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子政治思想的認識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那麼你對這位著名學者的政治思想有所瞭解嗎?如果你想知道,可千萬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哦!

  政治思想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裡,提出了他的“無為”思想。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慾”,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

  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

  主要著作

  《辭海》******版***1391頁記載:“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陳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圖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

  老子在出函谷關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書,又名《道德經》或《道德真經》。《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鉅著。《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計五千字左右。

  《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這本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楚簡《老子》校注,參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等書。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經典名言

  1***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5***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6***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9***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0***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1***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2***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14***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15***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