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的收藏合集

  聽音樂就像讀小說,沒聽到最後,其實無法知道整部作品在說什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音樂欣賞,說不定你們會喜歡哦。

  1、《鍾》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協奏曲》***OP.7***的第三樂章,作於1826年,由於該樂章的小提琴獨奏部分三次出現模仿鐘聲的音效,故名"鍾"。樂曲採用迴旋曲式寫作,生動呈現了小提琴的多種高難度演奏技巧。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將此曲改編為同名炫技鋼琴曲。

  La Campanella, Op. 7

  David Garrett;Alexander Markovich - 14

  2、《哈巴捏拉舞曲》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薩蒂所作《西班牙舞曲集》中的第二首***OP.21***,d小調。哈巴涅拉原是非洲舞曲,經古巴傳人西班牙,成為一種富於民族特色的舞曲,典型節奏為2/4節拍的附點節奏。樂曲在鋼琴奏出的附點節奏背景上,依次呈現出三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加以變化反覆,反覆時逐漸加上撥奏、雙弦等技巧,使旋律繁複華麗,最後在奔放的高潮中結束。

  No. 2, Habanera, Op. 21 No. 2

  Yehudi Menuhin;Marcel Gazelle - Showpieces

  3、《卡門幻想曲》是由德國作曲家瓦克斯曼,根據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音樂所改編。卡門是美麗放蕩的吉普賽女郎,她誘惑軍官唐?何塞,又拋棄了他,最後被唐?何塞殺死。《卡門幻想曲》根據歌劇《卡門》的六段音樂進行加工發展而成:第一段來自於歌劇第四幕群眾歡呼鬥牛士上場的音樂,第二段是卡門表達愛情觀念的著名唱段"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用"哈巴涅拉"舞曲節奏寫作,第三段是"阿拉貢舞曲",是西班牙東部一種活躍的三拍子舞曲,第四段採用第一幕卡門把一朵鮮花扔給唐?何塞時描寫愛情的音樂,第五段是卡門為引誘唐?何塞邊歌邊舞的"塞吉迪亞"舞曲,第六段採用了歌劇第二幕的吉普賽舞曲。作者在變化發展各個主題時,充分發揮了獨奏小提琴的華麗技巧。以歌劇《卡門》音樂寫作的幾部《卡門幻想曲》裡,瓦克斯曼的這首是流傳最廣泛的。

  Carmen Fantasy, Op. 25 ***卡門幻想曲,作品25***

  Akiko Suwanai - Dvorák: Violin Concerto - Sarasate: Carmen Fantasy

  4、《圓舞曲隨想曲》聖桑於1878年為鋼琴寫作了"六首練習曲"***OP.52***,每首樂曲採用的體裁樣式不同,有練習曲形式、前奏曲形式、前奏曲與賦格形式,第六首是唯一的圓舞曲形式,由比利時小提琴家伊薩依改編為小提琴與鋼琴的隨想曲。樂曲採用迴旋曲式寫作,主題富於圓舞曲特性,技巧華麗、靈活嫵媚、略帶傷感,第一插部與主題具有相同的性格,技巧上多運用滑奏和雙音跳進,第二插部為歌唱性主題,旋律樸素而優美,鋼琴也時時模仿獨奏小提琴的旋律,經過由慢至快的漸進段落後,再現主題,但加人大量裝飾,速度也更快,具有詼諧幽默的戲謔性。樂曲性格多變,饒有趣味,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小提琴的各種高難技巧。

  隨想圓舞曲

  薛偉 - 小提琴協奏曲

  5、《納瓦拉霍達舞曲》這是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薩蒂創作的《西班牙舞曲集》中的一首***OP.22,NO.2***。霍達是西班牙北部的一種舞蹈,又以阿拉貢地區的最著名,多為適中的快速,3/4或3/8拍子,節奏生動,情緒活躍,由兩對舞伴高舉雙臂,邊歌邊舞,並以吉他、響板、曼陀林等伴奏,與波列羅具有相似的熱烈氣氛。樂曲建立在兩個基本主題上,進行了幾次變奏,每次變奏都融人大量華麗的炫技,中間有一個柔媚的慢板插段,最後迴歸到第一主題,以震音結束。

