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名人
自從有了人類便有了人類的歷史。人類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便創造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因此,歷史原本就是生動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與借鑑!
篇一:甘羅十二歲出使
戰國時,秦王派遣大臣蔡澤去燕國拆散燕國和趙國的聯盟。 燕王聽信蔡澤的話,叫太子丹去秦國做人質,又請秦王派一個大臣來燕國當相國。
秦國呂不韋派張唐到燕國去。張唐說:“我曾經為秦昭王攻打過趙國,趙國懸賞說:”能抓到張唐,賞賜100 裡土地。‘現在去燕國一定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夠去。“文信侯呂不韋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伺奉他的是個12歲的孩子,名叫甘羅,他是甘茂的孫子。聽說這件事以後,甘羅就對呂不韋說:”讓我去說服他,教他去趙國。“
呂不韋大聲斥責道:“走開!我親自請他,他都不肯去,難道他會聽小孩子的話?”
甘羅不服氣地說:“從前項橐7 歲的時候,就當孔子的老師,現在我已經12歲了。我要是請不動他,您再罵我也不晚哪!”
呂不韋說:“那麼,你就去試試吧。”
甘羅見了張唐問:“將軍的功勞與武安君白起比誰大?”
張唐說:“武安君南邊打敗了強大的楚國,北邊打敗了燕國和趙國,每戰必勝,每攻必取,不知打了多少回勝仗,奪到了多少座城池,我哪兒比得上他吶?” 甘羅又問:“那麼文信侯的權力跟應侯范雎的權力比起來,哪個大吶?” 張唐說:“當然是文信侯的權力大。”
甘羅說:“應侯要攻打趙國,武安君不願意去,離開咸陽七裡就死在杜郵。 現在,文信侯親自請您上燕國當相國,將軍卻堅決不幹,我還不知您將死在什麼地方呢!“
張唐慌忙叫人整理行裝,準備出發。
甘羅對呂不韋說:“張唐已準備出發去燕國,可他還有點怕趙國,請丞相借給我五輛車子,讓我上趙國替他疏通疏通。”
不幾天甘羅到了趙國。趙襄王到城外迎接秦國派來的外交官。甘羅問:“燕太子丹上秦國做人質,大王知道嗎?”
趙王說:“知道。”
甘羅又問:“張唐去燕國當相國,大王知道嗎?”
趙王說:“也聽說了。”
甘羅說:“大王既然都聽說了,就應當明白貴國所處的地位。燕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是燕國對秦國信任的表現;張唐去燕國當相國,是秦國對燕國放心的標誌。秦燕兩國友好,就是為了夾擊貴國,以擴充套件敝國河間一帶地方。您還不如將靠近河間的五座城割讓給秦國,我回去求求秦王,不讓張唐去燕國,並送還燕太子,跟他們斷絕友好關係,咱們兩國結成友好鄰邦。如此強大的趙國去收拾那樣弱小的燕國,您所得到的哪裡僅僅是失去的五座城呢?”
