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語語言學畢業論文

  日語雖然為一門語言,但高校在進行日語教學的過程中,卻不能將日語單純當做一門語言來講解,讓學生僅瞭解日語的使用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從日本古典文學看日語文字的形成及其發展 》

  一種文字的產生絕非一兩句話能夠簡單的表述出來,不管是何種文字都是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最終千錘百煉形成的。作為人類智慧與經驗的集合體,文學作品是文字記載的手段得以流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文字的形成與發展。對於日語文字的研究,文章主要從日本古典文學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

  一、漢字的傳入及萬葉假名

  公元四世紀,漢字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以口頭語言為主,沒有文字。漢字的傳入開始日文章字的出現。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古代神話、歌謠、傳說得以記錄儲存。隨著佛教、儒教等文化思想隨著文字的傳入,進一步的促進了日文章化的繁榮。而漢字傳入日本之後,如何被接受與利用,是研究的一個重點。

  《古事記》是日本第一部文字記載書籍。公元712年前後,日本天皇命令太安萬侶對稗田阿禮習誦的歷史資料用文字進行記錄。該書中,記錄了自創世以來至天皇時代的歷史及神話傳說。之後,相繼出現記錄創世神話以及天皇統治歷史的《日本書記》和對風土民情記錄的《風土記》。以上三部著作都是採用漢字進行記錄的,只是在漢字的功能使用上存在差異,很多地方採用變體的漢文字,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學習韓文字時,以日本式或者是生硬的表達造成的,該文體不是純正的古漢語,因此也成為變體漢文;書籍中的歌謠所採用的文字後來被稱之為“萬葉假名”,該文字不是純正日語中的假名,是在完全背離漢字意思的基礎上,將漢字作為表音符號進行使用對如本固有詞彙的讀音進行表示。《萬葉集》中大量的使用“萬葉假名”,如“安米”表示“めめ”***讀作ame,“雨”的意思***。由此可見,古代日文章學中,主要是採用漢字記錄、漢文撰寫的,主要是由於漢字傳入日本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日本本土文字。對“萬葉假名”和變體漢文的應用,表現出古代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一種傾向,在記錄歷史資料時,採用漢文記錄,而對於抒情類詩歌的記錄多以假名進行。“萬葉假名”的應用也為以後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二、平假名的形成

  平假名是在公元九世紀前後產生的,而將其稱為假名也是後世出現的,最初稱為“女手”,主要意思是女子使用的文字。有假名既有真名,真名也就是漢字。根據這一點可以推斷,在假名出現之前,日本書寫所採用的文字只有漢字一種,在官方記錄和歷史文獻記錄中管飯的得到應用。受日本封建社會發展的影響,朝廷中以男子為官為主,僅有小部分貴族男性才有機會學習漢字,對於當時的如本人而言,漢字是一種艱澀難懂的文字,所以百姓及女子很難接觸到漢字的學習與使用。由於家庭式的私塾教學,為貴族女性的學習提供了機會,略有學識的女子在偷學漢字的時候,為方便記錄,往往書寫的比較潦草,簡化了漢字元號,形成“女手”,也就是後來的“平假名”。平假名的應用一度受男性的排斥,但其由於簡便書寫受到文人的親睞。

  三、片假名的形成及發展

  與平假名不同,片假名來源於漢字的楷書,取出負荷聲音的漢字的一部分進行簡化而來,是為了訓讀漢文而出現的,尤其是在佛經傳入日本後,由於佛經全部是由漢字書寫而成,日本的僧侶及文人在閱讀佛經的時候,受發音不同的影響,為了記住漢字的日語發音,閱讀者在該字旁,加註一個漢字進行表音。由於字間距的空間有限,因此採用漢字的偏旁部首來代替該漢字。就形成了最初的片假名,主要是以表音符號存在。到公元十世紀,片假名發展為獨立的文字。由於該文字主要用於佛經閱讀中,很受僧侶的親睞。到公元十一世紀,片假名被廣泛的用於記錄一般性文章及詩詞歌賦中。古典文學中,第一部採用“漢文訓讀”文體的文學書籍是公元12世紀出現的《今昔物語集》,也就是在漢字旁邊用小字號的片假名進行標註,由於書中數千故事都是以“今ぃ昔”開頭,以“卜ナ厶語リタヘルヤ”作為結尾,因此被稱為《今昔物語集》。至此,片假名已經不單是作為表音符號,已經成為文章一種文體,有其固定的語義存在。平假名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候,現有的片假名文字主要是在明治時期確定下來的。二戰之後,日本對文字的使用進行了規範,規定平假名和漢字混合書寫主要用於普通文章,而片假名用於擬聲詞、外來語等的表述。至此,日語文字的使用規範得以成型。

