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教育論文範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各種社會制度和經濟技術的逐步改變和完善,使得漢語言文學也不斷地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漢語言文學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改革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社會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成為當今社會較大的需求,同時,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傳統專業的代表,其應用性的有效改革已成為新時期高校專業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高校 漢語言文學專業 應用性 改革探析

  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國傳統專業,隨著我國就業市場的潛移默化,高校大學生畢業分配製度的改革,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這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面對當今新形勢下的教育改革和市場需求,其應用性的改革和發展,需要有明確的改革方向和發展目標。

  一、明確改革方向與目標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設定在中國高校辦學歷史中已經有了較長的時間,也相應地積澱了較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專業開設課程以及教學內容也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在2003年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大全》中,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設定的有關課程並沒有做出具體的改變,仍然是高校教學中最穩定的專業之一,也是傳統專業中富含底蘊較深的一個學科。但隨著近些年高校教育不斷的進入大眾化教育的階段,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型化的狀況,尤其是對社會適應能較強、實踐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處於急需的背景下。對於一個傳統專業來說,面臨著改革必然有它的必要性,但改革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也不是單純地認為是刪減或增設一些課程和內容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具有較高綜合性的一項工作,專業的改革需要有明確的改革方向和發展目標。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革涉及的方面較多,包括思想理念、教學方法、體系等多方面需要進行合理的改變和完善。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改革不是侷限性的考慮單方面,也不是簡單地進行課程的改變,而是需要從認識的角度出發,確立改革方向和目標,在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

  二、新時期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學理念,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

  學科知識論是傳統學科理論學習的指導思想,其隱含著一定的假設意義,那就是一切知識的學習都是有用的,職業能力是對知識運用的最佳表現,所以,知識的傳授需要在實踐中先行一步,只有將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先行做好,實踐才能有所進展。進一步說,實踐課就是理論課的演繹過程,導致理論學習時間佔據較多,實踐機會和實踐時間少之又少,學生往往表現出“懂”但不會“做”的這樣一種現象,也就成了空有成績而無實踐能力的群體。更確切地說,傳統的學科理論學習指導思想是以“學”為主要,“做”為附庸,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而沒有意識到“做中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所以,教學觀念的更新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改革中重要的一步。其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定要具有應用性。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最容易出的一個現狀就是將專業的應用性等價於技能的培養,過多的將學生向專業技能技術進行培養、鍛鍊,而對某些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現出削減或忽視的現狀。專業的應用性並不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定要突顯其應用性與時代性,結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開設一些課程,同時也要根據地方社會經濟文化,開設具有地方性的課程,例如根據地域性文化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沿海地區可以開設《海洋文學》課程等。

  ***二***打造強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革的師資隊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素質、教學方法是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教師也是專業進行有效改革的關鍵。對於當前處於新形勢教學背景下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授課教師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雖然從目前教師學位來看,大多數教師都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以及教授、副教授職稱,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缺乏與授課課程相應的社會實踐經歷,對新時期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素質能力需求不是很瞭解,不能給予學生一些社會實踐經驗的講解,實踐案例過於陳舊或重複性大。因此,培養具有強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革的師資隊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的重中之重。打造強大的師資隊伍,可以從提高教師教學素質進行,讓教師認識到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採取一切有效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積極、主動的探索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其次,可以增強教師的專業應用效能力,積累教師的實踐經驗。讓教師先到學生將來會就業的行業或者崗位進行培訓、學習。

  三、結語

  總言之,新時期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改革,需要明確改革方向和目標,更新教學理念,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打造強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革的師資隊伍,才能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帶來更光明的未來,為社會培養出真正的“應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承輝.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解析[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07:5~7.

  [2]覃志鴻.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應用性轉型探究[J].芒種,2015,13:7~8.

  [3]王同樂.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探究[J].才智,2014,30:5.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摘要]

  漢語言文學是高校中文類專業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也是培養中文類大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最重要的課程。它的教育培養目的是發揚與傳承人類的人文精神風貌,探索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意義,堅守國家、民族以及個人的精神認同和社會義務,具有很明顯的社會人文教育印記。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中文類;教育教學;問題;對策

