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畢業論文參考例文相關論文
在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已經在旅遊業的所有領域普遍出現。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旅遊文化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旅遊文化畢業論文篇1
淺析旅遊文化營銷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寧波東錢湖的旅遊產業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提出了利用旅遊文化營銷的相關知識,通過對區域的文化定位分析,形成特色的區域旅遊文化,同時通過統一的旅遊文化產品研發與整體文化營銷,加強對區域旅遊產業的推進發展。
關鍵詞:旅遊文化;營銷;寧波東錢湖
一.東錢湖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與作用
寧波東錢湖位於寧波市東側,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湖的東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緊依平原,東錢湖作為海跡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內陸天然淡水湖。南北長8.5公里,東西寬6.5公里,環湖一週約45公里,全湖面積為20平方公里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東錢湖周圍眾山並列、秀峰崢嶸,千姿百態;眾山眾水匯成煙波浩淼的東錢湖。因而素有“西子風韻,太湖氣魄”之稱。隨著多年來東錢湖地區旅遊產業建設的發展,已開發了陶工島、小普陀、野生動物園等多個景點,以及陶公釣磯、餘相書樓等“錢湖十景”。
結合寧波東錢湖的區域定位來看,隨著寧波城市化程序像大多數國內外都市發展的軌跡逐步靠攏,即正走逐步向由單核心發展向多板塊並進的發展階段,東錢湖正位於城市東擴和南發展區域的重要地帶,是未來中心城區、港口產業帶的輻射服務區域,同時隨著軌道4號線、繞城高速、南外環等交通配套設施的建設完成,東錢湖離東部新城的距離將縮短至10分鐘,離老城區的距離將縮短至20分鐘。寧波東錢湖的新城建設規劃也指出要把文化創意產業、會議產業、旅遊產業、總部經濟四大產業作為未來的東錢湖支柱產業,以旅遊休閒為核心靈魂,圍繞度假會議、文化產業等其他產業,打造旅遊休閒、商務辦公、度假居住的匯聚服務中心,在旅遊產業的帶動下,最終東錢湖將如同杭州西湖、武漢東湖一樣,建設成為未來寧波都市休閒示範區的建設基地,寧波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後花園”,由此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對寧波東錢湖而言可見一斑。
二.目前東錢湖旅遊產業的發展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旅遊發展統一規劃
從東錢湖旅遊產業佈局可以看出,目前東錢湖地區已開發了不少旅遊景點、休閒娛樂配套設施、但這些設施分佈分散,而且功能較為單一,良好的湖光山色中錯落了不少湖景別墅,這些別墅大多開發利用了一線湖景土地,缺乏整體規劃,缺乏城市配套。同時如果從產業結構來看,旅遊產業在東錢湖仍處於弱勢,東錢湖鎮上仍處於鄉鎮經濟階段,家庭作坊式製造業居多,各類基礎設施仍無法充分滿足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各項需要。
***二***旅遊產業鏈不夠完善
以現代旅遊業中旅遊核心競爭力=自然風光+人文資源+觀光購物+主題產品+特色娛樂這一五要素而言,目前東錢湖地區的主要旅遊吸引力還僅在於五項之一的自然風光,即處於旅遊產業的觀光旅遊這一初級階段,大部分遊客旅遊時間處於週末或節假日階段,平時很少,旅遊逗留時間短,很少超過兩天。旅遊產品體驗度不夠,娛樂、購物、餐飲等相關旅遊特色產品缺乏,除錢湖魚乾、土家菜點之類的初級旅遊產品外,遊客來東錢湖旅遊後沒有可供選擇的特色旅遊產品。並且旅遊文化資源發掘不足,沒有充分挖掘東錢湖地區的“佛家文化”、“南宋石刻文化”、“福泉茶文化”、“商文化”、“官文化”等旅遊文化資源,造成旅遊文化吸引力不足,缺乏文化底蘊,缺乏從文化上吸引旅遊者二次觀光的旅遊動力。