  四、結束語

  通常情況下,認為日本是一個對外來文化善於接受和吸納的民族。而對於古代日本而言,一致在效仿文化繁榮、歷史悠久的鄰邦中國。從文藝思潮到政治制度,從城郭建築到水稻種植,古代日本從中國大陸文化中接受了無以計數的養分,充分的進行吸收,促進了日文章化的興盛和繁榮。文字作為日文章化發展的基礎,從變體漢字到萬葉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日語文字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並通過日本古典文學充分的反映出了日本在接受和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

  篇二

  《 日語語言文學中的家園意識探究 》

  摘 要:中日屬於鄰邦國家,兩國在文化基礎層面上有著鮮明的共同性。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對日本文化及其語言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尤其是對日本國家語言文學中的主流意識與社會文化進行了探討,受到理論界廣泛關注。本文就日語語言文學歷史發展程序及其特點進行簡要概述,並與日本典型的社會文化與語言文學案例相結合,對日語語言文學中蘊含著的家園意識及其特點進行深入剖析。希望對日語語言文學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日語;語言文學;家園意識

  1.前言

  由於日本與我國屬於近鄰關係,所以兩國文化發展底蘊較為深厚,共同點較為廣泛。日本文化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期影響與薰染下,遺留有我們很多歷史文化符號與印記。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西方國家掀起的資本主義思想潮流使日本文化受到嚴重衝擊,西方文化印記也十分明顯。所以,日本社會文化在我國曆史文化和西方國家現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意識形態與社會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語言文學成為我國各個高職院校日語專業學生必修課程。通過對日語語言文學主題思想、發展規律及特點進行有效分析,能夠掌握日語語言文學蘊含著的主流意識及其形態,使我國日語語言文學體系更加的完善。

  2.分析日語語言文學及其特點

  從日語語言文學歷史發展程序角度來看,遠古時期,日語語言文學長期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影響下,遺留由我國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與鮮明的文化烙印。進入二十世紀而後,日本國家掙脫了“閉關鎖國”的束縛,積極引進希望國家先進的思想文化,對現代化日語語言文學帶來了巨大影響。日語語言文學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語言文學時代標記較為顯著

  我國漢語發音、拼寫與日語有著很大差異,所以日語語言文學有著鮮明且獨特的時代標記。例如,在抒情詩歌創造上,公元時期,日語抒情詩歌主要由三十一個音節組合而成,並通過短歌形式展現出來,而十七世紀,日本抒情詩歌從原來的三十一個音節縮短為十七個音節,使得駢句表現力變得更強。由此可知,日本語言文學主要是新形勢與舊形式文化不斷碰撞與融合下形成的。

  2.2語言文學社會特徵較為強烈

  從早期與近代日語語言文學典型著作中可以發現,其語言文學社會特徵都較為強烈,是日語語言文學在歷史發展程序中形成的特點。尤其是近現代化日語語言文學著作,能夠將日本國家某個時期社會狀況進行充分揭露,並將國民對社會疑惑、對未來嚮往充分反映出來。由於日本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所以其國內語言文學會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改變。遠古時期,日本語言文學著作開始向著城市化方向發展,京都作為日本經濟、經濟與文化較為集中地方,所以很多日語語言文學著作都將日本京都作為創作背景。江戶時期,武士被當做為日本國家新延生的貴族,其中很多參與日語語言文學創作武士,使日語語言文學重心發生了轉移,這個時期經典語言文學著作主要有《古今著聞集》與《今昔物語》,其中《今昔物語》由芥川龍之介所創作,其在日本古典語言文學薰染與影響下,以歷史小說作為創作題材,以國民喜而樂見的社會故事作為創作原型,並利用借古喻今方式,能夠將現實與人生充分反映出來。