  漢語言文學是高校中文類專業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也是培養中文類大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最重要的課程。然而從目前的教育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在學校層面主要表現的問題有,學科發展空間狹窄、學生就業率低、教師科研成果少,在學校層面就不被重視;在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教學內容陳舊、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氣氛差,在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低、漢語言文化專業知識掌握不牢等。這些問題是伴隨著學校其他專業快速發展而逐漸產生的,已經成為制約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障礙,必須深入問題產生的原因,切實有效的快速解決。漢語言文化教育對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和良好精神風貌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於增強個人對於國家、民族的認同,是社會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1]。所以高校要認識到這種學科的特點,不應該過分的注重實用性、應用性,而偏離了漢語言文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當然在社會快速的變革的新時期,也要看到漢語言文化畢業生找工作遇到的困難,實時調整部分課程,努力和社會需求接軌,培養具有社會人文教育精神,掌握社會需要的專業應用能力,促進漢語言文化教育的不斷髮展。筆者對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存在的相應問題,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給出了對策建議,以期推動漢語言文化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漢語言文化專業人才。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的社科類學科,對於社會的貢獻不像工科類專業那麼明顯,在以就業率為價值導向的大學教育體系裡面逐漸成為弱勢專業,由於應用性、專業性不夠明顯,近年來就業持續走低,這就導致了高校招生生源較差,很多學生都是被調劑招收的,對漢語言文學缺乏先天的興趣,而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的社科類學科注重是對人精神、素質的培養,缺少技能型、技巧性的教學,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偏低。不少年輕的大學老師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內涵和發展方向認識不夠,沒有對其專業核心能力有清晰的認識,導致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把握不準,對於教育理念貫徹不深,這也是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專業教學的落後必然導致學生專業能力的不足,影響其長遠發展。

  1、教育理念不明確

  對於一個社會學科來說,必須具有清晰的教育理念,並在教學過程得到全面的貫徹,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漢語言文學教育在面對近些年社會價值文化衝擊時,沒有很好的明確自己的教育理念,對於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認識,面對就業率低就提出打造應用型人才,面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就要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刪減專業課程,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於漢語言文學的核心教育理念認識還不夠深,對於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回答的還不夠。當前基礎教育正在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面對基礎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漢語言文學課堂改革勢在必行,漢語言文學教育要聚焦於學生的專業素質提升,以專業能力提升作為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明確的漢語言教育理念指導下進行專業核心能力建設,只有這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2、就業能力低下

  當今社會高校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要客觀的看待漢語言文化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題。不可否認的是工科類學生是找工作難度較小的,主要是因為社會對於應用性、技能型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因為他們能直接創造生產力。而漢語言文學本身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實用性,這個先天的特點直接決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困難,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難題,首先必須要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和特長,在校期間要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文字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公文寫作、人文素養等各職業能力水平,這些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職業能力培養並沒有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造成了很多學生的眼高手低,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2]。

  3、課程結構體系不合理

  課程結構體系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最重要的內容,它決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出的人才特點和專業水平。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過去的漢語言課程的結構安排不合理,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要注重人文性和實用性相結合,把對人的培養和對技能的掌握進行有機統一,如果不對課程結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體系就難以實現,專業教學的整體效益就得不到顯現,也沒法提升漢語言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4、教育教學方式落後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最直接的操作人,教師對於漢語言文學教育理念認識的深度直接決定了教學深度,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由於教學理念的落後,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過去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缺乏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不能及時分析學生個性特點,有選擇的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得不到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較低,缺少學習的自主性會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最終也難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

  1、功利性思想盛行,人才培養理念受衝擊

  漢語漢語言文學教育追求的是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人文精神的薰陶,是為了引導學生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對於社會現象的思考,是為了社會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傳承,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教育必須脫離理工科的教學思維,要更加關注學生個體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以工具主義理性為指導思想的能工巧匠的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培養的是以推動國家和民族進步為己任,具有獨立思考思考能力,具有厚重的人文素養的社會精英[3]。因此,要想對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就必須先回答“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因為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中,必須要瞄準“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重要命題,以育人目標為指導,科學的設定漢語言文學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導向和成才的導向,使漢語言文學教學回歸到人文學科自身的軌道,實現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學素養的目標。

  2、素質教育被忽視,課程組織架構不合理

  漢語言文學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來源於課堂,由於教學內容重複,語文課程也學了好多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培養,一旦漢語言文學教育方式落後,就很難掌控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教師也就很難保證課堂的授課質量。要想讓漢語言文學發揮好基礎課、必修課的作用和地位,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養成二次學習的好習慣,改變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形成的對語文課程形成的片面認識,引領學生深入認識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學和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學寶庫提升學生的鑑賞、思考、領悟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人文素養[4]。教師要合理設計架構課程體系,對以前的教學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不能一套講稿念好多年,要多在課程改造和課程設定上下功夫,開展多種形式的素質教育拓展活動,讓學生自主走近傳統文學這個寶貴的資源。一個好的專業課程體系應該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時代發展進行增減,漢語言文學教學也要根據其發展趨勢不斷完善其課程組織架構,讓專業教學更加貼近新時期的學生需求。

  3、教學方法落後,課外實踐教學體系薄弱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方法、教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具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多思考,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和思考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瞄準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這個最終目標,要結合漢語言文學***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另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不僅侷限在課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漢語言文學學習小組或學生社團,讓他們開展我國文學不同發展時期的研究,既加深了專業素養,又學會了研究方法,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出版社、作家協會、書店、電視臺等未來主要就業單位,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掌握現代辦公職業技能,提前規劃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巖春.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4,***8***:136-137.

  [2]張楓.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子,2014,***9***:83.

  [3]鍾鵬舉.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天地,2013,***15***:21-22.

  [4]周利華.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淺析[J].科技展望,2014,***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