趙王立即割讓5 座城給秦國。於是秦國送回了燕太子丹,後來趙國攻打燕國,取得了上谷一帶30座城池,把其中的11座讓給了秦國。不久秦王封12歲的甘羅為上卿。
篇二:王翦以逸待勞計
戰國末年的一天,秦王贏政把大將王翦送到灞上後,還要再送愛將一陣。王翦趕忙再次攔住君主的馬頭。
“大王,您不要再送了。千里送行終有一別,何況,宮中大臣們都在等著您。”
“好,老愛卿呵,這次重振我大秦威儀的希望,就寄託在您身上了。上次我沒有聽您的話,讓李信他們出戰,吃了敗仗,丟了咱秦國的臉。王老愛卿能識大體,顧大局,體諒朕的難處,朕很高興,很感激。”
“陛下,您說到哪裡去了,為大王開疆拓土,蕩平天下,是咱大將的本分事。陛下,請回吧。”
“老愛卿,那我們就此作別,預祝愛卿馬到成功。”
“多謝大王。”
王翦與秦王在灞上長揖而別,統率著60 萬大軍直入楚地。
“將軍,我們是否要即刻組織進攻。”
“不,傳我的令,全軍進入陣地後的首要任務是構築營壘,然後好好休養。”
一到達楚國境內,王翦便向部將下達了命令。大軍於是就地紮營,高築營壘,精修工事。
不久,楚國調集了所有的軍隊前來對陣,一日數次地派兵到秦軍營前叫陣挑戰。可是,秦軍高懸免戰牌數月,就是不予理睬。
在秦軍營內,士兵們除了例行的操練外,就是吃喝玩睡。王翦還特地讓軍需部門從後方調運了大批牛羊到軍中。宰殺給官兵們享用。不久,秦軍士兵便被養得像一頭頭健壯的公牛了。
王翦閉門不戰的訊息終於傳到京城,於是有人到秦王面前去告王翦膽怯畏敵。
“不要瞎猜想,王老將軍自有破敵良策。”秦王對王翦充滿了信賴。
果然,不久,前線的捷報傳來了。秦軍與楚軍交戰大獲全勝,秦軍還殺死了楚國名將項燕。
原來,秦將王翦使用的是以逸待勞之計。秦軍閉門休戰,養兵休整,士氣十分旺盛。而楚軍長時間暴露在秦軍營壘之外,日子一久,一個個精疲力竭,疲憊不堪,不用說交戰,就是不交戰也已堅持不下去了。楚軍將領被拖得無可奈何,只得率軍撤退。而這又正是王翦所期待的。一見楚軍後撤,王翦即令秦軍全線進攻。健壯驍勇的秦兵銳不可擋,頃刻間便把楚軍打得大敗。
篇三:李牧袋怯迷匈奴
公元前244 年某日清晨,趙國北疆雁門關外,塵土滾滾,旌旗飄揚,鼓角激盪。善徵好戰的單于統率的15萬匈奴騎兵,發起了對中原趙國的擄掠戰爭。
“嘿嘿,李牧***?—前228 年***這個懦夫,今天再想把腦袋縮在衣領裡高懸免戰牌可不成了。”
“對,今天我們一定要踏平李牧的老巢,省得每次用兵總讓我們感到礙手礙腳的。”
“趙軍該不會設下埋伏吧。”
“你也太多慮了,李牧有膽量埋下伏兵,也不可能在前日被我數百騎兵打個大敗了。”
“這倒是的。”
....
單于和部將們騎著戰馬,一路談笑著向前進發。前天,他們已派小股部隊前往趙營裡騷擾,李牧的軍隊不戰自敗。匈奴兵不費吹灰之力便搶得百十頭牛羊,還劫持了幾十名趙兵。
一連數年中,李牧在雁門關安營紮寨,從不出戰。單于認定李牧膽怯畏戰,他那幾十萬駐邊守軍根本毋須放在眼中。因此今天單于調動精騎15萬,從正面發起了對趙軍的進攻。
匈奴前鋒部隊已攻入李牧大本營了。
“啟稟君主,趙軍營中竟無一人。”先鋒官趕來向單于報告。
“嗯、李牧這小子大概早已逃跑了。”單于不無得意地說,“命令部隊全速開進。”
正當匈奴主力部隊全部進入趙軍陣地之時,忽聽軍營四周號角齊鳴,喊殺聲四起。只見四面八方無數的趙軍步騎兵似乎從天而降。
“啊!我們陷入包圍了。快撤!”單于急忙下令撤軍。
可哪裡還來得及,過去一向畏敵如虎的李牧軍兵,似乎個個變成了雄獅,吶喊著,舉著刀劍槍械,像潮水般向匈奴兵衝殺過來。
一場激烈的廝殺後,單于扔下10 萬多個屍首,帶著數千人馬,丟盔棄甲地逃了回去。
從此十多年裡,匈奴兵再也不敢進犯趙國邊境了。
原來趙將李牧熟知匈奴兵驕橫跋扈的習性,因此,便對匈奴兵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他命令部隊堅守不戰,甚至在軍中規定:一旦匈奴入侵,全體將士務必回營自保,不得迎戰,有敢捉拿匈奴人的處死!久而久之,不用說匈奴人說他膽小如鼠,士兵們也開始埋怨他是畏敵之將。趙王更責怪他無能。但李牧依舊只守不攻,終於引得單于上了鈞,打了大勝仗。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