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農村醫療政策論文

  社會保障制度的存在是人類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醫療保障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建立並實行50多年的情況下,農村地區的醫療保障多年來顯得黯淡無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三農”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全域性性的根本問題。而不解決好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就無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談不上現代化社會的完全建立。本文結合義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性意見,對全面有效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義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

  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為農村居民提供適度的醫療和衛生保障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義縣是從2005年開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的,在試點工作中表現優良,主要表現在:

  ***一***參合率穩步提高,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義縣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參合人口不斷增加,參合率逐年提高。實際參合人口數由啟動初期的255872人,增加到2010年的300838人。參合率由啟動初期的69.228%提高到2010年的81.39%,其中,常住人口和貧困人口參合率達到100%。各級財政補貼逐年增高,隨著籌資標準的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比從2007年的27.89%提高到2010年的60.47%。

  ***二***受益面逐年擴大,參合農民得到實惠

  2010年全縣籌集新農合資金4512.57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補助資金231***5萬元,市級財政補助512萬元,縣級配套782.18萬元,農民自籌資金902.51萬元。 2010年新農合基金支出總額為2728.4萬元,在基金比例調整的第一年,保證了新農合資金的平穩、安全運轉,為下一年度基金安全運轉打下良好基礎。廣大農村群眾“大病拖、小病扛”的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就醫後能及時得到醫藥費用補償,有效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三***管理逐步步入規範,執行機制不斷健全完善

  在組織機構建設上,全縣基本形成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縣、鄉、村三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組織領導體系和監督體系。在資金籌集和管理上,通過不斷規範籌資程式、嚴格資金管理,初步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合作醫療籌資機制。在衛生服務監管上,逐步形成了衛生部門主管與多部門監督、群眾反映與主動調查、現場明補與按期公示相結合的服務監管機制。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證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收到了參合農民得實惠、衛生事業得發展、政府工作得民心的“三贏”效果,同時也應該看到,新農合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社會滿意度低。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為是把自己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考慮。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加和辦理報銷的程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二是宣傳不夠到位。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麼多藥費不能理賠,使一些農民產生錯覺。

  三是程式過於繁瑣。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式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程式也很繁瑣。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從而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對策研究

  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關係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件為民、便民、利民的大事,也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良好載體,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全力推進合作醫療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新農合工作的組織領導,切實把合作醫療工作真正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的工作機制。二是強化協調配合。衛生部門是主要職能部門,要完善相關制度,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民政、財政、廣電、農業、審計等部門要根據職能職責積極參與、支援新農合工作,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三是強化宣傳動員。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宣傳方案和宣傳措施,認真執行好相關制度,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

  ***二***完善方案,強化監管,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合理正確使用

  一是強化資金籌措,確保按時完成籌資任務。要規範籌資程式、嚴肅籌資紀律。禁止為片面追求農民參合率,強迫農民繳費,強迫鄉鎮衛生院、村幹部代繳,或其他錯誤行為和作法。

  二是完善補償方案,確保農民真正從中受益。要繼續堅持“以收定支、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保障適度”的基本原則,嚴格執行調整後的報銷補償方案,堅決防止合作醫療基金透支現象發生。嚴格執行門診費用“一卡通”,參合農民在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衛生院就診時,先由定點醫療機構墊付門診補償費用,衛生院每月統計、彙總上報一次,縣合管辦稽核無誤後將門診補償費用及時撥付各衛生院。三是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農合資金專款專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嚴格執行收支分離,管用分離,合作醫療基金必須堅持專款專用,專戶儲存,任何單位和各人不得擠佔挪用或截留。

  ***三***完善功能,優化服務,切實加強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

  各定點醫療機構要為參合農民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拓展服務範圍,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要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適度引入市場機制,加強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逐步縮小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的差距,保證參合農民都能享受到均等的醫療服務。要落實、穩定和吸引農村衛生人才的優惠政策,建立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的長效機制。

  雖然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它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一個嶄新、健全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到全國農村,切實解決農村醫療衛生問題,造福廣大農民,構建和諧社會是歷史負於我們的重任。

  範文二:淺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

  摘要:結合雙江自治縣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例項,對新農合政策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新農合;存在問題;對策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概念及背景

  ***一***概念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是指在政府組織、引導、支援下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二***建立新農合制度的背景

  1949年初,我國採取自發互助形式解決農民醫療保障問題,曾在全國取得了大面積的成功,創造了世界衛生史上的“中國奇蹟”,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將之譽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範例”。後來由於合作醫療賴以存在的集體經濟的解體而崩潰。[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黨中央提出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2003年7月,中央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幾年來,新農合工作經過試點執行到如今已基本覆蓋全國,新農合已成為有效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有力保障。

  二、調查所在地基本介紹及實行新農合的實施情況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是集“邊、山、少、窮”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雙江縣全縣總人口16.5萬,其中,農村戶籍人口14.9萬人。