***三***重大旅遊專案少
由於整個東錢湖區域尚未經過高度工業化發展階段,因此旅遊產業的發展必須經過重大專案的推動和支撐,以解決經濟增長、人員結業、產業調整等多項問題,而從東錢湖歷年的引進重大專案來看,1999年啟新高爾夫、2001年雅戈爾動物園、2002擴建湖心景區、2003新建福泉山景區、2008年建成兩家五星級大酒店、2012年旅遊環湖騎行帶,基本上平均一年不到一個大專案,旅遊接待能力落後於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又拖累類旅遊產業發展,使整體旅遊產業處於既不能發展二產、三產發展速度又低於期望值的尷尬境地。
***四***旅遊營銷缺乏統一協調
東錢湖區域內雖然目前景點眾多,但各景點、賓館、飯店都有各自的營銷隊伍,大部分各行其是,促銷活動也缺乏統一的組織,對外形象也是五花八門,很多旅行社到了東錢湖都不知道與誰聯絡,更無論普通遊客了,由於各自為政也使旅遊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僅僅限於單方面,沒有有效的統一商業運營模式,沒有獨立的旅遊公司與旅遊直通車,沒有統一的旅遊線路規劃設計,最終觀光客多於休閒度假客,旅遊產業有環無鏈,產業規模效應無法顯現。
三.利用旅遊文化營銷方式推動東錢湖旅遊產業發展
遊客讓渡價值的大小是決定遊客是否滿意的基礎,顧客讓渡價值是指顧客從擁有和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中獲得的價值與為取得該產品或服務所付出的成本之差,旅遊市場營銷的目的是可贏利地創造顧客價值,開展旅遊文化營銷,挖掘景點文化價值,重塑景點品牌形象,是旅遊營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遊客讓渡價值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增強旅遊景點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那麼針對寧波東錢湖區域,我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旅遊文化營銷方式呢?
***一***找準區域旅遊文化定位
就東錢湖區域而言,實際存在著得天獨厚的旅遊文化特色,如南宋石刻文化-錢湖石馬是我國迄今發現規模最人、雕刻最精的南宋墓道石雕遺存,為研究南宋社會發展史和墓葬雕刻藝術提供了重要實物;佛教文化-區域內的天童寺為佛教禪宗五山之一,至今已有1600年曆史,在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影響很大;阿育王寺為我國佛教“中華五山”之一,至今有1700多年曆史,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聞名中外。福泉山麓大慈禪寺在南宋時期曾名振浙東,有“千僧過堂”之說,是為千年甲剎;茶文化-福泉山山頂3600餘畝茶樹環坡而栽,樹形圓潤成壠,依山起伏,形成“茶嶺碧波”景觀,蔚為壯觀,以"東海龍舌"和"福泉白茶"最為代表,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喝了"東海龍舌"後龍心大悅,從此廣為盛傳;儒官文化-北宋時期王安石曾任鄞縣縣令,體恤民生,深入實際,組織民眾起堤堰、決陂塘,疏浚水道,留下了眾多古湖工水利遺蹟,南宋史氏家族因匡扶正義、剷除奸佞而聲名遠播,留傳下“一門三丞相、四世兩封王”的佳譽美談。其餘如商文化、佛教遺產文化等都具有明顯的文化特色,各文化要素互相結合,形成了集多種文化特色於一體的東錢湖特色區域文化。
***二***推出特色文化產品
目前東錢湖特色旅遊產品不多,只有在找準文化定位後,才能推出附加值高,吸引力強的旅遊產品,如仿製石雕、福泉茶酒、佛教文化產品、錢湖魚乾蝦乾、特色農產品等,而這些產品靠個體農戶或企業是沒有力量推出的,只有通過政府部門統一協調,組織特色旅遊文化產品研發,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才能形成東錢湖獨特的文化旅遊產品。
