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奇人趣聞
戰國時期似乎盛產奇人,那麼誰才是歷史上自我推銷最成功的人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戰國時期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各類人才或者寫文章以宣傳自己的思想主張,或者遊走天下說服國君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使得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在那些遊走之士中,更多的是借遊說之機謀取高官厚祿,在顯名的同時也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但是這些人在獲得利益之前,要麼是經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如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讀,張儀被打得滿地找牙;要麼是冒著很大風險的,如孫臏,求將不成反而被施以臏刑;吳起,自己到了楚國卻立即下令禁止往來的遊說之士。原因在於,他們被重用,就意味著舊有的高官將下臺,意味著舊貴族的利益將被這些新貴所獲取。但是燕國出了一個郭隗,他向國君推薦人才時,卻不忘為自己撈取最大利益。由於他說得巧妙,道理能夠被國君認可,國王還真的給了他所要的東西。可以說,郭隗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第一高手,是中國歷史上自我推銷最成功的人,這一點,從古到今無人能比。
燕國能夠列入戰國七雄之列,說明它不是一個小國,齊國的威王剛剛即位那幾年,還曾經被燕國打敗過,可見燕國也具有相當的勢力。可是到了燕王噲即位以後,這個燕國就出了一點兒狀況,什麼事情呢?這個燕王噲要效法堯帝禪讓!他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自己反倒做起了臣子。這絕不僅僅是位置互換那麼一種簡單的關係,而是牽扯到利益重新分配,官場重新洗牌的一個大問題。結果子之當權三年,燕國大亂。太子平和市被聯合起來攻打子之,沒有成功,市被又反過來攻打太子平。就在這種亂哄哄的局面之下,齊湣王以平定燕國叛亂為藉口派兵進入燕國,結果是沒有遇到絲毫抵擋,齊國很快進入了燕國。齊國人殺死了子之,同時殺死了燕王噲。由於齊湣王在燕國的政策失當,其稱霸天下的野心又被其他各國所不容,因此,太子平在燕國人的共同幫助下趕走了齊國軍隊,登上了燕國王位,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後,哀悼死者,慰問孤寡,與百姓同甘共苦,燕國恢復了穩定,民心又重新凝聚起來。燕昭王時刻想著為燕國和自己的父親燕王噲報仇,但由於國家破壞嚴重,百廢待興,報仇之念只能先放在後邊,恢復國家實力才是迫在眉睫之事。為此,他以非常謙恭的態度和豐厚的禮物來招攬人才。他對大臣郭隗說:“齊國因為我的國家內亂而出兵攻破我們,我深深地知道,我們的國家還很弱小,不足以報先王之仇。但是,如果能夠得到賢士一起來治理國家,洗雪先王的恥辱,這也是我的願望啊!先生如果是看到這樣的人才,我一定親自前去侍奉他。”
這個郭隗是個非常善於討巧的人,他沒有說一定留意或者讓國王張貼“求賢令”之類的文告,而是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郭隗說:“古代有一位國君,他想求得一匹千里馬,於是拿出來一千金讓自己的一個侍臣去購買。當這位侍臣到了要去的地方時,聽說的那匹千里馬已經死了!這個侍臣並沒有空著手回來,而是用五百金把那匹千里馬的骨頭買了回來。回來後,國君一看大怒,可那個侍臣卻說:‘死馬我們都把它買來了,更何況是活馬呢?君主您暫且等待一番,千里馬很快就會來到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這個國君得到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這樣的故事,只是為自我推銷做一個鋪墊,他接著對燕昭王說:“現在,大王您一定要招納賢士,就像那位國君購買千里馬骨一樣,從我郭隗開始吧!您想,像我郭隗這樣的人尚且受到禮遇,何況比我郭隗更賢能的人呢?他們一定不會嫌路途遙遠,會像千里馬一樣,不止一個地來到燕國。”