  Navarra, Spanish Dance for Two Violins and Piano, Op. 33

  Igor Oistrakh - 100 Piano Legends

  6、進行曲《三個橘子的愛》是普羅柯菲耶夫的四幕喜歌劇,根據義大利作家戈奇的童話劇而作,首演於1921年,劇情敘述王子帶著三個橘子去沙漠,每隻橘子中各有一位公主,兩位公主渴死,第三位公主得以倖存,與王子結婚。1923年作曲家選擇歌劇音樂,改編為同名管絃樂組曲,由六首樂曲組成,第三曲便是"進行曲",它根據歌劇第二幕的間奏曲寫成,節奏活潑清新,帶有壯麗的色彩,是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曲。

  三個橘子的愛情進行曲

  薛偉 - 小提琴協奏曲

  7、《練聲曲》"練聲曲"指沒有歌詞的聲樂作品,常指聲樂練習,有時也指音樂會作品或歌劇中的段落,較多為帶器樂伴奏的女高音所作,稱為音樂會練聲曲。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這首練聲曲是該體裁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原為藝術歌曲***OP.34,N0.14***,作於1912年,充分展示了拉赫瑪尼諾夫式寬廣優美的如歌旋律。此曲有鋼琴版本、大提琴版本和小提琴版本。

  Vocalise Op. 34 No. 14 ***練聲曲 作品34之14***

  Itzhak Perlman - 'A La Carte'

  8、《旋律》這是克萊斯勒改編自格魯克的"旋律"。格魯克是18世紀具有不朽聲譽的歌劇改革家,在《奧菲歐》中創立了新的義大利歌劇風格,限制傳統繁複且割裂戲劇的人聲花腔炫技,追求深刻的戲劇性和質樸感人的音樂表達,對後世影響巨大。此曲是格魯克作品中最著名的樂曲,作於1762年,為歌劇《奧菲歐》第二幕的芭蕾音樂"精靈之舞",這是歌手奧菲歐為喚回早逝的妻子尤麗狄茜,用動人的歌聲感化了看管地府之門的精靈們,進人到尤麗狄茜所在的幸福之谷時,由長笛和小提琴奏出的優雅而傷感的舞曲,經克萊斯勒之手,成為獨奏小提琴曲目中的精品。它寬廣、抒情、悠長、略帶哀愁,表達了奧菲歐對妻子的深情,也忠實體現了格魯克音樂創作的審美觀:質樸、感人、渾然天成。

  글룩: 멜로디 ***格魯克: 旋律***

  韓國群星 - 향기로운 오후에

  9、《G大調浪漫曲》貝多芬作於1802年的《小提琴與樂隊浪漫曲二首》中的第一首***OP.4O***,G大調,行板,用迴旋曲式寫作。迴旋曲主題由無伴奏小提琴呈示出寬廣深沉的雙音旋律,樂隊加以重複,此後由兩個插部與主題相交替,第一插部溫柔親切,第二插部活躍歡快,每一個插部之後再現主題。"浪漫曲"原是來自於西班牙的抒情聲樂曲,因具有悠長優美的旋律,易引起聽者遐思和浪漫情懷,故名。18、19世紀產生大量器樂浪漫曲,都以其原有特性創作,貝多芬此曲亦依照浪漫曲的聲樂特性寫作,主題和插部都為抒情、富於歌唱性的旋律。

  Romances: G Major, Op. 40 ***浪漫曲:G大調,作品40*** ***Live***

  Itzhak Perlman -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10、《我心惆悵》引子與變奏此曲是主題及其七個變奏,又名"G大調隨想曲",主題來自帕伊謝羅***1740-1816***歌劇《磨坊女》***1788***中的詠歎調"我心惆悵"。帕伊謝羅為18世紀著名的義大利喜歌劇作曲家,寫有100多部歌劇,在羅西尼出現以前,他的《塞維利亞理髮師》是風靡一時的歌劇佳作。詠歎調"我心惆悵"在音樂史中也小有名氣,因貝多芬曾據此主題譜寫過變奏曲。帕格尼尼步貝多芬後塵,亦取此主題寫作變奏,但他是為獨奏小提琴而寫,並在每一個變奏中採用了一種主要的技巧。樂曲的引子是隨想性質,樂句短小,較為自由,帶有歌劇宣敘調的特點,行板主題陳述後,依次進行變奏,第一變奏以上下滑音和開放性和絃為主,第二變奏為震音,第三變奏為大幅度跳躍,第四變奏為撥絃,第五變奏為下弓和絃,第六變奏為四弦的分奏和絃。

  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s On

  Leonidas Kavakos - Virtuo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