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表演研究畢業論文

  音樂通過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欣賞來達到音樂獨特的審美標準,而作為音樂創作、音樂欣賞的載體,音樂表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音樂表演作用分析論文 》

  摘要

  高中音樂是一門“傳授有關美的學問的學科”,主要通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對音樂的感悟,培養起學生具有較豐富的情感、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美、獲得美、創造美、提高美。而音樂表演是獲得這一體驗的重要手段。

  一、通過表演課堂變得生動了

  二、通過表演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通過表演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改變

  四、通過表演音樂離學生生活更近了

  關鍵詞音樂表演創造性生活天地思維角色

  傳統的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有一個很大的弱點:音樂形象的標準化、音樂與學生生活脫節。造成實際上的音樂欣賞課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仔細分析,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中生已進入一個特殊的生理年齡期。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顯的變化:開始對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強。他們的思辯能力加強了,更關注自我了同時也更羞於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了。他們其實非常渴望音樂,但我們課本所教的音樂有難以走入學生心理。這直接引出第二個問題,即我們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於當前的實際狀況。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者不斷引進各種教學方式,其中音樂表演的效果比較顯著。多年來,我經常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在課餘時間排練,在音樂課中展示,從而獲得事半而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通過表演課堂變得生動了

  在高二的課堂中,通常情況下,教師講學生被動的聽,形成一言堂,課堂氣氛如死水一潭。學生思維活躍、知識結構也比較全面,如果讓他們走上講臺表演,卻又有些緊張。剛開始,學生會用小合唱或與音樂內容無關的表演來應差,這與“人人蔘與、個人發展”的主張似乎相距甚遠。課堂氣氛又會陷入尷尬的狀態。這時

  1、應及時鼓勵學生參與表演。

  2、明確分工。選擇6-8人的小組進行表演,學生編劇、導演、道具、主角、配角等分工明確。

  課前要求學生做足準備,選取合適的命題。起先可以設計時間較短、內容較少的表演。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學生在臺上的表演變的自然了,學生同時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課堂氣氛也隨之產生變化。學生參與音樂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課堂氣氛開始變得愉快而熱烈。群體的智慧是驚人的,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中會千方百計地查詢一些音像、文字、節目形式等相關資料,選取合適的命題,其命題也由單一的由有關音樂的內容發展到戲劇、文學、歷史、科學、美術等領域。而學生表演形式的多樣和創意更是給予了我無窮的靈感和啟發。注重教學方式,採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增強體驗。

  藝術課程的教學方式上,由偏重教師為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和訓練,轉向強調教學中的***教師、學生***“雙主體”互動關係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改變學習內容單一、高深、繁多的專業化傾向,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和資訊,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組織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為學生掌握。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唯教材、唯教參",應將精力用在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真正需求上。

  藝術課更加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藝術教學中,不能單純的取悅所謂的“特長學生”,一切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都必須以絕大多數的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從關注全體學生出發。教學中,注意營造輕鬆、愉悅、民主的氛圍,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共同參與中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需要採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來組織多種形式的綜合藝術教學活動以增強學生體驗二、通過表演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在準備表演的過程中會千方百計地查詢一些音像、文字、節目形式等相關資料,於是,圖書館、音像資料室、音樂辦公室等成了學生最常光顧的地方,為了充分了解我的課堂教學內容,更多的學生會選擇上網瀏覽相關的音樂和內容。記得有一次我上完古代音樂這一課,課間我介紹了骨哨、壎、編鐘、磬等我國一些古老的樂器,沒想到學生在網上搜索了大量的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樂器,有的甚至帶了實物來。

  還有一組同學在我上完《梁山伯與祝英臺》後,以《梁祝》的主題音樂作為背景音樂,編了一出古今中外的愛情悲劇……試想,沒有學生用心的感悟,會有如此的創意嗎?學生的每一次精心準備的過程難道不是一次最好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嗎?從學生那一心一意地投入表演和表演成功後的喜悅,使我更深的理解:以表演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也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方面,僅停留在表面現象,是不夠的。藝術的魅力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人們用心去感受的。

  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將生活例項與藝術課程相結合,感受藝術來源於生活,是生活的進一步昇華,從而逐步的增強學生的藝術感覺。讓學生用心去感受音樂、並且將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綜合,使學生獲取相關知識的能力得到了大步的提高。

  三、通過表演學生的思維活了

  由於學生的愛好和音樂感受能力存在區別,有的有強烈的表現慾望,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有的學生喜歡欣賞別人表演,而不肯參與到活動中來。音樂也是表演的藝術,能直接獲得快樂的體驗鍛鍊自己的表現力。因此在課堂中積極的引導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在表演中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眼中的音樂世界才會五彩繽紛。由於音樂的模糊性,使得相同的內容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有一次,播放了四段風格不同的音樂,讓各組學生選擇一段音樂進行表演。這四段音樂是《小夜曲》、《卡門序曲》、《搖籃曲》、《西班牙鬥牛舞》,結果學生表演的內容各不相同,又與音樂內容基本相似。如表演《西班牙鬥牛舞》這段音樂時,有表演武術、鬥牛、大鬧天宮等,充分表現了他們對這段音樂的理解,最令人激動的是兩個同學表演鬥牛的場景,他們惟妙惟肖地模仿起電視上真的鬥牛的場面,鬥牛士的勇敢、機智、牛的凶猛、橫衝直撞、最後到地抽搐的情景都表現的非常到位。我被學生的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創造性思維所感動。