燕昭王聽懂了他的話,於是給他擴大裝修府邸,以對待老師的禮節對待他。果然,天下一些有能力還沒有得到重用的人都爭著前來燕國。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兩個人,魏國的樂毅,趙國的劇辛。尤其是樂毅,他後來率領燕國的軍隊,在三晉軍隊的協助下,於濟水打敗了齊軍,並獨立攻破了臨淄城,一舉奪取了齊國七十餘城,不但報了燕國之仇,還幾乎令齊國亡國。
郭隗不愧是古今自我推銷的第一高手,從以後在燕國所起的作用來看,他的確不是拔尖人才,但由於他成功地推銷了自己,卻成為了燕國此後最大的獲益者。
從他的自我推銷獲取成功可以給與我們兩點啟示:一是把自己當做一種標尺,讓他人用這種標尺去衡量一下自己,由於這個標尺的高度很有限,所以,不少人都會覺得自己遠遠高於這個標準,因此才會紛紛來到燕國。這就是說,他這把標尺的標準只不過是一匹死千里馬的骨頭架子,只是招攬千里馬的一個幌子,真正的千里馬是你們——有想法到燕國來的人。不過,這把標尺雖然不高,他所要的待遇卻很高,因為他給燕昭王定了一個價,死千里馬的骨架五百金,我總要比那副骨頭架子強一點兒吧!從燕昭王后來給他的待遇來看,他這副死千里馬的骨架,賣了一匹最好千里馬的價錢。樂毅這匹真正的千里馬標價的確比他高,可所得到的實惠根本就不如他***樂毅封地在齊國境內***。不用說,劇辛壓根兒就趕不上他。
二是,他其實只和燕昭王說明了一個道理——用事實說話,這要比華麗的辭藻管用得多。這個事實就是從他郭隗開始。戰國中後期正是策士大顯身手的時代,也是人才大流動的時代。人才向何處流動?這要看吸引人才流動的原動力究竟有多大。士是一個介於貴族和平民之間的一個階層,他們進一步就會進入貴族社會,退一步就會淪為平民,他們的走向,說到底不過是一種趨利行為。戰國的公子們動輒食客上千,可是他們一旦失勢,立刻就會門可羅雀,就是對這種趨利行為很好的詮釋。郭隗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把自己的價碼提高,讓他人覺得燕國的“利”很豐厚,所以才會向這邊趕。否則,一個偏僻、寒冷、弱小且窮困的燕國,人家憑什麼到你這兒來?
當然,燕昭王並不是上當受騙才這樣做,他需要國內穩定,郭隗這樣的人應該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要想招攬外來人才,也需要讓他們看見利益的誘惑。郭隗正是看明白了燕昭王的這個心思,所以才敢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說,一個能夠成功推銷自己的人,必定是一個最善於捕捉和把握時機的人。
郭隗簡介:
郭隗***wěi***,中國戰國時期燕國人,燕昭王客卿,是第一位在歷史上大放光芒的郭姓傑出人物。他讓燕昭王"築臺而師之",為燕國召來許多奇人異士,終於使得燕國富強,其故事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傳誦不絕。
郭隗的故事:築臺而師
具體過程是:戰國時燕昭王招賢報齊仇,向他問計。他說"請先自隗始。"即:你要招賢,先從我開始;你對我當賢人尊重,比我賢的人就會找你來了。於是昭王給他建了宮室曰金臺,堂號為"尊賢堂",並把他當作老師來尊重。結果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郭隗的故事:卑身厚幣
所謂"卑身",就是放下君主的架子,甘心執弟子禮,以賢者為師。它體現的是君主對賢士的尊重。燕昭王找到燕國名士郭隗,向他求教說:"齊國趁著我國的內亂入寇,先君死難,這一奇恥大辱,我誓死要報復。但是我深知燕國力量薄弱,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能得到賢士與我共同治理國家,那是我的迫切願望,希望先生能幫助我物色人才"。郭隗回答說:"人主所抱的態度不同,得到的人才高下也就不同―――想稱帝的和師長相處,想稱王的和朋友相處,想稱霸的和臣僚相處,想亡國的和僕役相處。"為什麼會這樣呢?