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冬季養生知識
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那麼冬季怎麼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冬季養生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冬季養生知識
1.生活規律,起居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遲起以養奶氣,日出而做,以避嚴寒,求溫暖。現代醫學也認為,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應注意防寒。如冠心病因寒冷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衣著要暖和、寬鬆、柔軟。腳要保暖,睡前用溫水洗腳,並搓腳心100-200次,以補腎健腦。總之,冬季宜養藏為本,強腎助陰,以順應自然。禦寒健身。
2.飲食調攝,科學合理
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故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補心氣、固腎氣。飲食宜溫熱,但不可過熱。忌食生冷和粘硬食物,以防損傷脾胃。民諺雲: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因此,早上可煨生薑服少許,以驅風禦寒。還要注意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的攝取,適量食胡蘿蔔、油菜、菠菜、綠豆芽、棗、核桃仁等。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陰虛之人應適當多食些羊肉、雞肉、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
3.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中醫素有食補不如氣補之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氣補或動一動就是運動。簡便易行的方法是:晨起或睡前叩齒50下左右,舌在口內左右轉動各5圈,鼓漱40次左右,分二三次咽津液入丹田。調息入靜後,再練吹字功40次左右。吸氣時兩手經腰後上提至胸前、聳肩,呼氣時念吹字***不出聲***,提肛收腹,腳趾抓地,兩手由胸前落至膝,屈膝半蹲。然後,雙手攀足,站立或直腿,雙手下按足背或抓腳趾,稍停,反覆慢做10次左右。再搓腰50-100次,最後倒退走半小時左右。也可學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滑水、跳繩、球類等到運動專案。
老年人冬季養生
與時順應扶正抗邪
祖國醫學的養生之道講究與時順應,因時制宜。立冬後,氣候由秋涼轉變為冬寒,冬季陰盛陽衰,寒為冬季主氣,屬陰邪,最易傷人陽氣,最需要人的陽氣抵禦。老人由於年事已高,陽氣減弱,因此,老年人在農曆的十、十一、十二月裡,貴於禦寒保暖,護陽益氣,扶正氣抗邪氣。
現代養生學的觀點與傳統養生學異曲同工。實驗研究表明,當外界出現冷熱變化時,氣溫越低,人體直接向外散熱就越多;氣溫越高,人體向外散熱越少。在寒冷麵前,人體為保持體溫恆定,就必須給自己補充熱量,增加衣服和飲食。因此,老年人冬季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注意科學保暖,對於防病保健十分必要。
穿得厚不一定就暖和
老人首先要注意身體保暖,但“穿得厚才暖和”並不科學。面板是人體第二呼吸器官,要不斷獲取空氣中的養分維持整個肌體水分和養分的平衡,如果穿得過厚不能透氣,就會給面板帶來壓力,使其不能自由地呼吸。所以,冬季穿衣要科學,進一步說,就是要重視“衣服氣候”。“衣服氣候”,是指雖然衣服表面溫度與外界相當,但衣服裡層與面板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在人體面板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維持恆定的溫度。因此,老年人冬季衣著以質輕又暖和為宜。棉衣內膽宜選用分量輕、膨鬆、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腈綸棉等材料。
老人宜穿深色衣服。研究表明,黑色吸收太陽輻射為88%,白色僅為20%。深色衣服能多吸收太陽輻射,使人體多獲得熱量,增加保暖的效果。老人加衣,不宜一次性,應隨氣溫下降逐步加衣,讓機體得到鍛鍊,逐步適應寒冷,提高抗寒能力,加衣後也不要驟然減衣。
