反思的過程,把課堂教學和新課程改革緊密結合在一起,使每一位參與者都提高了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認識。

  五、方法措施

  1.教研組制定磨課方案,磨課計劃。磨課教師人手一份磨課時間安排表。

  2.教師們要事先選好課,撰寫教學設計、說課稿以及磨課計劃。

  要求:所選的課要求適應教師特點、知識性強,磨課計劃裡要包含有預期目的,所必備的學習材料、研究時間以及研究方法,說課稿裡主要針對的事重點說、難點說以及亮點說等。

  3.全員參與,利用每週二對語文磨課進行評課、議課、說課。

  4.“磨課”教師要虛心聽取評課教師的評議,評課教師要誠懇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授課教師對評課教師反饋的資訊進行記錄、整理。以及在結課中搜集材料。

  5.每位磨課教師在進行第一輪磨課後,都要對第一輪所必備的材料進行蒐集、撰寫,在磨課心得的撰寫主要體現出不足之處、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6.對每位語文教師的每一次磨課都要進行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

  7.對所有的“磨課”材料進行歸結,對“磨課”活動中表現較突出的教師和具有借鑑價值“磨課”材料進行評優。

  ***二***

  一、專題名稱:動起來,想出來—聚焦公式教學,打造“行動學習法”

  二、課題內容:青島版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

  三、研究成員:于振華 崔素琴 王偉 陳延光 王永娟

  孫玉紅 張玲 鄭秀霞 馬瑞芹 郎萍

  劉永美 李苗苗 王曉寧 範江玲 張軍

  四、責任人:齊麗峰 于振華

  五、執教人:李苗苗

  六、本專題研究目標

  1. 進一步明確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2. 透過行動實踐學習,即通過讓每一位學生參與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達成學習目的。

  3. 加強課堂合作交流,少走彎路。使學生的行動與反思合二為一,是本專題的追求目標。

  七、工作措施:

  1.在專家指導下,深刻挖掘核心研討內容的內涵,保證研究方向的正確性。

  2.加強與本校老師、各級名師和各級專家的溝通,尋求支援。

  3.團結群組成員,及時在網上交流研討。

  4.發動圈子成員,加強互動,及時反饋,打磨高質量的課例。

  5.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嚴格執行。

  八、具體安排:

  11.21召開制定計劃會,確定研討主題,明確群組成員分工,並將課例打磨計劃上傳到網上。

  11.22—23執教人李苗苗老師基於個人經驗的第一次備課,並上傳第一次備課稿。

  11.24***一***召開備課研討會。所有群組成員發表意見、建議並及時整理上傳會議記錄。群組內的老師上線直接修改教案和發帖。

  ***二***觀課準備會。討論明確觀課要求、觀課維度、做好觀課分工,準備觀課工具、選擇觀察點、落實觀課時間。

  11.25—26­­李苗苗老師彙總第一次研討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第一次備課反思和總結並上傳相關資料。

  11.27—11.28 在群組成員意見的基礎上,李苗苗老師修改教學設計並將第二次備課稿上傳到網上。

  11.29李苗苗老師根據第二稿教學設計,進行第一次執教。組織觀課活動,收集觀課資料。李苗苗老師進行教學反思,整理教學實錄。

  11.30召開觀課研討會,分析觀課時收集的資料,進行議課、評課。觀課教師寫出並上傳觀課報告。

  12.1李苗苗老師彙總第一次觀課情況,進行第二次備課反思和總結並上傳到網上。

  12.2—4李苗苗老師根據第二次備課總結情況,進行第三次備課,上傳教學設計的第三稿。

  12.5—6根據第三稿教學設計,進行第二次執教。組織觀課活動,

  觀課教師寫出並上傳觀課報告。整理教學實錄,進行教學反思,上傳第二次上課視訊。

  12.7—9執教人進行課例打磨總結。群組成員撰寫反思文章進行課例打磨總結。負責人進行全面的課例打磨總結,並上傳相關資料。完成本組本次磨課的自評。

  12.10—11根據平臺自動隨機生成的互評小組展開研修組間互評。

  ***三***

  一、確立明確的“目標任務”

  1.要深入貫徹課標。如何尋找課例研究的目標任務?《語文課程標準》頒佈以來,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這些理念與教學現實有著一定的差距。貫徹課標理念,提高教學技能,就是課例研究的主要目標任務。

  比如,語文課標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要求我們教師從教學思想到教學行為都要有轉變,但課改十年來,一直沒有落實好。今年的研修,從專家引領專題到課例研究專題,從暑期集中研修到秋季的校本研修,都緊扣“貫徹課標,研究學生”這個主題。研修組要從這個主題中,尋找課例研究的“切入點”,確立目標任務。

