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小企業生產計劃的柔化競爭戰略分析

    論文關鍵詞:中小型企業 生產計劃 柔化競爭 戰略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生產計劃對於企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並針對當前中小型企業生產計劃管理的現狀提出柔化競爭的戰略策略,以求為中小型企業的生產計劃管理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導。 
    我國中小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和規模。但是由於自身的外部環境的原因,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難以逾越的障礙。中小企業應該向何處發展,中小企業應如何解決改革和發展的問題,已經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要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就必須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和難點,來制定相應的措施。 
  1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雖然中小企業的發展起步比較晚,但是通過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也已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績。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統計,中小企業戶數佔全部企業總數的99%,在全國工業產值和實現利稅中分別佔60%和40%左右,併為社會提供了大約75%的就業機會。 
  中小企業的發展勢頭迅猛,成為了我國保持經濟增長、優化所有制結構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快速、健康和持續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經達到4200萬戶***包括個體工商戶***,幾乎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在“十五”期間,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5%,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為年均增長28%左右。截至2006年底,我國的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佔國內增加值的58%,社會零售額約佔59%,上繳的稅收佔50.2%,同時,提供的就業機會佔75%,出口額佔68%。 
  在我國,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戶國內企業當中,中小企業佔了80%以上,另外,很多大企業也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而成的,比如聯想、海爾、海信、華為等等。 
  同時,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也積極投身於國有企業改革與調整,並主動承擔改革成本,在盤活國有資產、優化所有制結構、分擔改革成本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另外,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強,發揮著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 
  2 生產計劃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和影響 
  企業的計劃部門是包括業務、技術、物料、生產等部門在內的資訊匯聚處。它是根據業務部門的工作提供,和技術部門的技術支援,以及物料部門的物料分配,生產部門的產能分析等幾個方面統籌的結果。生產計劃部門統籌了全面的資訊,並對資訊進行綜合的平衡,形成一套諸如:何時採購、採購哪種物料、如何領取物料、什麼時候開工、什麼時候完工等等工作指令。並按照這些指令發給各個部門執行。採取跟單等跟追的形式來確保生產計劃能夠順利完成,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 
  企業生產計劃部門的核心職能就是統籌兼顧和監控生產運作,以及避免企業各個部門的各自為政。可是,如今又許多中小企業的計劃部門是形同虛設的,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企業的標準化工作基礎差。有許多生產標準、工時標準、作業標準等等都已經存在於一些以經驗的老員工和主管的心裡,並沒有形成一個標準化的檔案呈現出來。這樣以來,勢必就沒有產品的物料標準等一系列的資訊,生產計劃部門就無法較好地安排物料的採購和生產車間的物料領取。另外,沒有庫存的標準和資訊,也不清楚到底應不應該採購,工藝流程標準的確實也讓生產計劃部門很難安排合適的車間和合適的生產時間,也無法對業務部門作出回覆。 
  其次,如果沒有生產計劃部門的統籌,生產車間的主管也是很容易隨意安排工作的,或者是以各種理由和藉口來拒絕生產計劃部門下達的工作任務。 
  中小型企業要想管理到位,穩步前進,就要設定體系較為合理的生產計劃部門,還要讓生產計劃部門充分發揮其統籌安排、監控的功能,引導計劃部門作出企業生產運作需要的各種標準。 
  3 中小企業生產計劃的管理現狀 
  例如一種師傅密集型的中小型企業,他們的勞動者多是擁有不能夠隨意取代的經驗和技術,而不是說擁有多麼高尖端的技術。但是他們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卻是不可取代的。企業的相關運作也很依賴這些人員的經驗。
  這一類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上就往往形成一種很特殊的模式,即各自為政和自我管理。這就是因為企業的整個生產運作是依賴於員工個人的經驗,這樣一來,員工都憑著自己的經驗做事情,不需要誰來指揮也知道該怎麼做,包括需要領什麼樣的材料,需要卻如何加工這些零件,需要怎麼樣去操作等等。你需要做的只是把訂單交到員工的手上,把物料分配給他們就行了。 
  由此可見,中小型作坊式的企業中,生產計劃的管理對於員工來說影響是不大的,加上許多中小型企業都在實行計件工資制,由員工自己對自己的收入負責,就更加不需要管理人員的過多指揮和干涉了。就這樣,許多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就成為了分配任務和分配物料,以及一般的巡視。關於組織和統籌協調、指定生產計劃等方面的環節還比較薄弱。 
  這就是我國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生產管理的模式,員工憑著自身的經驗進行生產活動,計劃部門的管理人員卻幫不了什麼忙。如此一來,企業就成為了一個各個部門自主管理的、不相關聯的地方,成了許多個體的結合。 
  然而,企業生產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流程,應該形成一種前後暢通的物流,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車流一樣,流量大,流速也快。而不是各部門分別獨立,自行其事,因為無人統籌協調而分段運作。 
  由此可見,我國中小型企業在生產計劃方面是做得不夠到位的,生產計劃部門要不就是缺失,要不就是發揮不到職能或者太薄弱,形同虛設。這就要求我們的中小型企業針對自身實際,對計劃部門進行調整和完善,提高其職能。當然,強化生產計劃部門的職能並不是說對員工的生產做非常硬性的規定,而是要以科學的和巧妙的方式來提高工作效率,這就引入了生產計劃的柔化競爭策略。 
  4 採取生產計劃柔化策略 
  4.1 建立一種有效的生產進度和跟蹤機制來進行生產進度資訊的跟蹤與反饋。 
  生產計劃和排程的目的在於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以及解決部門之間的衝突,使生產達到目標,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益。許多生產計劃和排程的問題需要豐富的生產進度資訊,因此,建立一種有效的進度跟蹤機制是實施柔化策略的第一步。 
  4.2 企業生產排程資訊的共享。 
  企業的生產排程資訊應當充分共享,從而節省因為資訊不暢導致的部門間溝通問題,因此需要加快資訊科技和平臺的建設工作,使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能夠通過資訊平臺取得良好的溝通和資訊交流,提高工作的主人翁意識、自主性和責任感。 
  4.3 縮短提前期管理。 
  生產計劃部門在作出工作安排之前,通常要設定一段提前期,即以交貨的日記為基準,向前推到採購物料的這一段時間。縮短提前期,是提高交貨期的準時性和保證供應鏈獲得柔性和敏捷性的關鍵。建立一種有效的供應提前期的管理模式和交貨期的設定系統能有效控制供應商的不確定性,從而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突變性。 
  參考文獻: 
  [1]陳劍林.微型企業生存與發展研究[D].四川大學,2007. 
  [2]李康.要重視與合理發展中小企業[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3***. 
  [3]翁全龍.西德的中小企業何以能生存和發展[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9***. 
  [4]小夏.中小企業的經營策略[N].中國工商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