  四、通過表演音樂離學生生活更近了

  學生通過表演,對抽象的音樂有了一個直觀的體驗。因此,他們感到離音樂進了,音樂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小組表演的內容涵蓋了音樂、美術、戲劇、文學、歷史、科學等知識領域,而學生表演形式的多樣和創意更是給予了我無窮的靈感和啟發。每每看到同學們一小組、一小組地在為音樂課上的表演進行熱烈的討論、編排,我為同學昂揚的興趣和全身心地學習感到欣慰,而表演中編排、創意和團隊合作精神,不時閃耀出同學的智慧火花。

  學生的表演慾望、學生的個性特點、廣博的眾多人的智慧使課堂效果較之教師一個人統籌的的課增色許多。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積極的、主動的;課堂氣氛是愉快的甚至於沸騰的,而學生的靈氣、好動、主觀又同時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師創設一個充滿音樂靈感的課堂環境、要求老師有更周密的教學安排、更精湛的講課藝術、更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等等,而這也相應地對教師的音樂素養、文化內涵、教學水平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決不能禁錮於本學科的堅固壁壘。我想,有了這樣的師生互動、互學的共同努力和互動影響,才會產生教學共振,音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果就會更上一個臺階。

  俗話說:“一種好的教學模式能造就一批人才”,實踐證明,讓學生走上講臺表演的方式,可使他們獲得縱多的感受,把已有的知識轉化為二度創作。通過這種學生參與表演的方式,我們認識到現代音樂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成長髮展為基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也提高了音樂欣賞水平。

  高中音樂是一門“傳授有關美的學問的學科”,主要通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對音樂的感悟,培養起學生具有較豐富的情感、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美、獲得美、創造美、提高美。而音樂表演是獲得這一體驗的重要手段。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是豐富多彩的,也具有一定的感受及一定的審美能力,相同的題材對於學生有不同的解釋,但只要他們認真的投入了,就應該獲得積極、肯定的評價。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每個學生在心情舒暢的氛圍中學習。

  參考書目

  《藝術課教學中的幾點有效做法》河北秦皇島鐵路中學孟衛

  《以演促學,以演促教》何春芬

  《高中音樂標準解讀》江蘇人民出版社

  篇二

  《 音樂表演者第二度創造培養研究論文 》

  論文關鍵詞:第二度創造音樂表演培養

  論文摘要:第二度創造是音樂表演者在進行成功的音樂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音樂藝術表演者,我們應如何著手培養?本文從心理學,文化修養,藝術想象力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0引言

  音樂是一種表演藝術,它必須通過表演這一中間環節才能把音樂作品傳達給欣賞者,從而最終實現審美價值,

  而實施這一環節的又必須由人來完成。因此,如何對音樂作品進行很好的詮釋和通過自己的技術傳達給欣賞者,將是音樂表演者永恆思考的問題和永恆奮鬥的目標。

  1第二度創造是音樂表演的本質

  第二度創造是音樂表演的本質,而第二度創造的本質意義就不僅限於對第一度創造的傳達與再現,它還必須體現出表演者的創造。在現代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音樂演奏機器人已經出現,而人們卻依舊喜愛活生生的人來進行音樂表演,這是因為有個性的人在演奏時會溶入了自己對藝術的感受和對藝術的獨特見解,讓欣賞者在思想上、感情上與之產生共鳴,這種過程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是任何機器無法替代的。那麼這其中起著主導作用的就是演奏者的第二度創造。

  1.1讀譜。理解作品屬“內化”過程中的再造性想象。因為作曲家把生動的樂思以樂譜的形式記錄下來,但呈現在演奏者面前是已經抽掉了靈魂的作品,所剩的只是一些毫無生命力的樂譜符號而已。無論哪一位作曲家的樂譜有多麼詳盡,都沒辦法記錄出音樂運動的內在韻律,並且樂譜與他們的生活樂思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而要得到彌補,使樂譜中潛在的生動樂思得以發掘,使得它們重獲“新生”,必須依靠音樂表演者的再造性想象。要讀懂音樂語言,需要專門訓練,特別是需要作品分析能力的訓練。因為演奏者並沒有作者的直接體驗,只能在自己的經驗中尋找類似的體驗。

  1.2演奏技術的處理。這是思維與實踐的結合,更需創造性。例如當代指揮大師卡拉揚執棒演繹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就是一個範例,我國聲樂表演藝術家郭淑珍教授演唱的《黃河怨》同樣堪稱範例。她運用聲音控制的技術,對作品內涵的詮釋更是深刻獨到。當代德國指揮家瓦爾特總結說:“演奏家的藝術處理和見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地傳達該作品”,“只有偉大的個性才能明白揭示偉大的創造”。

  1.3演出。更是將自己對作品的深刻感悟,通過技術技巧全面地傳達給欣賞者,並與欣賞者一起共同分享音樂藝術帶來的快樂。

  總之,音樂表演的第二度創造,是賦予音樂作品的生命的創造行為,它不僅要忠實於原作,而且還要對原作予以補充、豐富、甚至超越作曲家的思想,使之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力。

  2第二創造性又該如何培養呢?

