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音樂欣賞的小知識

  音樂欣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聽覺感官去聆聽音樂,並從中獲得精神的愉悅,理性的滿足直至獲得音樂美的享受。今天就給大家吧。

  一、音樂欣賞必備的素質

  1、必備的人文素養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作為一種社會的意識形態,它用它特有的音樂語言,反映了現實生活,它孕育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土壤中,而又在不同的地理歷史、自然環境中生長,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音樂藝術,所以說音樂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而存在。欣賞音樂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

  在欣賞中國音樂時,必須瞭解:

  第一、音樂與歷史。中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而且一直延續發展,幾千年的傳統與發展,使中國的民族音樂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積累了大量的藝術品種。

  第二、音樂與地理。中國地大物博,複雜多樣的自然環境形成各民族的民間民俗的多樣性,同時也為各具特色的地域音樂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第三、音樂與社會。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人口眾多,各地的歷史、宗教、語言、習俗等社會意識形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其音樂也就各具特色。

  第四、音樂與文化。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有豐厚的遺產,各類文化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並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絡,傳統文化的美學追求和內有的統一性形成了藝術形態的協調、中和、簡約與適應;藝術表現的蘊蓄、婉曲;藝術表述的情感,倫理的結合與滲透,藝術作品的“氣韻”、“意境”創作的“風骨”、“神貌”構成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在欣賞西方音樂,必須瞭解西方文化的背景,瞭解西方文化特徵。西方音樂文化的特徵體現在:

  第一、音樂與基督教文明的淵源關係,教會的體制、禮儀、思想既促進了音樂的發展,同時也始終採取嚴格限制的態度,這就使中世紀音樂用了上千年時間才完成。

  第二、基督教的文明與資本主義的發展相結合,賦予了西方音樂以新的文化意義,即:人文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思想,作曲家個人的創造形成了西方音樂文化的又一特徵,在西方音樂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第三、西方音樂也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科學傳統。音樂技術、技法在西方音樂觀念中佔了重要的地位。西方文明反映在對科學探索和熱情的追求的精神,體現在音樂創作中,就是歷代作曲技法的積累,創新和發展,從中世紀格里高利聖詠開始,到20世紀的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的一千多年間,建立一套十分嚴密、完整的音樂體系,它包含了豐富的技術與技法,而每一種技術的發明和演變,又都有著其產生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的原因。

  所以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養就為音樂藝術的深入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必備的音樂知識

  音樂知識是具體讀懂音樂所必須具備的常識,音樂通過特定的語言:如旋律、節奏、和聲等諸多的音樂要素,組成了流動的音樂。音樂作品的展現是通過一定時間段的聽覺感受,並刺激人的情感的變化,而達到欣賞的結果。音樂知識能幫助人們從根本上理解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法,尤其是純音樂作品***無標題音樂***,如: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它用調性與體裁形式來命名,從文學的角度只能解釋為三拍子的小步舞曲的意境,而具體的音樂體現必須從其中迂迴級進的旋律進行,連續附點節奏的安排,大調性的風格色彩以及三段體結構的對比等綜合音樂要素中把握,這樣才會準確理解作品的內含:典雅、優美、高貴、細膩的古典風格。

  3、必備的審美基礎

  音樂美是音樂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沒有音樂家主觀的能動創造,就不會有音樂藝術,自然也不會有音樂的美,而音樂家的創造又是把社會美作為源泉,把自然美與社會美作為創造的依據。

  ***1***、音樂美蘊涵在藝術化的聲音組合之中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音樂的美是通過藝術化的聲音組合表現出來的,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大都是人根據美的規律加工過的藝術的聲音,也即樂音,根據這要特徵,有的美學家把音樂的美分為單純感覺美和綜合形式美。單純感覺美是指聲音的美,特別是音色美。如小提琴的柔美清純,大提琴的渾厚深沉,小號的剛健明亮、雙簧管的田園風味,各自都有不同的音色美。然而,單純感覺美還不是真正的音樂美。真正的音樂美是一種綜合的形式美,例如旋律的美就是一種綜合形式美,它根據音樂藝術規律和作曲家的創作,把高低、長短、強弱不同的樂音組合為具有表現力的音樂旋律,在旋律美的基礎上構成的和聲美,復調美也具有綜合形式的美。既使是一些綜合藝術和音樂體裁,如歌曲、歌劇、舞劇等,由於結合著歌詞、戲劇情節與舞蹈場面等非音樂因素,體現著由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美。

  ***2***、音樂美是情感美的集中體現

  音樂美的內涵,最主要地表現於人的情感活動中,音樂對現實美***社會、自然美***的描寫是通過人的心理體驗與情感態度表現出來的。它不象繪畫藝術是一種靜止的藝術,它的表情只能是瞬間的,也不象戲劇藝術,表情性與其它因素的結合。音樂是在展開的過程中,在音樂發展的變化中不斷調整人的情感遷移,充分展示的人的心靈——情感的美。在欣賞過程中,那樣的專注與純淨,在表現情感時,更純粹、更自由、更內在、更集中、更動人,情真意切構成音樂的又一重要特徵,這特徵與人的心靈最能直接相通,最為耐人尋味。

