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三層次

  茶文化就是人類在發展、生產利用茶的過程中,以茶為載體,以表達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各種理念、信仰、思想情感和文化形態的總稱。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心態文化--人們在應用茶葉的過程中所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如人們在品飲茶湯時所追求的審美情趣,在茶藝操作過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韻味,以及由此生髮的豐富聯想;反映茶葉生產、茶區生活、飲茶情趣的 文藝作品;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謂茶德、茶道等等。這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行為文化--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通是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如宋代詩人杜來“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名句,說明客來敬茶是我國的傳統禮節;千里寄茶表示對親人的懷念;民間舊時行聘以茶為禮,稱“茶禮”,送“茶禮”叫“下茶”,古時諺語曰“一女不吃兩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禮”便不再接受別家聘禮;還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至於各地、各民族的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飲茶習俗更是異彩紛呈,各種飲茶方法和茶藝程式也如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制度文化--人們在從事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行為規範。如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歷代統治者不斷加強其管理措施,稱之為“茶政”,包括納貢、稅收、專賣、內銷、外貿……等等。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早在周武王伐紂之時,巴蜀地區的“茶、蜜、靈龜……皆納貢。”至唐以後貢茶的份額越來越大,名目繁多。

  茶藝的三個層次

  技藝

  技藝是可能通過反覆練習,熟能生巧的。這一點,茶藝比起其他技藝來,並無特別。茶藝動作並無高難度***長嘴壺之類的除外***,一般人,通過訓練,都能掌握。作為一項技藝,照標準做就行,只有熟練程度之分,無須創意和創新。

  美

  審美是一種修養,更是天分。通過後天美的培育,是可以得到提高。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真的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看看滿天俗不可耐的茶席和茶藝。看似花了大心思,實則是堆砌。他們不明白,真正的美是做減法,所謂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分寸感的把握,和你一生的修養和審美天賦有關。

  當然美是有原則的,劉亦菲和鳳姐誰美是不用分辨的。可你的茶藝象鳳姐,你卻如何渾然不知?所以一些美學的基本原則還是需要學習,而且很迫切。

  美是茶藝的精髓,無美則無藝。

  文化

  到了美的層次,讓人體會到了精神的享受,但這種享受還是表層的。美到哭,只是比喻。真正打動人心的,只能是文化。我這裡所說的文化,不簡單指茶文化,而往往在茶之外。文而化之,就是將自身的修為,化到茶藝之中。所以我一直說,茶藝要向茶道轉化,功在茶外。

  舉個例子,大部份的茶藝表演會配一些文字,要麼就是一些動作解說詞,要麼是一此美的詞句,少有和茶藝渾然一體的精神內質。文化,不是掛在口上,是要讓人感受感動,從而一輩子喜歡上的本質的東西。

  茶藝到了文化的層次,不必拘泥於動作與技藝,不重器不重茶,隨性而至,直擊人心,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