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腳後跟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疼痛是很多老年人容易出現的病症,有少部分足跟疼痛是由於足跟部骨質增生或者長骨刺造成的,但大部分足跟疼痛患者到醫院去檢查,卻不會查出什麼問題。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糖尿病腳後跟痛的原因,資料僅供參考。

  糖尿病腳後跟痛的原因

  1、血糖高導致

  實際上,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的高血糖的原因,導致人們出現動脈硬化,微血管變窄,腳部血液迴圈不足等症狀發生,足部因為長期供血不足導致腳後跟疼痛的症狀發生。

  血糖高、血液濃稠會造成血管損傷和閉塞,還會導致損傷組織神經損傷,引起肢體血管的植物神經病變,進而導致糖尿病患者發生腳後跟疼痛的症狀。

  2、韌帶發炎

  絕大數人腳後跟疼痛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的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和後跟疼痛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腳後跟疼痛。

  3、其它疾病

  腳後跟疼考慮兩類可能,若是是隱隱的疼,並且是累了之後痛苦悲傷加沉,可能是腎虛,考慮吃些補腎強筋骨的藥;若是尖疼,痛苦悲傷比力猛烈,則無可能是刪生,醫院能夠做個小手術,也能夠吃刪生的外成藥,痛苦悲傷難忍的話能夠加服行疼藥。大腳趾發麻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若是不安心,能夠去相關科室做個檢查。

  4、鞋子摩擦

  如果您是糖尿病腎病患者,四肢很有可能會出現浮腫現象,當腳浮腫出現的話,患者在行走很長時間就會導致摩擦,進而使腳疼痛難忍。

  5、長期站立

  如果您是售貨員、餐飲員等工作要求站立的,那麼也會產生腳後跟疼,這是正常的身體本能反應,這就需要經常坐坐,緩解疼痛。

  糖尿病人腳後跟痛的處理方法

  1、藥物治療

  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控制患者的血糖,保證血糖的健康穩。對於較為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降糖藥或胰島素進行治療。同時,檢查患者足部血管以及神經,對於發生了血管病變的患者及時使用藥物或手術方法進行疏通和修復,進而減輕患者足部的痛苦。

  對於發發生了嚴重潰瘍、壞疽的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清創,控制感染。對於常規換藥沒有效果的患者,可使用於氏糖疽康之類的良藥進行換藥治療。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一些抗生素藥物控制傷口炎症感染。

  2、重視足部保養

  每日用溫水洗腳,連結血液輪迴,減輕區域性炎症。防寒保暖。冬季要出格留意腳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鞋的大小要合適,量地柔嫩、寬鬆,能讓所無腳趾平放和略為勾當。鞋底要無必然的厚度,外軟裡軟,特別鞋跟裡面要無彈性,鞋內最好墊無薄的鞋墊,那樣能將本身的體沉平均分派,鞋底過薄過軟還容難毀傷腳部。

  3、調整飲食

  糖尿病人可以是高鈣飲食,如蝦米皮、海帶、紫菜、酥魚、海藻、芝麻醬等,含鈣豐碩的動物骨頭湯,含維生素C豐碩的食物如新穎的蔬菜和生果,多喝牛奶、豆乳。100克豆腐渣外含鈣100毫克,幾乎取牛奶的含鈣量相等,是最價廉、最難得的補鈣佳品。

  三個中醫治療腳跟疼痛的方法

  一、按摩穴位強腎止痛

  穴位按摩是簡單有效的健身方法,在古代養生過程中,有幾個大穴是公認的增強腎氣的穴位,一個是足底的湧泉穴,一個是足內踝處的太溪穴,一個是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另外還有足三裡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堅持每天每個穴位按摩三分鐘,能夠有效的增強元氣,緩解足跟疼痛,腎氣足了,身體也會變得更加健康。

  二、艾草泡腳活血通絡

  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是人體氣血執行的動力所在,老年人腎氣虛弱,氣血執行不暢,足跟這種末梢部位難以得到能量供應,所以變得瘀滯不通。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使用艾草泡腳,能夠疏通足部的經絡,促進氣血執行,也就能消除足跟部的疼痛。

  艾葉在藥店都有出售,很便宜,每天晚上抓一大把放入盆中用沸水沖泡,然後加入適量冷水調節水溫,將腳泡入其中半小時,堅持一週,足跟疼痛就會大為緩解,長期堅持會根除疼痛症狀。

  三、足跟鍛鍊消除疼痛

  經常活動足跟,是緩解和消除足跟疼痛很有效的辦法。在家中,可以一手扶牆面支撐身體,用雙腳跟著地,前腳掌抬起,隨著膝蓋的彎曲而對足跟施加壓力,邊活動邊注意更換足跟與地面的接觸點,以使足跟部都能受到鍛鍊,這樣做個一兩次,足跟疼痛的症狀就會立刻緩解,時間長了,足跟處的氣血暢通了,症狀就會得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