  第二創造性又該如何培養呢?教師應通過各種活動或採取有效途徑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2.1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啟發學生獨立創造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啟發學生去發現一些新現象,鼓勵學生採用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但不是隻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發現而不給予指導,而是在自主動腦動手,自主發現創造的同時,教師必須給予示範,並且要將正誤告訴學生,指出思路在哪些地方出了差錯,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其實這裡講的就是一個“悟”字。

  這與禪宗的教育方式有類似之處,別人告訴你的並非你真知,只有自己去悟才能獲得真知。例如《六祖壇經》中“爐中靈火”這一案例說的是,老師百丈讓學生溈山撥一撥爐子,看看有沒有火,溈山撥過後,沒有發現任何火星,就說“爐內已無火”。百丈撥開蓋在上層的灰,火星立刻呈現出來。溈山頓時開悟,在看似不存在問題的地方,其實是存在著問題的,也就是說,教師不須在教學過程中從頭講到尾,把所有答案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尋找“原型”。2.2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因為在第二度創造過程中發散思維起主導作用,它具有靈活性、獨特性和流暢性。

  2.3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與自然,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新活動,並給予正確的評價。

  2.4創新能力的自我開發,破除思維障礙,樹立積極的核心信念和優秀的自我表象。那麼,這時的自我應該努力做到什麼呢?①努力克服思維定式,敢於大膽地對似乎成定式的生活現象或學術權威提出質疑,提倡立體思維,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學會暫時拋開本本,建立起自己的處事原則。②重視自我表象,並擴充套件自我表象,這樣也就擴充套件了成功的範圍。③通過“學、練、演、恆”等途徑磨鍊自身的意志。④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創新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與傳統審美價值觀相銜接,而且要注入新時代的特徵。

  3從心理學角度對第二度創造能力的探討

  上面從心理學角度對第二度創造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討。下面筆者將從文化修養、人生觀、世界觀的角度來分析第二度創造的培養。眾所周知,音樂表演理通過技術技巧的運用和發揮來達到表現目的,沒有技術技巧就沒有音樂表演。但音樂表演卻不是僅存有這一種技術技巧的行為,它的生命在於傳達音樂藝術的豐富內涵,因此,第二度創造應是與技術技巧同時並存,並高於技術技巧的一種表現行為。

  一個真正的音樂表演藝術家,不僅需要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而且要有深刻的思想、豐富的人生體驗和廣博的文化藝術修養,深刻的思想對於音樂表演者來說,主要是指對生活,對藝術要有自己的見解,自覺地把音樂表演藝術與人類追求進步和社會正義的事業聯絡起來,在創造性生活中。

  人類的不斷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文化的傳承。下面我們從江南絲竹的演奏來說明這一觀點。江南絲竹是一種流行於上海、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的絲竹樂形式,歷史悠久,旋律抒情柔美,風格清新流暢,充分體現出了江南的秀美風光與當地的民俗風情,具有“輕音樂”的性質,娛樂性超出教育性。最初它是在民間婚喪嫁娶和風俗節日中演奏的,因此帶有很強的自娛性,而並非商品藝術。

  這就需求演奏者要有即興發揮藝術表現力的審美習慣,其美學傾向是為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而這種美來自人的本質力量,體現人的智慧,生活體驗和藝術才能。以上所述都屬“文化”範疇,可見,“文化”不等同於“文字”與“本本”,要演奏好江南絲竹,那就必須去了解、吃透它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傳統”。也就是說從當地人們的衣食住行一直到他們哲學藝術、生活風俗都必須去做深入體驗。那麼,之後的演奏將勢必收到顯著的效果。

  這些說明了一點,對作品有了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也就會對作品有了更好的感受,再通過技術技巧的傳達,這種合力而出的演奏帶給欣賞者的將是一種震動人心的藝術享受。廣博的文化藝術修養對於音樂表演藝術家的表演起著“如虎添翼”的作用。拉赫瑪尼諾夫曾說過“在我們能創造一些什麼的前,我們最好去了解一下在我們之前已經有過的最好的東西。”偉大的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李斯特等,他們都有著淵博的知識。因此,增強各方面的修養,包括音樂、歷史、哲學、美學、文學、邏輯學、心理學等等,對我們演奏者的二度創造具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總之,音樂表演者的培養與訓練,是一項長期而艱鉅、要求嚴格的事業。音樂表演者的藝術天份是成材的基礎,高超完美的表演技術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最終獲得成功的可靠保證則是人生觀,世界觀和文化修養。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