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使雙槍的名將都有誰

  中國古代的名將有很多,兵器也是五花八門,那麼你知道中國古代使用雙槍的名將都有誰嗎?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使用雙槍的名將資料,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中國古代使用雙槍的名將都有誰

  一提到雙槍,諸位第一個反應一定是董平,不錯,水滸傳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天立星雙槍將董平,位列梁山泊馬軍五虎之一,武藝應該不遜關勝,呼延灼,林沖,秦明,兩杆長槍,殺入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其實水滸傳中還有一個使雙槍的好漢,他就是北宋四大寇之一淮西王慶手下悍將袁朗,袁朗沒什麼名氣,實在是因為跟錯了主公,他在陣前和梁山馬軍五虎上將之一霹靂火秦明單挑了一百五十回合不落下風,可見此人之凶悍。

  另外,像小說演義裡的人物,董平,定彥平,陸文龍的這些都不算,要歷史上真真正正的能左右開弓,使類似雙槍這樣長兵器的人物。我粗略的搜了下,能左右手皆使武器的,一個是三國之惡來,大將典韋,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想當年,典韋用這一對大鐵戟,殺賊人近百,後來,還能挾兩具死屍,撞死數人,典韋果然是能左右開弓的古之名將。三國另一個能左右開弓的是劉皇叔,使雙股劍,當然,我也認為這是虛構的,馬上將軍,使短兵器,劍,這太吃虧了。

  然後就到了唐朝,安史之亂時,有一員猛將白孝德,隨李光弼伐史思明,遇叛將劉龍仙在陣前叫戰,白孝德挾二矛,策馬截流而渡,持雙矛追殺劉龍仙,終將劉刺於馬下,並斬首。歷史上真正能左右手***,突入萬軍叢中,斬殺敵人的猛將,岳雲必不可少。岳雲,史書載為岳飛的養子,為什麼說是養子,因為岳飛死時是39歲,岳雲死時是23歲,就是說,岳飛在16歲的時候,就生了岳雲,可能覺著太小了,其實古代女孩子13歲就可以嫁人生子了。就算是現在,我有個親戚,男的,18歲就結婚了,19歲生孩子,推算他的小孩也18歲結婚,估計19歲生孩子,他大概40歲,就可以當爺爺了。

  所以,我情感上還上偏向,岳雲是岳飛的親生兒子。“飛征伐,未嘗不與,數立奇功,飛輒隱之。每戰,以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先諸軍登城。”兩鐵椎,到底是兩鐵錘還是兩鐵槍,這是猛將岳雲所使兵器的疑點。因為四猛八大錘太深入人心了,現在所有岳雲的畫像,都是持兩個大鐵錘,但我還是相信,鐵椎槍就是鐵槍。不過,中國古典名著的諸多作者似乎對雙錘這種兵器情有獨鍾,動不動就祭出“四猛八大錘”這個法寶。隋唐裡面那個宇宙超級無敵小霸王李元霸,兩個錘重八百斤,這錘砸下來,誰受得了?隋唐第三條好漢裴元慶,雙錘。

  但四猛八大錘的原形主要應該指說岳全傳吧,說岳第五十八回,八錘大鬧朱仙鎮,嶽公子銀錘擺動,嚴成方金錘使開,何元慶鐵錘飛舞,狄雷雙錘並舉。四猛八大錘太深入人心了,因此,岳雲的雙鐵椎槍,很容易讓人以為就是雙錘。但我認為岳雲是使雙槍,除了考證家的考證外,我最大的理由就是,岳雲他爹岳飛是個使槍的高手,子傳父業,岳雲為何要棄槍用錘?岳飛主要使用的是丈八鐵槍,但有時也使用丈八長矛,“左挾弓,右運矛,橫衝其陣,賊亂,大敗之。”岳飛的箭術,這裡就不贅述,左右開弓三百石,是宋朝的最高記錄,又擅長使槍或矛,這才在小說裡演化出瀝泉名槍。

  誠然,在冷兵器時代,膂力大的人,對陣時佔有絕對優勢,比如楚霸王,漢李廣,三國呂布,關羽,等等,但是,並不是膂力大的人,就一定非要用大鐵錘吧,你膂力大,完全可以將自己的武器份量加重。用槍,矛相對於錘,我認為有足夠的優勢,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靈活,另外一個,就是長度,一寸長就一寸強,作為武將來說,擊殺敵人固然重要,保護自己也是理所當然,用長槍或長矛,容易把敵人擋在攻擊範圍之外,更能有效的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岳雲時常要衝鋒陷陣,保護自己首選長槍,因此,我個人認為,岳雲使的兩鐵椎,就是雙鐵槍。

  當然,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很出名的名將,可以左右開弓,他就是頒佈殺胡令的名將冉閔。冉閔的事蹟,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這裡就不贅述了,而他的武器,正是“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那些豬狗不如的胡人一聽到冉天王的名字,嚇的雙腳發抖,魂不附體。最後一戰,力抵十倍於己的胡兵,最後若不是跨下馬朱龍力竭而亡,胡狗們又豈能擒住冉天王?“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每每唸到此處,都忍不住兩眼含淚。也許,中國歷史上的猛將不都使雙槍,但是能左右開弓,使雙槍的,一定是猛將。

  中國古代使用雙槍的名將典韋的生平經歷

  典韋是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其時同鄉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仇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甚為嚴謹。典韋駕車,載著雞酒,偽裝正在等候別人的閒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並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由於李永的居所鄰近市,此事發生後全市驚。從後而追者雖有數百,但卻無人敢近。典韋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眾,雙方轉戰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傑之士所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