  ***3***、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

  審美能力的大小和一個人的經歷、氣質、性格、教育程度、文化薰陶等各個方面都有關係,人的審美情趣還包含著一些主觀意識的興趣,愛好的問題,因此,審美能力的培養除了前幾節所闡述的人文素養,音樂知識等問題外,還應該認識到音樂欣賞不能把音樂只作為一種官能滿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而應該從音樂欣賞中體驗人的美的創造,把音樂美作為一種精神內涵來加以品味。①培養審美情趣,在對個人情趣承認和尊重的基礎上,導向性地、系統性地介紹音樂作品,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②擴大音樂審美範圍,在音樂欣賞中介紹各種風格流派的音樂作品,使學生的審美情趣更加豐富,更加深刻,並且向更加具個性的多元化方向發展。③尋求音樂審美的共性,中華民族在綿延數千年的音樂傳統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審美標準,中國音樂中橫向旋律的豐富變化與高度發展,使得中國人在音樂審美評價中特別注重旋律的美和它的表現效能的充分發揮,這和縱向和聲獲得高度發展的歐洲民族的審美評價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承認音樂審美價值差異的同時,尋求音樂審美的共性。如我國民族器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用它優美的格調和濃郁的抒情特色贏得的外國朋友的喜好和好評,一些優秀的外國音樂作品也為我國廣大聽眾喜愛所接受,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為音樂欣賞拓寬了視野,音樂是民族的,又是全人類的,有音樂審美中,人們會對人類的共同音樂財富更加珍惜更加熱愛。

  二、如何進行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分為感性的欣賞與理性的欣賞,作為一門課程,音樂欣賞應從理性欣賞的角度來學會音樂欣賞的方式。

  1、瞭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所創作的作品的時代背景。

  音樂作品是音樂家對社會生活的感受,瞭解音樂家的生平,他所處的年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音樂家的成長曆程,這些對音樂作品的總體風格的把握是及其重要的。如:莫扎特與貝多芬,兩個所處的年代相近,德奧的社會歷史背景大致相同,但他們的創作個性,則完全不同,莫扎特的音樂成長道路一帆風順,“神童”的音樂天才有很早就得到施展,以致於他所創作的音樂作品和諧對稱,純樸優美、乾淨細緻;而且貝多芬出身於一個平民家庭,從小學音樂是在父親的逼迫下開始的,他一生坎坷、性格孤僻,所以他的作品則表現了強烈的反抗精神,他的作品充滿了戲劇性的矛盾和衝突,音樂的對比大起大落,這和貝多芬的性格完全吻合。

  另外,同一個作曲家,在他一生的各個創作時期所產生的音樂作品還有區別,瞭解作品所產生的時期,就能準確地把握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完整地再現作品的原意,在欣賞過程中再加以主觀的理解,達到鑑賞審美的目的。

  2、瞭解音樂的表現手法

  音樂的表現手法,從最基本的音樂要素組合***第二節中已詳述***到各時期的音樂創作技法的應用以致所形成的各種音樂風格流派。如巴洛克時時期的復調音樂、古曲時期的主調音樂、浪漫時期的標題音樂,近現代的無調性,偶然音樂、電子音樂等。表現手法的多樣性體現在我國民族音樂中。如迴圈、加花,同宮系統的調式變化,曲藝戲曲的曲牌聯綴體,板腔體等等。這些都是音樂欣賞中所必須注意的。

  3、瞭解音樂的民族特徵

  一切音樂作品都植根於民族民間音樂之中,因此都有各自的民族特徵。在音樂作品中,民族特徵不僅體現在作品的音樂要素中,如:民族調式、旋律構成、節奏音型、調式類別,更重要的是民族的歷史、地理、習俗、自然環境所產生的民族音樂語言,直接影響了作曲家的作曲語彙,並貫穿於音樂作品的始終,19世紀各國民族樂派的形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我國的漢族音樂還有南北方民族風格的差異,更不用說五十六個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了。

  4、瞭解音樂作品中的非音樂因素

  音樂作品有文學標題音樂和無標題音樂***純音樂***。

  音樂綜合藝術***歌劇、舞劇、曲藝、戲曲***中包含了文字、詩歌、美術、舞蹈、武術、戲劇等諸多的非音樂的因素。這些非音樂的因素對於音樂的理解起了很多的輔助作用,有的***如文字劇本***對於音樂的構成還起了主導性的作用。瞭解這些因素有助於理解音樂的本意。如:《春江花月夜》的“春江”、“花影”、“月夜”,對於意境的刻劃起了很好的點綴作用,俄羅斯作曲家的管絃樂《在中亞細亞草原》則為音樂作品的描述指定了特定的地域,音樂中商人的商車與騎兵的馬隊用復調織體的表現,使人很自然地就聯想到中亞細亞草原上的情景;再如我國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則一目瞭然地用音樂向人們講述著一個傳統的愛情故事等等。這些非音樂的因素給音樂欣賞提供了審聽的依據。

  5、瞭解音樂作品的曲式

  曲式是指音樂作品結構。曲式有多種多樣***第二節中已介紹***,有固定的也有自由的,如:幻想曲、即興曲就帶有很大的自由空間,但大多數曲式都已形成固定的結構形式。瞭解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能瞭解音樂展現的來龍去脈,尤其是音樂作為時間的藝術,在欣賞過程中,更應掌握曲式這門音樂知識,這樣才能在音樂隨時間展現完以後,全面的回顧音樂作品的整體,而不致被作品中某個和絃、旋律、片斷所吸引而忘卻全部。

  欣賞音樂只有多聽、多比較、多分析、多體驗。“音樂的耳朵”才能逐步地形成,有了音樂的耳朵,音樂就會帶給你巨大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就會賦予你智慧的火花,就會給你帶來美無窮無盡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