同時東錢湖旅遊定位中的會議旅遊、商務旅遊、休閒旅遊等多種旅遊模式也為旅遊文化產品的推出提高了有效的市場營銷渠道,如在餐飲方面可以加強東錢湖特色菜系的研究,重點在於湖鮮菜系和農家菜系,逐步將特色菜的種類、口味、營養等歸納總結,形成特色菜行業標準並加強品牌推廣;在住方面可儘量依託已有的文化區位,如福泉山、陶工島等都是文化特色明顯的區域,在古文化建築內品茶、觀光、餐飲、會務可以給遊客不一般的消費感受,同時除已有的高檔酒店外,還可以引進中檔酒店及農家旅社等,形成高中低一體的旅遊接待網路;在主題活動上可以結合文化定位適時推出文化主題旅遊,如錢湖捕魚、福泉採茶、佛事慶典等,在不同文化品味中吸引多方面的旅遊客源,有效形成旅遊地的特色文化魅力產品。
***三***加強文化營銷推廣整體性
目前,導遊員是主要的文化價值傳播媒介,但大多數東錢湖旅遊景點出於成本因素,沒有自己專門的導遊機構和人員,而是由旅行社的導遊來解說和詮釋景點的文化,如果導遊的解說不到位,沒有將景點的文化內涵有效地傳播出來,容易給遊客造成 “該景點不值得一看” 的誤解,這對景點的產品價值和形象價值無疑是個不可估量的詆損。
因此,在旅遊文化營銷推廣時不但設計開發要符合遊客的需要,而且在遊客遊覽和欣賞的同時,要以適當的方式將景觀隱含的文化價值揭示並傳播到遊客中去,使遊客能感受到文化的薰陶,景點的價值。這就要求景點的開發設計、經營、管理、營銷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一個整體,並在統一領導下執行,由於景點與旅行社間的特殊關係,景點在考慮充分發揮旅行社的人力資源優勢時,可以採取縱向一體化戰略,即通過控制一個關係專用性旅行社來控制導遊,從而加強文化營銷的推廣整體性,提升景點的遊客價值。
參考文獻:
[1]菲利普 ・ 科特勒.營銷管理[M].梅汝和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佟君,趙建坤.導遊文化知識 [M].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02.
[3]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導論 [M].俞利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4]楊古城.龔國榮.南宋石雕[H].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
[5]舒衛英 寧波發展市域經濟與旅遊產品佈局研究[H].寧波:經濟論壇,2007.
[6]袁穎 寧波東錢湖南宋佛教文化遺產及其可持續性利用[H],寧波:寧波黨校學報,2007.
旅遊文化畢業論文篇2
淺談旅遊文化傳播使者
早在1977年,旅遊人類學家Valene Smith主編的《Hosts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書中,指出,旅遊中“主人”和“客人”兩種文化的接觸和交往***尤其是西方旅遊者與非西方主人的交往***,使得兩種文化在不斷的借鑑和適應中走向趨同。旅遊者在不經意間將自己原有的文化帶到了旅遊目的地,影響了當地居民,也對自身文化產生一定影響。
首先,旅遊是一種跨文化傳播活動,是人們為了休養、娛樂和運動等目的,離開日常生活範圍所進行的暫時性的地域空間移動。由於傳播的雙向性特徵,旅遊者負載著原有文化內涵,前往相異空間,既是資訊的接受者,又是資訊的發出者。他們在自己原有精神文化的基礎上,接觸新事物,接受新資訊,達到更新知識的目的,同時又把本文化的資訊向旅遊目的地傳輸,影響旅遊目的地的發展
其次,旅遊是一種基於愉悅的、跨越地理空間的人類行為,它的跨文化傳播不同於大眾傳播媒介的跨文化傳播。它是一種接觸“真實世界”而非“媒介世界”的直接傳播方式。它是文化與文化之間、人與人之間親身的、直接的、互動的、即時的、感知的交流與傳播,而不是那種通過媒介來間接、外在地獲得真實世界映像式的交流和傳播。因此,旅遊中的跨文化傳播,主要是基於人際交流的傳播形式,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溝通、交流。