郭隗進一步論證說:"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以師事之,那麼,勝過自己百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對於賢士如果能認真思考他們的意見,那麼,勝過自己十倍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能平等待人,那麼,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才就會到來;國君如果架子很大,派頭十足,對賢士頤指氣使,隨意呵叱,那麼,奴性十足之人就會到來。總之,能夠以賢者為師,虛心受教,才能招來賢者,這是自古以來的'服道至士'的方法。"燕昭王一聽,連連稱善,進而請郭隗向他推薦人才。郭隗說:"大王如果一定要招至賢士,那就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大王都能重用,何況比我強的呢?一定會不遠千里來投奔的。"燕昭王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為郭隗建造宮殿,拜郭隗為師,予以侍奉。
所謂"厚幣",就是不惜重金,待遇優厚,表現的是統治者對賢士價值的肯定。古今中外的招賢措施,都少不了這一條,似無須多論。但燕昭王還是有自己的特色,他獨出心裁,"築黃金臺,置千金於臺上,以延請天下名士。"這畢竟是一種創舉。它表明,在燕昭王心中,賢士的價值比黃金還要寶貴。
燕昭王"卑身厚幣"的舉措成效顯著:"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郭隗的故事:齊破燕國
燕昭王的父親燕王噲***kuài***,想學堯帝讓位給舜帝而不給自己的兒子,引起了大禍。他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名叫子之。子之為人殘忍,反而要除掉燕王的兒子和親信。結果燕國大亂,齊國趁這個機會,大舉發兵,殘破燕國,子之被殺,燕王噲也自縊而死。太子平,也就是後來著名的燕昭王和太子傅郭隗逃到了無終山避難。燕國的百姓起初恨子之暴虐,以為齊國發兵是給國家平亂,出於好心,結果發現齊王志在滅燕,燕國大半土地都已經歸屬齊國,百姓不忍自己的家園被人侵略,懷念太子。於是自發抵禦齊軍,並求訪失蹤的太子,終於在無終山找到了太子職,太子職即位為燕昭王。齊軍因為不得民心,而且一下子無法管理大片燕國的土地,只好退回了齊國。但燕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在戰國七雄中變成了最弱小的國家。燕昭王痛恨齊國,發誓要報家仇,雪國恨。他一心要訪求賢士,便問計於老師郭隗。
郭隗的故事:千金買骨
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千金買骨"的故事:
曾經有一位國君,他非常欣賞書上描寫的那些千里馬,但沒有親眼見過。他給了一個手下人一千兩黃金,讓他去購求一匹千里駿馬回來。這個人便訪求國中所有養馬的人,但始終找不到。有一天,他見到一群人圍成一圈在議論嘆息,便走過去問究竟。原來恰好有一匹好馬不幸病死,大家覺得可惜,對著馬的屍骨嘆息。這個人便用五百兩黃金把這匹馬的屍骨買了下來,眾人都感覺奇怪。這個人回國見到了國君,國君一看,非常發怒,指責道:"我讓你買馬,你買匹死馬回來,有什麼用處?你怎麼知道它是千里馬?真是沒用的廢物!退下!"可這個手下人卻說:"大王您不要發怒,請讓奴才把話說完再處罰我。我之所以買這匹死馬,正是為了您能得到更多活的寶馬良駒。您想,我這個舉動大家都感到新鮮奇怪,一定會紛紛議論,互相傳說。連死了的好馬都這麼被君王看重,更何況真正活著的寶馬呢?所以您不要著急,我保證不久就會有人帶著千里馬送上門了。"結果不到一年,國內是凡有好馬的人都紛紛來參見國君。
講完這個故事後,燕昭王低頭沉思。郭隗繼續說道:"千里馬好比賢士一樣,現在大王您要不惜重金訪求豪傑,那麼您就把我當做死了的千里馬,那麼比我有才幹,有智慧,能報齊仇的人,不久後也會自己來見您了。"燕昭王聽完,彷彿大夢初覺,非常高興。他大張旗鼓的給郭隗築造宮室,封郭隗大官,給他豐厚的俸祿,還像以前作學生一樣,對郭隗倍加恭敬,整個燕國都竟相傳頌此事。於是燕昭王的品行和郭隗受到的待遇傳播於天下,很多英雄豪傑紛紛投靠燕國。
郭隗給燕昭王出的主意可謂雙贏,他自己得到了富貴,一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連他的子孫也世襲爵位;而另一方面,他也幫助燕昭王找到了賢士,完成了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