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蘭海戰的背景介紹

  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一戰中英德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的艦隊主力決戰,此戰過後,以戰列艦為主力艦的海戰史宣告結束。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日德蘭海戰的背景

  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憑藉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迫使德國大洋艦隊不敢貿然出港。戰爭初期的被動態勢,使德國人最初把贏得戰爭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具有傳統軍事實力的陸軍身上,海軍則僅以小兵力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擊協約國海上交通運輸船。但是,通過一年的作戰,形勢並未好轉,凡爾登戰役後,德國陸軍陷入持久作戰的困境,企圖在陸上結束戰爭的夢想破滅了。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得不改變初衷,把戰略重心轉到海上。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準備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海戰戰術

  此時的艦隊通常是排成若干平行縱隊前進的,相對而言,這種隊形機動性更高。若干較短的縱隊能比一字長蛇陣更快地轉向,同時也能更快的將旗艦***通常位於中心縱隊之首***的訊號通過探照燈或旗語傳遞給整個艦隊。而在一字長蛇陣中,位於縱隊之首的旗艦上發出的訊號往往需要花10分鐘甚至更多時間才能被傳遞到縱隊最後的艦船,這是因為戰艦煙囪中的冒出的黑煙使人們很難辨認前後發來的訊號,每艘船都不得不重複向它後面的***或前面的***船自己所接收的訊息。而由於很多訊息必須被每艘船確認收到才能付諸實施,因此這樣浪費的時間可能會翻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排成平行縱隊前進實戰中,艦隊往往會在交火之前排成一路縱隊來迎戰敵艦。這就需要每個縱隊領航的艦隻引領其率領的艦艇左轉或右轉來排成合適的隊形。由於交戰雙方的艦隊都是以高速行進的,因此艦隊指揮官們就需要派出偵察艦隊***通常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組成***來報告敵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資訊,使得艦隊能夠儘早地排成最有利的隊形來迎戰敵艦。偵察艦隊同時還要儘量避免對方的偵察艦隊獲得類似的資訊。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己方排成的縱隊正好橫在對方艦隊的前進路線上,構成一個T字或丁字形***己方艦隊位於丁字一橫的位置***,使得己方所有前後主炮和一側的所有舷炮都能瞄準對方,而對方只有縱隊最前方的艦艇的前方主炮能夠予以還擊。但構成一個T字形隊形的計劃有很大一部分要取決運氣:由於雙方都已高速前進,很有可能因為時機沒有掌握好,導致自己從丁字的一橫變成了一豎,從而被動挨打。

  日德蘭海戰中德軍戰術安排

  在希佩爾出發2小時後,舍爾親自率領大洋艦隊主力也悄悄地離開了威廉港。這是一支由21艘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和31艘驅逐艦組成的的龐大艦隊,隱蔽在“誘餌艦隊”艦隊之後50海里處,隨時準備聚殲上鉤之敵。另外,一支由16艘大型潛艇、6艘小型潛艇以及10艘大型“齊柏林”飛艇組成的偵察保障部隊,已預先在英國海域和北海海域展開,嚴密監視英國海軍動向。

  與充當“誘餌”的希佩爾艦隊大張旗鼓的航行相反,舍爾所率主力編隊的出航保持了嚴格的無線電靜默。同時,威廉港的無線電臺仍繼續使用舍爾的旗艦——“腓特烈大帝”號的呼號,同外界聯絡,造成舍爾海軍及大洋艦隊主力仍在港內的假象。

  5月30日晚20時30分,傑利科親率由24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0艘巡洋艦和50艘驅逐艦組成的龐大艦群開出了斯卡帕灣。之後,貝蒂率領由4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14艘輕巡洋艦和27艘驅逐艦組成的前衛艦隊駛離了羅賽思港。幾小時後,設伏在羅賽思港外的德國潛艇向大洋艦隊發回了“敵人艦隊出航”的電報。而德國的“誘餌艦隊”也早在英國人的監視之下。幾乎傾巢而出的兩支艦隊都認為自己的“誘餌戰術”獲得了成功。這時,無論是舍爾還是傑利科,都未預料到對方艦隊已經全數出動。更未預料到在不久之後,他們將親自參與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艦隊決戰。

  一艘由舊輪船改裝的“坎帕尼亞號”水上飛機母艦,已經裝上四十碼的飛行甲板,預定隨同貝蒂的艦群航行,但由於發生差錯,母艦艦長直到貝蒂離開以後九十分鐘才接到命令。傑利科在午夜首先得知“坎帕尼亞號”單獨駛進暗夜中;到2時,傑利科注意到這艘母艦是在沒有護航的、潛艇很多的水域中航行,命令它返回港口。由此而造成的缺乏空中偵察,對日德蘭海戰起了重大影響。

