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房顫患者的中成藥

  房顫可以吃中成藥,中醫學將其歸屬於心悸、徵忡、促疾、雀啄、暈厥、胸痺等範疇。中成藥現成可用、適應急需、存貯方便、能隨身攜帶、省去了煎劑煎煮過程,是一個優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於治療房顫的中成藥,希望能幫到你。

  中成藥

  心房傾動的病位在心,其主要症狀為心悸、頭腳悶、脈結或代等。常與心氣***膽氣***虛、心血不足、心陽衰弱、水飲內停、寮血阻絡等因素有關。其病性為本虛標實,尤以本虛為主,根據不同病機病證而採用不同方劑加以治療。

  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房顫的中成藥從其功能主治大體可分為芳香溫通、活血化瘀、扶正養心等幾類;從製劑型別可分為複方製劑和單味中藥提取製劑等。

  芳香溫通類有冠心蘇合丸***膠囊***、麝香保心丸、心寶、蘇冰滴丸等;活血化瘀類有複方丹蔘片、心可舒片、地奧心血康、步長腦心通、通心絡膠囊、山海丹膠囊、金澤冠心膠囊、川芎顆粒、鬆齡血脈康膠囊等;複方丹蔘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溫通與活血化瘀雙重作用;扶正養心類有生脈飲口服液、補心氣口服液、益心陰口服液、養心氏、炙甘草合劑、屏風生脈膠囊、穩心顆粒等。以上多為複方製劑,在病人出現心絞痛發作時多選用芳香溫通、活血化瘀類中成藥,但此類藥物藥性走竄,易化燥劫陰,傷人正氣,故一般在病人症狀緩解後應減量或停藥,即中醫所謂的“中病即止”。

  形成原因

  1、心臟原因

  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充血性心衰、心肌病及其他***竇結病、腫瘤、心包炎等***。

  其中風溼性心臟病約佔心房顫動病因的百分之33.7,常見於年輕患者。由冠狀動脈疾病引起心房顫動的發生率為百分之1.5,由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的心動房顫多見於40~45歲患者。

  青年患者較少見,即使發生也多為陣發性。其他心臟病如肺源性心臟病、慢性縮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臟病等。

  2、非心臟原因

  家族性房顫、預激綜合徵、心臟手術和外傷引起房顫、電解質紊亂以及其它疾病等,另外嗜酒、迷走神經刺激***飲食或鍛鍊後***也可引起房顫。預激併發房顫的發生率為百分之11.5~39。

  預激綜合徵併發心房顫動被認為情況嚴重,因為旁路沒有像房室結那樣生理性傳導延擱的保護作用,所以經旁道下傳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嚴重影響心臟的排血量。

  心律平、胺碘酮服用後可引起緩慢性心律失常,對肺、肝、甲狀腺、神經系統等也有各種毒副反應,研究中沒有發現參鬆養心膠囊的心臟毒副作用,這表明中藥治療陣發性房顫更具有優勢。

  非藥物治療

  ***1***電覆律治療:是通過直流電電擊的方法,使房顫轉復為竇性心律,其優點是轉覆成功率高,缺點是需要住院治療而且不具有維持竇性心律的作用。

  ***2***導管射頻消融:這種不開刀的介入操作在國內外較大的心臟中心已開展十餘年,已被證實其維持竇性心律的能力遠高於藥物治療。

  ***3***外科手術:目前主要用於因其它心臟疾病需要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房顫病人,手術效果好,但是開胸手術創傷大。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胸腔鏡輔助下的微創外科手術,隔離肺靜脈效果好,但干預肺靜脈外的病灶有難度,手術創傷較導管射頻消融大,國內外的專家共識建議外科手術不適合做為房顫的初始治療。

  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度、藥物、應激所致的房顫,在祛除病因之後,房顫可能自行消失,但多仍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