對重要部位重點保護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對頭、鼻、頸、背、手、腳等重要部位的保護。
俗話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祖國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匯”。現代醫學認為,頭頸部接近心臟,血流量大,向外發散熱量多。測試表明,處於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溫為4℃時,頭部散失的熱量佔總熱量的五分之三,15℃時佔四分之三。況且,天寒致病,“首”當其衝。寒冷可使腦卒中***俗稱中風***發病率明顯增高。因此,老年人在冬天,尤其是出門時一定要戴帽。戴帽時別忘了護住耳朵。
頸部保暖可以預防頸椎病。老人除了白天在頸部圍圍巾外,晚上可以用熱水袋做頸部外敷。戴圍巾不要採用連脖子帶嘴一塊兒捂的方法。因為用圍巾捂住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隨呼吸進入體內,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
鼻部保暖可以預防感冒。研究表明,當鼻腔粘膜溫度下降到32℃時,區域性血液迴圈會明顯遲滯,免疫細胞吞噬能力隨之下降,感冒病毒易於乘虛而入。保健專家認為,戴口罩的保健效果不如鼻部按摩: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30次,然後用摩擦發熱的手掌輕輕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此方法也可用於輔助治療感冒、鼻塞不通。
俗語說:“寒從腳起。”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較少,表面脂肪很薄,是皮溫最低的部位。足部保暖措施是: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腳與鞋之間應有空隙。選棉鞋時,鞋底要適當增厚,鞋底厚則鞋的防寒效能好。好生凍瘡的老人應及早穿棉鞋。
在經絡學中,背部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起著防禦外邪侵入的“籬笆”作用。背部保暖,可以預防“風寒感冒”。保暖方法很簡單,穿著一件貼身的棉或皮毛背心就行了。另外,睡覺時注意不要讓背部著涼。
營養豐富助禦寒
營養專家認為,在低溫條件下,膳食營養特點應該是:增加產熱營養素,保證充足的熱能。產熱營養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供給量以佔總熱量的15%~17%為好,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耐寒和抗病能力。
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天津醫科大學營養學教授龐文貞具體說,老年人應多選用富含鐵的食物***如紫菜、柿子、香菇、黑木耳***;富含鈣的食物***如豆製品、青豆、藕粉、油菜、紫菜、奶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蔔、小白菜、少量雞蛋、少量肝***;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如黑豆、香菇、奶粉、杏仁***。老年人為了預防高血壓,不僅要少吃鹽***每日應控制在6克左右***,還要多吃鈣***每日應吃800毫克***。為避免高血脂,老人膳食中膽固醇以300餘毫克為宜,即每日可吃一個雞蛋,但蛋清是優良蛋白質,可以另外再吃一些。蟹黃、蝦籽、豬肝中膽固醇都較高,要有限制。糧食和蔗糖吃多了,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應選用低糖、低脂的點心。老人可多吃海產品***不要吃魚籽、蟹黃***,蔬菜、水果中含鈣、微量元素、維生素、食物纖維較多,可預防冠心病。老人在冬季應吃熟食熱食,避免生冷食品。
洗漱水溫要講究
老年人冬季每日晨起和午睡後用冷水洗臉,可使面部和鼻腔內的血管收縮。等冷水的刺激消失後,這些血管又會迅速產生反射性的充血擴張,這一張一弛,是一種良好的“血管體操”,可促進面部血液迴圈,提高對寒冷的適應性,預防傷風感冒、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同時,可使老年人頭腦清醒、精神充沛。