  5月31日破曉前,希佩爾的旗艦“呂措夫號”,率領誘敵深入的偵查艦隊駛向丹麥海岸直到斯卡格拉克,這個北海伸出的八十英里寬的一條海峽,把丹麥和挪威分割開來。舍爾所以選擇這條路線,在於使沿海地區眾多的英國間諜,得以報告德國部隊的所在。為了進一步表明他的方位,希佩爾的無線電發報機不停地發報。德國人透露的東西確實比他們想透露的多。30日夜,英國主力艦隊循著岔開的路線向東行駛,在挪威海岸以西約五十英里處再和貝蒂的艦群會合。貝蒂的誘敵深入艦隊由四艘戰列艦和六艘戰列巡洋艦組成,而希佩爾的海軍中隊則包括五艘戰列巡洋艦。雙方都有輕驅逐艦進行偵察。貝蒂海軍的航線,大致與傑利科保持一致,但在再往南約七十英里。

  日德蘭海戰德軍失誤

  日德蘭海戰戰鬥進行到16時5分,戰列巡洋艦“不倦”號被從“馮?德?塔恩號”射出的兩枚穿甲彈擊中,彈藥庫爆炸了,附近船隻上的人驚呆地看到,“各種東西都被炸到高空,一隻五十英尺蒸汽推動的艦載水雷艇……被炸到約二百英尺高”。不久就連同艦上1017名官兵沉沒了。之後,德國艦隊集中火力猛轟英國瑪麗女王號戰列巡洋艦,使這艘裝有13.5英寸大炮的超級無畏戰艦連中數彈,爆炸後一折兩段,迅速沉沒,全艦1275人僅有9人生還。據一位目睹者說,引起了“一小陣看來象煤灰那樣的塵霧……這就是它被擊中的地方,但此外再也沒有什么了,直到幾分鐘以後,前面又冒出可怕的黃色火焰和一大片濃密的黑煙,而‘瑪麗女王號’本身則再也看不見了”。

  在短短几十分鐘內,英戰列巡洋艦2沉1傷,而德軍只損失了2艘小型驅逐艦。力量對比迅速發生逆轉。德國炮彈又擊中“皇家公主號”,她陷入在煙霧和火焰包圍之中。兩隻船已被擊沉,英軍的形勢岌岌可危,除“紐西蘭號”外,其餘的船也都受傷。貝蒂決心繼續戰鬥,深信四艘無畏艦不久就會和他會合。這位海軍轉過臉來,露出煩惱的神色對他的海軍將官評論說,“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有點毛病。向左轉動兩個羅經點”,這個方位其實是向著敵人開去。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掉隊的4艘英戰列艦趕到***海軍埃文·托馬斯的戰列艦中隊——“巴勒姆號”、“馬來亞號”、“勇敢號”和“厭戰號”***總算把貝蒂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在英戰列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下,德國艦隊有些頂不住了,希佩爾指揮他的戰艦,向東邊打邊撤,貝蒂緊追不捨。舍爾的伏擊貝蒂的方案現在已被挫敗,不得不伸出他的手來使希佩爾免於必然的毀滅了。貝蒂繼續按原來方向航行,直到德國主力艦隊隱隱呈現在地平線上為止,發現迎面而來的是德國大洋艦隊主力時,英國艦隊這時才發現上了大當!本來要誘人,現反被人誘,還損失慘重!這位衝動好戰的個性與過分沉著的傑利科是兩個極端,“一旦抓住決不放手”是德國人對他的形容。早在5月初,當第一海務大臣要求第五戰列艦分隊開到羅塞斯港歸貝蒂指揮時,傑利科極力反對:“給的船越多,他的膽子越大。”現在預言應驗了。

  貝蒂急令他的艦隊轉為反航向,同時向傑利科發電呼救。舍爾見狀下令艦隊全線追擊,希佩爾指揮他的艦隊轉身衝在最前面。埃文-托馬斯沒有看見轉向的旗號,他的戰列艦成為德艦炮火的目標,在避開德海軍之前,遭受了損傷和傷亡。

  舍爾認為英國艦隊主力不在附近,因此決定追擊向北全速逃走的貝蒂艦隊。但德國艦隊末尾幾艘老式戰列艦***前無畏艦***拖慢了整個縱隊的航速。下午5時30分,德國先遣驅逐艦看到幾艘英國艦隻從東北向它們駛來。這些艦隻屬於海軍霍勒斯·胡德指揮的由三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艦群,是傑利科派來加強貝蒂的中隊的。在短暫的交鋒中,德國輕巡洋艦“威斯巴登號”連續遭到猛擊,和它的大部分船員沉沒了。兩艘驅逐艦,即德國的V-48和英國的“鯊魚號”,也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