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孝子排行榜

  孝道,是一種必需的道德,善事父母為孝,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提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1:郯子 ­­

  郯子,春秋時期人,春秋時期郯國國君。郯子的仁孝之德,歷來為海內外稱道。在我國曆史上傳頌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親”的美德一直被視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2:老萊子­

  老萊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之一。由於老萊子不願“受人官祿、為人所制”,於是隱居山林,自耕於蒙山南麓。­

  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對父母體貼入微。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隻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子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其實那時的老萊子也年過70了。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髮,嘆氣說:“連兒子都這麼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樂呵呵的。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綵娛親這個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3:董永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早年喪母,與父親董還如相依為命,以種田為生。董永每去田間勞作,則以小車推著父親,放到樹蔭下,並備有水罐,為父解渴,過著父子相依為命的生活。帝中平年間,山東青州黃巾起義,渤海騷動,董永隨父親為避亂遷徙至汝南,後又流寓安陸。董永的父親病亡,無力埋葬,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董永扶亡父靈柩回鄉,葬於城北。在返回償債途中,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4:丁蘭­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人,寓居湖北宜城。丁蘭年幼父去世,母因此憂傷成疾,不久病亡。丁蘭父母俱亡,伶仃孤苦,幸賴族人撫養,才逐漸長大成人。

  丁蘭成人後,念父母恩深無以為報,終日思親,一刻難忘,便請來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間,虔誠供奉,飲食必薦,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丁蘭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嚀和教誨,在祭祀父母時倒還恭謹,事久了,便當成兒戲一般。聽人說:凡屬草木之靈,享受人間香火既久,則精氣俱全,以針刺之,當能有血。丁蘭的妻子於是帶著好奇心,趁丁蘭外出,竟用針刺父母的木像。不料,木像被刺處竟流出血來,與生人無異。一時驚懼不已,不敢復刺。丁蘭外出歸來,到像前稟告,木像見了丁蘭,忽然眼中流淚不止,面呈痛苦之狀。丁蘭大駭,乃問其妻,其妻不肯實言,丁蘭再三盤問,方知事情真相,丁蘭十分憤怒,痛責其妻,並把其妻逐出門去。

  5:江革 ­

  江革,字休映,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

  少年喪父的江革,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揹著母親逃難,在逃難中,經常遇到盜賊,這些盜賊不但想要勸他,還想讓他當盜賊。面臨這種情形,江革救災盜賊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盜賊能念他老母沒有人贍養,放他一馬。盜賊看到孝子如此誠心誠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殺他,甚至有的還告訴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盜賊。有的盜賊被他感動,思念自己的母親,便紛紛解散了,可見做盜賊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為社會動盪,環境所迫,才輪為盜賊。­

  後來,江革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從這些孝子中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孝無分貴賤,上自天子下至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計千辛萬苦,都能曲承親意,盡力去做到。 ­

  人在一生當中,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只有一天一天的減短。尤其在現代社會裡,讀完書大部分人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其實我們能跟父母相聚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我們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處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們呢?­

  現代的父母經常很感慨的說,他不奢求子女會孝順他,只要不讓他擔憂掛心,他就非常的幸運了——可憐天下父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