  2.3語言文學家園意識較為濃厚

  從日本國家社會傳統文化發展程序中可以看出,日本國家非常注重家庭,認為家庭不僅是促進社會發展、穩定的基礎,也是維繫情感的紐帶。所以,日本國家早期很多語言文學著作中,都具有濃厚的家園意識,尤其是以離愁、思鄉作為思想主題的抒情詩歌,將人們對家庭思念、眷戀及嚮往充分表現出來。而從日本國家近代史來看,國民受到戰爭嚴重摧殘,家園在戰爭中受到破壞,所以這個時期的日語語言文學,能夠將日本國民對家園深深的眷戀之情充分表現出來。由此可知,日本很多語言文學著作中,都以家園作為創作題材,同時賦予了日語語言文學鮮明的創作特點。

  3.分析日語語言文學家園意識及其特點

  通過對日語語言文學及其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可知家園是日語語言文學創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題材,而本文也將從其創作題材出來,對語言文學家園意識進行分析與研究。日語語言文學家園意識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3.1具有“安寧”的象徵意義

  從傳統日語語言文學至近現代化日語語言文學,很多日語語言文學家將家園塑造成具有“安寧”意義的象徵。“安寧”不僅象徵著人們安逸的生活,同時也象徵著人們寧靜的內心。從日本語言文學歷史發展程序來看,其發展過程中並不順利,自日本國家掙脫“閉關鎖國”枷鎖後,日本國家特有的農耕文化受到嚴重衝擊,而日本社會經濟發展形式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日本國家傳承下來的農耕社會文化,能夠給人帶來安寧與安全感,當這份安寧感被破壞後,日本國家在給世界各國帶去戰爭災難的同時,也給國內民眾帶來了巨大的浩劫,這時日本國內民眾對家園嚮往與渴望不斷增長,從這個時期日語語言文學著作中能夠充分體現出來。當世界二次戰爭結束之後,很多日本語言文學家創作的語言文學著作中仍然帶有濃厚的家園悲劇色彩,由於殘酷的戰爭,很多家庭骨肉分離,很多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二戰期間,日本國家湧現出很多女性文學家,如津島佑子,通過細膩描述方式,將自己失去家園、失去親人悲痛之情充分抒發出來,並對家園抱以新的嚮往與希望。《安魂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滿徹所創作,將人們對家園安寧感的嚮往與渴望進行了描述。

  3.2具有“縮小”的意識特點

  “縮小意識”屬於日語語言文學較為典型的一個特點。在日本國家,很多語言文學作家喜歡將大的認知、觀念及事件縮小,即縮小至一個家園中,並採取以小見大表現手法,將其對社會感知,對人生領悟表達出來。通過這種表現方式,能夠將日本國民社會生活映射出來,日本國民所向往的精緻生活,從生活環境到院子佈設、飲食文化,都能夠將縮小條件下完美展現出來。在日本語言文學作家筆觸下,能夠將家庭縮小,並蘊含著濃厚的親情,達到日本國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很多現代學派的日本創作家,將家園庭院作為重點描述物件,而庭院也是現代化居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庭院規劃設計到整體佈置,都能夠將日本國民生活觀念及文化觀念集中展示出來。日本語言文學著作中都塑造了很多典型“庭院”,而庭院擺設物品也具有深刻的象徵含義,都集中在庭院這個小小的環境中。所以,家園中的“縮小”意識,能夠將日語語言文學與社會實踐進行有效結合,使得語言文學更加的真實。

  4.結語

  家園意識作為日語語言文學創作的重要特徵,能夠將日本國民對美好家園嚮往與追求充分體現出來。從中可以明確日語語言文學多以家園作為主要的創作題材,將日本國民思鄉之情作為創作主題思想,從而引發日本國民的共鳴。因此,我國在日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可以從其家園意識角度出來,對完善我國日語語言文學研究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單位:四川商務職業學院經濟貿易系***

  參考文獻

  [1] 王正鴻.論日語語言文學中的家園意識[J].時代教育,2013,8***17***:89-90.

  [2] 艾千又.從日本古典文學看日語文字的形成及其發展[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3,8***01***:76-78.

  [3] 於國瑛.日本最大的說話集――“今昔物集”[J].日語知識,2011,9***11***:65-66.

  [4] 張軍.李瀛芥川龍之介與日本古典文學――以《今昔物語集》為中心[期刊論文]-山東文學***下半月***,2010,8***4***:75-76.

  [5] 王昭.文學的時代時代的文學――日本自然主義文學初探[J].時代文學,2010,6***10***:75-77.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