老人刷牙宜用溫水。牙齒進行新陳代謝的最佳溫度為35℃~36.5℃。溫水是一種良性保護劑,對口腔、牙齒、咽喉都有保護作用。老人早起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可暖身清洗胃腸,還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等,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作用。
俗話說“睡前燙燙腳,勝似吃補藥”。洗腳用熱水***60℃~70℃***能刺激腳部豐富的末梢神經反射於大腦皮層,從而促進全身血液迴圈,增強免疫功能,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勞,促進睡眠。洗腳的同時可配以按摩:按摩大腳趾可疏肝健脾;按摩第四趾可醫治肋痛;按摩足心的湧泉穴則能益腎補虛,壯腰強身,增強記憶。
老人冬季面板常瘙癢,往往由於頻繁沐浴、水溫過高所致,所以水溫最好控制在攝氏50℃以下,以免太燙的水沖掉面板表層的油脂。老人並不需要天天洗澡,浴後可塗少量護膚霜。
多晒太陽益身心
冬季陽光對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老年病專家研究發現,長期呆在室內,少到戶外接受陽光照射的老人,普遍出現維生素D缺乏症狀,發生骨質疏鬆。那些常在窗前晒太陽的老人,也同樣出現骨質疏鬆,這是由於窗戶玻璃濾掉了部分紫外線,而這些紫外線對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保健專家在冬季鼓勵老年人多去戶外晒晒太陽,有助於預防老年骨質疏鬆症。
冬季陽光不僅能防治骨質疏鬆症,而且還能減少老年人常發的精神抑鬱症。老人冬季易出現抑鬱情緒,很重要的因素是由於冬天晝短夜長、光照不足。陽光可增加人體雄性激素,抑制松果體褪黑素的分泌,幫助控制情緒。
耐寒鍛鍊注意事項多
冬天,老人在晴朗少風的天氣適當戶外活動可預防疾病,提高禦寒能力,但是要注意運動的量和方式。
老年人鍛鍊時不宜忽視保暖。開始鍛鍊時不應立即脫掉外衣,等身體微熱後再逐漸減衣,鍛鍊結束時,應擦淨身上的汗液,立即穿上衣服,以防著涼感冒。老年人不宜空腹鍛鍊,尤其在清晨剛起床時,否則可能因低血糖和心臟疾病而猝死。老人晨醒後應養神5分鐘再起床,起床要緩慢,適當進餐,飲水後鍛鍊。老人不宜驟然進行鍛鍊,應在鍛鍊前先做些簡單的四肢運動,以防韌帶和肌肉扭傷。鍛鍊時選擇比較柔和的方式,比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不宜參加劇烈活動。身患哮喘、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中風的病人慎做耐寒鍛鍊,因為寒冷易導致這些病急性發作,引起危險。
進補宜食、藥並行
“冬季進補,開春打虎”,對老年人,冬令進補更為重要。老年人進補應選擇溫熱性的益氣補陽之物,以補腎為主。體質不虛的老人以食補為主。進補佳品有牛肉、羊肉、雞肉、狗肉、棗、蓮子、核桃、龍眼、芝麻、木耳、蜂蜜等。另外,宜常服溫性熱粥湯防病保健,如糯米紅棗粥、桃仁芝麻糊、銀耳燉冰糖、桂圓蓮子湯、鹿角膠粥等。對於體質虛弱較甚者,則應在食補的基礎上適當配合補藥,以助補虛之功。
山東省中醫藥大學的養生專家說,冬季辨證進補是關鍵,否則還是食補穩妥。老人腎虛,應辨清腎陰虛還是腎陽虛。中醫將腎氣中對各個臟腑起滋補、潤澤作用的稱腎陰;起推動、溫煦作用的稱腎陽。腎陰虛的老人,常見肺熱咽燥、腰膝痠軟、耳鳴頭暈、舌質偏紅而少津等症狀,可選服海蔘、枸杞以及甲魚、銀耳等;腎陽虛者,則常見畏寒肢冷、神疲委頓、腰痠耳鳴、舌淡胖等症狀,可選服羊肉、鹿腎、補骨脂、益智仁、肉蓯蓉、肉桂等。
養生專家建議,老人冬季每天晨起服人蔘酒或黃芪酒1小杯,可防風禦寒活血。咳喘病者每晚臨睡前吃幾個核桃仁***不要去掉仁上薄衣***,再將一片姜同放在嘴裡慢慢細嚼,徐徐嚥下,可鎮咳平喘。常食燉母雞、精肉、蹄筋,常飲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將羊肉與蘿蔔同煮,然後去掉蘿蔔,加肉蓯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飲湯,有興陽溫運之功效。取發透的海蔘兩隻,切片加10枚大棗與米煮粥,加鹽調味食用,有養胃健脾、補腎益血、暖背祛寒之功效。
老人進補前最好先健脾胃,做好“底補”,尤其是對於需藥補的老人。所謂“底”就是打基礎,加強脾胃功能,使其不致“虛不受補”。芡實是底補的最佳食選,可選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牛、羊肉等食用。也可先服用些黨蔘、白朮、茯苓、薏仁、扁豆、陳皮之類調理胃腸的藥物。另外,老人在患有感冒、發熱、咳嗽等外感病症時,不要進補,以免留邪為寇,待急性病治癒後再繼續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