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名人故事

  歷史是一門古老而有智慧的學科,初中歷史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黃金時期,老師必須要採取一定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篇二: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見齊國發生內亂,就通知各國諸侯,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 但是宋襄公的號召力不大,多數諸侯把宋國的通知擱在一邊,只有三個小國帶了點人馬前來。

  宋襄公率領四國的兵馬打到齊國去。齊國一批大臣一見四國人馬打來,就投降了宋國, 迎接公子昭即位。這就是齊孝公。

  齊國本來是諸侯的盟主國,如今齊孝公靠宋國幫助得了君位,宋國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主事業。這次他約會諸侯,只有三個小國聽從他的 命令,幾個中原大國沒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國去壓服小國,就決定去聯絡楚國。他認為要 是楚國能跟他合作的話,那麼在楚國勢力底下的那些國家自然也都歸服他了。

  他把這個主張告訴了大臣們,大臣公子目夷不贊成這麼辦。他認為宋國是個小國,想要 當盟主,不會有什麼好處。宋襄公哪裡肯聽他的話,他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先在宋國開個 會,商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的事。楚成王、齊孝公都同意,決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 月約各國諸侯在宋國盂***今河南睢縣西北,盂音yú***地方開大會。

  到了七月,宋襄公駕著車去開大會。公子目夷說:“萬一楚君不懷好意,可怎麼辦?主 公還得多帶些兵馬去。”

  宋襄公說:“那不行,我們為了不再打仗才開大會,怎麼自己倒帶兵馬去呢?”

  公子目夷怎麼也說不服他,只好空著手跟著去。

  果然,在開大會的時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當盟主,爭鬧起來。楚國的勢力大,依附 楚國的諸侯多。宋襄公氣呼呼地還想爭論,只見楚國的一班隨從官員立即脫了外衣,露出一 身亮堂堂的鎧甲,一窩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後來,經過魯國和齊國的調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後,怎麼也不服氣,特別是鄰近的鄭國國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對他,更加使 他惱恨。宋襄公為了出這口氣,決定先征伐鄭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可厲害,他不去救鄭 國,反倒派大將帶領大隊人馬直接去打宋國。宋襄公沒提防這一著,連忙趕回來。宋軍在泓 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駐紮下來。

  兩軍隔岸對陣以後,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瞧見楚人忙著過河,就對 宋襄公說:“楚國仗著他們人多兵強,白天渡河,不把咱們放在眼裡。咱們趁他們還沒渡完 的時候,迎頭打過去,一定能打個勝仗。”

  宋襄公說:“不行!咱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敵人渡河還沒有結束,咱們就打過去,還算 什麼仁義呢?”

  說著說著,全部楚軍已經渡河上岸,正在亂哄哄地排隊擺陣勢。公子目夷心裡著急,又 對宋襄公說:“這會兒可不能再等了!趁他們還沒擺好陣勢,咱們趕快打過去,還能抵擋一 陣。要是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

  宋襄公責備他說:“你太不講仁義了!人家隊伍都沒有排好,怎麼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國的兵馬已經擺好陣勢。一陣戰鼓響,楚軍像大水衝堤壩那樣,嘩啦啦地 直衝過來。宋國軍隊哪兒擋得住,紛紛敗下陣來。

  宋襄公指手劃腳,還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經中了一箭。還虧得宋國的將軍帶著一部分 兵馬,拼著命保護宋襄公逃跑,總算保住了他的命。

  宋襄公逃回國都商丘,宋國人議論紛紛,都埋怨他不該跟楚國人打仗,更不該那麼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議論告訴宋襄公。宋襄公揉著受傷的大腿,說:“依我說,講仁義的 人就應該這樣打仗。比如說,見到已經受了傷的人,就別再去傷害他;對頭髮花白的人,就 不能捉他當俘虜。”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氣憤地說:“打仗就為了打勝敵人。如果怕傷害敵人,那還 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髮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乾脆讓人家抓走。”

  篇三:伍子胥過昭關

  在諸侯大國爭奪霸權的鬥爭中,大國兼併小國,擴張了土地。可是大國的諸侯不得不把 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給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勢力大了起來。他們之間也經常發生鬥爭。大國 國內的矛盾尖銳起來,都想把爭奪霸權的戰爭暫時停止下來。

  為了這個緣故,宋國大夫向戍***音shù***在晉、楚兩國之間奔走,做調停人。

  公元前546年,晉楚兩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在宋國舉行了“弭兵會議”***弭音mǐ, 弭兵就是停止戰爭***。在這次會議上,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代表南北兩個集團講了和, 訂了盟約。規定除齊、秦兩個大國外,各小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晉楚兩國平分霸 權,以後五十多年裡,沒發生大的戰爭。

  到楚莊王的孫子楚平王即位之後,楚國漸漸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來 的太子建廢掉。這時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師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鎮守。楚平王怕 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來,誣說太子建正在謀反。

  伍奢說什麼也不承認,立刻被關進監獄。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殺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們 回來,以便一起除掉。大兒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親 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風聲,帶著兒子公子勝逃到宋國去了。

  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也從楚國逃出來,他趕到宋國,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國發 生內亂,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公子勝逃到鄭國,想請鄭國幫他們報仇。可是鄭國國君鄭定 公沒有同意。

  太子建報仇心切,竟勾結鄭國的一些大臣想奪鄭定公的權,被鄭定公殺了。伍子胥只好 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懸賞捉拿伍子胥,叫人畫了伍子胥的像,掛在楚國各地的城門口,囑咐 各地官吏盤查。

  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出鄭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來到吳楚兩國交界的昭關***在今 安徽含山縣北***。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傳說伍子胥一連幾夜愁得睡不著覺,連頭髮也愁 白了。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心人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裡。東皋公有個朋 友,模樣有點像伍子胥。東皋公讓他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這個假伍子胥,而那個 真伍子胥因為頭髮全白,面貌變了,守關的認不出來,就被他混出關去。

  伍子胥出了昭關,害怕後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條大江攔住去路。伍子胥正 在著急,江上有個打魚的老頭兒划著一隻小船過來,把伍子胥渡過江去。

  過了大江,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人,說:“這把寶劍是楚王賜 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

  現在送給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漁人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糧食的賞金,還答應封告發人大夫爵位。我 不貪圖這個賞金、爵位,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伍子胥連忙向老漁人賠禮,收了寶劍,辭別老漁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吳國,吳國的公子光正想奪取王位。在伍子胥幫助下,公子光殺了吳王僚 ***音liáo***,自立為王。這就是吳王闔閭***音hé lǘ***。

  吳王闔閭即位之後,封伍子胥為大夫,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將軍孫武,是 個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吳王依靠伍子胥和孫武這兩個人,整頓兵馬,先兼併了臨近幾個小 國。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親自率領大軍,向楚國進 攻,連戰連勝,把楚國的軍隊打得一敗塗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時,楚平王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 墳,還把平王的屍首挖出來狠狠鞭打了一頓。

  吳軍佔領了郢都。楚國人申包胥逃到秦國,向秦國求救。秦哀公沒同意出兵。申包胥在 秦國宮門外賴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了,說:“楚國 雖然暴虐無道,但是有這樣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們亡國!”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