  今年的課程開發中,語文骨幹一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確立的目標任務是:“根據學生基礎,選擇語言點,設計適當的語言實踐活動”。語文骨幹四組***《寫一個喜歡的人》***,目標任務是:在習作教學中,為學生建立“讀與寫”、“習作與生活”兩個聯絡。這些課例研究都比較好地貫徹了課標理念,提高了教學技能。

  2.研究目標要集中。很多研修組提交的磨課計劃,往往東抄一點,西湊一點,目標比較分散。一次課例研究的目標任務要相對集中,完成一項主要任務,解決橫亙在課標與教學實踐間的一兩個問題。比如,2012年研修中,山東省實驗小學一組***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窗前的氣球》***,將研究目標集中在,掌握“補白想象”的教學方法。今年研修中,制錦市街小學語文二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白鵝》***,研究目標集中在,掌握對比閱讀***不同作家寫同一事物***的教法,讓學生從讀學寫。這些研究目標,經過研修組反覆討論後確定,比較明確、集中。

  3.要注意與“教學目標”區分。很多研修組分不清教學目標和研究目標,把教學目標混同於課例研究的“目標任務”。其實這兩個目標很好區分,課例研究的“目標任務”表述的主體是教師,而“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

  比如:語文骨幹四組***《寫一個喜歡的人》***,第三次備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閱讀和觀察生活,選擇恰當的事例寫出人物特點。

  2.通過修改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把事例寫具體,突出人物的特點,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情。

  課例研究的目標任務是:

  1.在習作教學中,為學生建立兩個“聯絡”:一是“讀與寫”的聯絡,在課文學習和拓展閱讀中學習寫作;二是“習作與生活”的聯絡,觀察生活,蒐集和積累寫作素材,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運用“學生作品分析法”做觀課分析,提高課例研究的專業性。

  4.注意教學與教研的“雙對接”。上例中的第二專案標,著眼於改進觀課評課方式,提高課例研究的專業水平。雙對接研修的“目標任務”,也要注意到教學和教研的“雙對接”。一般包括兩項內容:一是“貫徹課標理念,提高教學技能”,二是“提高校本研究能力”。

  “目標任務”是課例研究的預期結果,目標明確了,問題的確定和說明就比較容易了。

  二、研究確定“真問題”

  “研究問題”是實現“目標任務”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要做到兩個適配,一是適配目標任務,二是適配研修組教師自身的需要。這樣的問題是來自於老師自身的“真問題”、“好問題”,而不是照搬專家論調、照抄課標要求的“假問題”、“偽命題”。其實,老師們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都有很多困惑,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述。老師們要針對目標任務和自身需要,對研究問題反覆推敲。

  比如,語文骨幹四組***《寫一個喜歡的人》***確立的研究問題是:

  1.在高年級寫人的作文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把事例寫具體,表現人物特點?

  2.如何引導學生讀寫結合,學習課文和課外讀物中的寫作方法,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山東省實驗小學一組***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窗前的氣球》***,針對 “補白想象”教學,提出了兩個研究問題:

  1.教師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怎樣才能準確挖掘文字的留白點?

  2.當文字留白點被髮掘出來後,通過哪些教學策略有效地引導學生“補白想象”?

  上傳的4000多個磨課計劃,研究問題重複的現象普遍存在。比如,很多研修組提出“如何發掘和篩選語文因素”,問題相對重複,如果界定到具體的學段和課例,研究問題和解決方案就避免了重複。有研修組就確定了這樣的問題:

  1.《掌聲》一課,如何發掘和篩選語文因素,細化語言文字教學目標?

  2.如何使學生在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我們期待著老師們能提出更具體、更具有針對性的問題。

  三、對研究問題的緣由做出說明

  “說明事項”必須有針對性:對確定“研究問題”的緣由、解決問題的措施和磨課的要求做出說明。

  請看語文骨幹四組***《寫一個喜歡的人》***的“說明事項”: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平時不注意積累材料,習作的時候只能搜尋枯腸、胡編亂造;選擇的材料內容雷同、缺乏新意。在寫人的作文中,不知道如何把事例寫具體。教師在習作講評時,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面面俱到,結果卻面面不到。鑑於此,我們組提出了以上的研究問題。

  2.設計好觀課量表,做好觀測和資料分析,特別是通過“學生作品分析”,追根溯因,發現教師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使觀課評課有依據,有實效。

  另外,還要考慮課例研究的創新性,避免重複研究。目前上傳磨課計劃所填的“課例名稱”,與今年研修的課程資源重複的比較多,要注意迴避,不要選今年研修的閱讀教學《去年的樹》、《橋》、《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習作教學《寫一個自己喜歡的人》、《說明一件事物》。請根據秋季開學後的教學進度,選擇合適的課例。

  最後,請大家參照暑期研修中課例研究專題的磨課計劃,根據專案辦和語文專家組釋出的公告要求,在研修組內充分討論,進一步修改、完善,並按時上傳自己的磨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