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公主嶺名勝古蹟

  公主嶺市,吉林省省直管市,地處吉林省中西部,東遼河中游右岸。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公主嶺名勝古蹟盤點

  公主嶺名勝古蹟1:秦家屯

  秦家屯鎮地處吉林省的中西部,東遼河右岸,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歷史悠久,遼金時期稱信州府,現古城儲存完好。是公主嶺市產糧大鎮,盛產玉米、大豆、大米,特別是大米,色澤純正,口感細膩,飯香濃郁,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大米年商品量30000噸,玉米年商品量4萬噸。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正在開發利用,石油可探明儲量1000萬噸,天然氣50億立方米。2000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經濟十強鎮”。

  秦家屯街東0.5公里處是一座遼金時期的古城遺址,史載為遼信州和武昌縣治所,古城內早已闢為農用耕地,現在只剩有儲存較好的高大城牆,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牆四面延綿相接。古城面積很大,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周長約3380米,均為夯土構築,目前殘高仍有4至6米不等,其底部牆基寬達16至18米,看上去堅實、厚重。城牆除西牆區域性遭破壞之外,其它三面儲存較好。從目前殘存的構造來看,每面城牆各闢一門,且設有甕城、馬面、角樓和護城壕等戰時防禦設施。城牆構築得如此高大結實,且配套防禦設施齊全,足以使人想見當年遼金時期戰亂的頻繁多發,而該城牆也一定發揮了強大的防禦威力。

  據《大清一統志》和《遼東志》等書記載,秦家屯古城原為遼金兩代信州所在地,始建於遼聖宗開泰七年***公元1018年***,當時稱信州,統管三州二縣,金代繼續沿用,只管一縣一鎮。古城四周為開闊的平原地帶,東遼河支流小河子從其南面流過。遼金時期,信州位於金代中都至上京交通線上,控扼宋金來往之交通要道,是松遼平原大型古城之一。

  城內北高南低,地勢平坦,散佈著大量磚瓦碎片、陶瓷殘片和火燒土地。近年來,城內出土了大量完整的器物,有銅印、六耳鐵鍋、陶壺和銅鏡等,均為遼金時期典型的器物。其中銅鏡種類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雙魚紋銅鏡,其造型生動逼真,這種雙鯉魚紋銅鏡是金代鑄鏡圖案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寓意吉祥、發達,近年在省內外有多處出土。根據城內分佈的建築物殘跡以及文物的密集程度和種類,考古專家推測,城內當年建有官署、寺廟以及驛館客棧等建築,可見其是一個過客雲集、繁華熱鬧的城市。

  該古城廢棄的年代為元代,大約是毀於戰火。金末時,蒙古貴族揮兵攻金伐宋時,“志在擄掠,得城施棄”,大軍所到之處,往往是殺掠焚燒一空,東北這一時期的許多屯寨城邑,在這場浩劫中都被摧毀荒廢,信州也未能倖免。明初時,此信州為陸路驛站,清末時稱新集城,後演變為現在的秦家屯古城。

  遼金之時,戰事較多,秦家屯古城作為一個交通要道,曾發生多次戰爭。《金史》中曾記載,在遼金時期,有“鐵鐗萬戶”烏延查剌率軍在此鎮守。烏延查剌是女真人,善騎射,勇敢無敵。

  在公元1161年時,契丹人括裡率部下舉旗反金,攻佔鹹平府***今遼寧省開原市老城鎮***。當時信州***即秦家屯古城***守將烏延查剌率2000人從山道援助鹹平。括裡非常狡猾,知道此時信州空虛,遂率眾直攻信州。信州情況萬分危急。烏延查剌得到飛騎傳報後率眾返還信州,與括裡在信州南面的闊野展開大戰。一時間,飛矢如雨,殺聲震天。烏延查剌左右手各持一把大鐵鐗,鐗重數十斤,單騎突入敵陣。只見雙鐗上下翻飛左右混擊,如入無人之境。括裡被打亂了陣勢,退卻下來,烏延查剌於是進入城中堅守。

  括裡復又整兵架梯攻城,烏延查剌急令守軍投入巨木壓之,登城者死傷甚眾。正值攻守雙方激戰多時勝負未分之際,金的宿直吳括剌聞訊趕赴信州增援。括裡見有大軍來援,遂退守韓州。烏延查剌與吳括剌會師後,率眾追殺括裡。交戰過程中,烏延查剌所乘的戰馬中箭倒地,他就換馬再戰。最後括裡大敗,逃奔了懿州***今遼寧省阜新市塔營子古城***另一支契丹人反金隊伍。烏延查剌因破括裡有功,晉為宿直、彰聖軍節度使。

  此乃800多年前發生在秦家屯古城的激烈戰事。如今時空流轉,人逝城空,只有堅固的城牆依稀傳出陣陣金戈鐵馬之聲

  中華民國時期此處為四區;日偽統治時期此處為秦家屯寸;1948年為四區;1958年成立秦家屯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秦家屯鄉;1984年改製為秦家屯鎮。

  公主嶺名勝古蹟2:黃花城

  “一絕”建於明永樂年間***1404***的長城雄偉險峻氣勢磅礴,盤旋于山脊之上,環繞在灝明湖畔,景色秀美壯觀。此處長城不僅是守衛京師的北大門,而且成為護衛明皇陵“十三陵”的重要門戶,是明長城的精華所在。

  “二絕”湖水將三段長城自然斷開,形成長城戲水、水沒古城垣的奇特景觀。也是京郊獨特的可近距離觸控的“山間碧玉,水中長城”,而像黃花城三段長城入水的景觀在國內確是絕無僅有。有詩云:城抱碧波漣,水沒古城垣;城水相呼應,壯美自悠然。

  “三絕”明代板栗園,古樹盤根錯節,形態各異。那巨龍戲珠之軀和撐掩蒼天之冠,令人嘬舌讚不絕口。明代守城將士三分守邊,七分墾種,他們辛勤勞動栽培了大明板慄,如此大面積的古慄園,雖飽經風霜,但仍根深葉茂。可謂京郊獨一無二的人文奇觀。有詩讚曰:古慄蒼蒼滿坡生,歷經風雨仍從容;不吝獻出豐碩果,顆粒飽滿譽滿城。

  公主嶺名勝古蹟3:古墓葬

  磚石墓葬多分佈在古城遺址附近。在陰山和烏拉山前的城堡附近,都有一個至數十個古墓群,較為典型的磚石墓有三頂帳房古墓群、公廟子古墓群、阿拉奔古墓群、烏加河古墓群和沙金套海古墓群等。其中以沙金套海古墓群面積最大。

  沙金套海古墓群位於蹬口縣沙金套海蘇木西南1~5公里處,以漢代窳渾古城為中心,分為北、中、南三個區,其中以南區面積最大,東西寬2.25公里,南北長近2公里。已暴露的墓葬近千座,1985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