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載的故事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那個動盪年代的歷史。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章邯降楚

  鉅鹿大戰以後,章邯駐軍在棘原***在今河北省平鄉縣南***,項羽駐軍在漳水以南,兩軍對峙而沒有交戰。秦軍屢次退卻,遠在咸陽的二世皇帝便派使者來責問章邯。章邯驚恐不安,於是,派遣長史司馬欣到咸陽去請求指示。司馬欣到達咸陽以後,在宮門外面滯留了三天,趙高一直沒有接見他。司馬欣感到形勢不妙,便急忙改變道路返回棘原軍中。而趙高果然派人去追趕他,但是沒有追上。回到軍中以後,司馬欣向章邯彙報說:“趙高在朝中專權,他下面的人沒有什麼作為。如今,我軍與楚軍交戰,如果獲勝了,趙高一定嫉妒您的功勞;假如我軍不能獲勝,那麼趙高一定會網羅罪名置於死地。所以,在下希望您仔細權衡利弊得失。”

  與此同時,趙國陳餘也寫信給章邯說:“白起是秦國大將,他南征鄢郢、北戰長平,為國家攻克的城邑、佔領的土地不可勝計,而最終卻被賜死。蒙恬也是秦國的,他北逐戎狄,開拓了數千裡的疆土,而最終在陽周被殺。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的功勞太多,國家不能完全論功行賞,因此便將他們殺害。如今您擔任之職已經有三年了,士卒的損失以十萬計,而各地起事的人卻越來越多。趙高平日裡阿諛奉迎、隱瞞軍情,如今形勢緊急,他也害怕二世皇帝降罪於己,所以才通過誅殺您的手段來彌補他隱瞞軍情的罪責,並且會派遣別人來代替您,以逃脫他自己的禍患。再者說,您在外時間長了,和朝內不少人產生了分歧和矛盾,因此您無功是被殺,有功也是被殺。天亡秦朝,這是眾人皆知的。而您在朝內不能直言進諫,在朝外又成為了亡國,孤立無助而想要維持長久,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何不退兵而與諸侯們聯合攻打暴秦,事成之後分土稱王、享受富貴呢?這與您身死族滅的悲慘結局,哪一種更好呢?”

  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章邯開始動搖了,暗地裡派遣軍侯始成出使項羽軍中,想要訂立和約,但是沒有達成,項羽就派遣蒲連夜率軍渡過三戶津而駐軍在漳水南岸,經過激戰,再次擊敗了秦軍。

  章邯看到項羽連打勝仗,氣勢正盛,而自己身處險境,就決定投靠項羽,再次派人求見項羽,希望訂立和約。項羽召集軍領商議說:“我軍的軍糧少,所以我準備接受章邯的和約。”將領們都表示贊同。於是雙方約定了時間在殷墟***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舉行會晤。結盟以後,章邯見到項羽流下了眼淚。他對項羽哭訴趙高專權害人的事情。項羽立章邯為雍王,將他安置在楚軍之中。項羽又任命司馬欣為上,率領秦軍擔當大軍的先頭部隊,引導大軍向關中進發。

  :置親不顧

  劉邦想要去沛縣帶上家室去往西方。楚國也派軍隊追殺到沛縣,去搜尋劉邦的家人。劉邦的家人四散逃竄,沒能和劉邦相見。劉邦只是在道路上遇到自己的大兒子和大女兒,便把他們載入車中,一同前行。不料,劉邦一行人與楚軍遭遇,在此危急時刻,劉邦為了逃命,竟然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推下車,以減輕重量、加快車速。而為劉邦駕車的滕公卻總是下車把孩子們再抱上來,如是來回達三次。騰公勸劉邦說:“雖然眼前情況危機,車子跑得慢,但是你也不能把孩子拋棄掉不要啊。”最終劉邦採納了滕公的意見,不再推子女下車。因此孩子們才倖免於難。劉邦的父親與妻子在大將審食其的護送下四處尋找他,遇見了楚軍,被他們俘獲。

  後來,彭越幾次往返於樑地,斷絕了楚軍的糧道,項羽對此很是憂慮。為了讓劉邦投降,他讓人制作了一個高大的案板,把劉邦的父親放在上面,在兩軍陣前對劉邦說:“現在你如果不趕快投降,我就將你的父親烹殺掉。”而劉邦卻不緊不慢地說:“我與你一同作為懷王的臣子而起兵反秦,曾經結為兄弟。所以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你執意要烹殺咱們的父親,可不要忘了分給我一杯羹。”項羽大怒,想要殺死太公。一旁的項伯勸他說:“現在天下的事還沒有見分曉,並且要奪取天下的人是不會顧及家人死活的。所以,即使您殺了太公也無濟於事,只會增添禍患罷了。”項羽聽從了項伯的建議,沒有殺太公。

  :斬蛇起義

  劉邦做亭長時曾押送一批刑徒去驪山服役,很多刑徒在半路就逃走了。劉邦估計等到了驪山,刑徒也就全部逃光了。在走到豐西大澤中時,他就停下來飲酒,索性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刑徒都放了。劉邦說:“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避他鄉了!”刑徒中有十多個壯士願意跟隨他一塊兒走。於是劉邦乘著酒意,夜裡抄小路通過沼澤地,讓一個人在前邊為先導。不久,先導回來報告說:“前邊有條大蛇擋在路上,還是回去吧。”劉邦醉醺醺地說:“大丈夫走路,有什麼可怕的!”大步趕到前面,拔劍將大蛇斬成兩截。他們繼續往前走了幾裡,劉邦實在醉得厲害了,就躺倒在地上睡了。後邊的人來到斬蛇的地方,看見有一老婦在暗夜中哭泣。有人問她為什麼哭,老婦人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有人問:“你的孩子為什麼被殺呢?”老婦說:“我的孩子是白帝的兒子,變化成蛇,擋在道路中間,如今被赤帝的兒子殺了,我就是為這個哭啊。”眾人以為老婦人是在說謊,正要打她,老婦人卻忽然不見了。後面的人趕上了劉邦,把剛才的事告訴了劉邦,劉邦心中暗暗高興,更加自負。經過這件事後,那些追隨他的人也漸漸地畏懼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