  2007年雙江縣被列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增試點縣,廣大農民群眾開始像城鎮職工一樣享受國家醫療保險。隨著新農合工作的不斷推進,科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引入,使合作化醫療電算化管理得以實現,很大程度上為參合病人獲得合作醫療補償提供了方便。這項惠農政策自實施起,已經造福了許多百姓。

  從共2007年度到2012年1—11月,全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從127516人增加到了141531人,參合率由85.43%增加到97.25%,補償人次由16.15萬人次增加到26.32萬人次,補償總額由387.41萬元增加到2113.9萬元。[2]

  三、結合調查所在地例項看新農合政策存在問題

  新農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但從目前筆者調查的情況來看,該項制度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農民就醫門檻高及外出務工農民參合存在較大問題

  在新農合執行初期,參合農民住院費用縣內報賬率60%,縣外報賬率僅為40%。像雙江縣這樣的邊疆貧困縣城,醫療水平有限,很多複雜病情無法得到最佳治療,需到市級以上醫院進行治療,這實際就抬高了農民就醫門檻。

  近年來,雙江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人數大幅增加。如果要常年滯留在外的外出務工農民在定點醫院就醫,顯然極不方便。但如果允許其在外就醫,那對他們在外就醫行為及費用進行控制又存在一定難度。[3]

  ***二***報銷費用手續複雜,時間過長

  隨著群眾對新農合瞭解的加深,報銷人次不斷增加,村工作量越來越大。據沙河鄉平掌村村幹部反映,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人寫參保證明。手續太繁瑣,報銷不及時成為了農民反映熱點。如住院費的報銷從出具證明材料,到將報銷的醫藥費劃撥到農民個人賬戶加起來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對於困難家庭來說因為發病已經受到重創,又因醫藥費長期得不到報銷,心理和經濟上都是一種負擔。

  ***三***政策宣傳不到位

  雖然雙江縣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宣傳手段,但筆者認為力度還是不夠,這可能導致有的邊遠山村、獨家村等很難對政策有深入瞭解。有的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對報銷政策有誤解,不知道住院費用按定點醫療機構的不同等級按不同比例報銷,對非政府舉辦的盈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費用不能報銷的政策困惑不解,致使農民參保不穩定,甚至有部分參保農戶退保。另外一些村民風險意識不強,認為自己身強體壯,不願意花這個“冤枉錢”。

  四、新農合政策發展的相關對策

  ***一***合理制定報銷比例,實行開放式機制

  在現階段,在降低大病報銷起付線的基礎上提高大病報銷比例是讓大病患者能真正從中獲益的較為有效的方法。隨著患者就診醫院的級別升高報銷比例也應相應提高,這樣即體現了新農合的合理性。另外,要提高在外地工作生活或需要經常外出的農民參合的積極性,使其在外能安心工作、方便就醫,應形成開放式的新農合執行機制,儘可能簡化外出務工人員在外就醫報銷辦法,還應允許農民工異地參合。

  ***二***運用直接補貼方式

  現行的“先交後補”方式,報銷程式的繁瑣使得農民的受益程度降低。一些農民因為不願大費周折而放棄領取數額較小的報銷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農民群眾的利益。[4]因此,新農合的設計應從廣大農民的利益出發。建議採取直接補貼方式,在發生醫療費用後,直接抵扣新農合補貼部分,農民只交納扣除補貼部分的金額。新農合縣合管辦直接替農民向醫療機構支付賬單,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縣合管辦的管理成本。[5]

  ***三***加強宣傳新農合制度

  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進行政策的宣傳,把集中宣傳與經常性宣傳充分結合在一起,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宣傳工作,例如,電視、廣播、報刊、講座等。讓更多農民群眾深入瞭解和支援新農合政策,樹立互助共濟意識。這一點上,雙江縣有一個比較可取的措施,全縣6個鄉鎮衛生院各組建一支農村巡迴醫療隊,積極開展農村巡迴醫療的工作。在農村普及衛生保健知識、宣傳一些典型事例、為群眾提供現場諮詢等,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參加合作醫療的好處,逐漸讓農民知曉並參與新農合制度。

  總之任何一項新制度的建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也是一項十分艱鉅複雜的工程,需要從各個方位以及多個角度來進行合作與努力。但前提是很明確的,農民的所思所想和他們所關心的必須作為政府關注和研究制度需求的主體。隨著新政策的深入,新情況、新問題會不斷出現,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在政策執行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制度建設,是最實際的態度。

  參考文獻:

  [1]張德元.農村醫療保障出路何在.經濟學家.2003-3

  [2]雙江民政局.雙江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紀實.2010-5

  [3]高麗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問題與完善.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6

  [4]孫遠玲、李貴福、於潤吉.點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中國衛生經濟2005-07

  [5]李青.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積極探索.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