而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則以新的角色活動於新的環境中,他們可能不受其原有身份的約束,但卻無法脫離自己的傳統文化習慣,並要把自己的文化傳播至目的地。
第一,旅遊滿足了旅遊者的文化需求。
旅遊活動實質是一種心理和情感體驗,旅遊者的文化需求是以精神需求為主的。例如,居住在舒適寬敞的洋房裡的歐美人為了滿足旅遊者對異域古昔生存方式的體驗的心理需求喜歡住一住北京的四合院或雲南的傣族山寨。走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難免會來兩串“糖葫蘆”加兩塊 “油炸臭豆腐”。旅遊者在進行這一行為時決不會將其作為一種維生手段,而是作為一種異己文化現象來看待和體驗。
第二,旅遊實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旅遊者之間的交流。
在同一旅遊群體中也許會有來自不同地域的旅遊者。不同文化背景的旅遊者聚集在一起進行旅遊活動,難免會發生文化上的碰撞和衝突。比如,經濟發達沿海城市的遊客和西部地區的遊客,北方遊客和南方遊客,外國遊客和中國遊客,國際團隊中的不同國家的外國旅遊者,在飲食、生活習慣、思維觀念、行為方式上總會有所差異。文化差異導致不同旅遊者之間行為方式的模仿,來自發達經濟地區的旅遊者的物質優越感和文明的言談舉止可能會引起其他旅遊者的效仿。經廣大研究者表明,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的消費具有明顯的揮霍傾向。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受其他旅遊者消費行為示範作用的影響。
首先,對客源地文化的影響
旅遊者從旅遊地回來,旅遊者根據自己對當地文化的認知、體驗而向他人或自身社會轉述而形成的文化傳播對自己經歷和旅遊地風光人情的轉述、回憶和主動進行的文化傳播。
西方學者羅伯特,麥金託什曾認為,許多人的旅遊動機往往來自於旅遊者歸來後的炫耀,而炫耀內容本身即是一種有意的文化傳播。這種文化可以說是被旅遊者“有意帶回的文化”。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撥圖塔以自己的旅遊見聞完成了《旅行者的快樂》一書,與稍前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樣,成為西方瞭解東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重要依據。伊本,撥圖塔和馬可,波羅對自己的旅遊經歷的回憶,就是對東方文化的有意傳播。因此,從此意義上說,所有的旅行者都或多或少是文化的有意傳播者,他們“帶回了文化”。對目的地文化的宣傳,可以增加客源地人們對旅遊地的嚮往和了解,是旅遊動機產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對目的地文化的影響
在旅遊目的地這個文化交匯的特定的舞臺上。主客雙方的接觸和相互作用是不平衡的。旅遊業的發展和旅遊者的跨文化傳播行為對旅遊目的地文化最直接的影響是促進其對外文化交流。它是一種人群與人群***旅遊者與當地居民、旅遊者與旅遊者***之間的直接交往,是人類文化最理想的交流方式。目的地通過發展旅遊,一方面可以瞭解別人,促進人類整體和世界的大同觀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可以宣傳自己,樹立自己的真正形象。
同時,旅遊業的發展和興起,對該地居民的人為活動層面認同也產生了影響,通常可見的影響表現在對地方建築景現的影響,例如為滿足國際旅遊者的心理需求,發展國際標準化的賓館、酒店和旅遊交通等接待服務設施,而在那些傳統文化相對薄弱的新開發地區***如深圳等新城市地區***,以及老城市內部的新城區***如上海浦東***,則在發展都市旅遊的同時,將城市填滿了各種外來文化的符號資訊。如廣告牌、霓虹燈、摩天大樓,各種絢麗商業櫥窗、娛樂消閒吧、麥當勞式的快餐店等等都可能對當地的消費方式、人際溝通模式、勞動力結構等多方面的認同心理產生影響。舊認同感的改變與原有地方文化認同感的加強和復興,使得人們對自己與外界所不同的地方性文化重新有了一種認同感和自尊感,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並存的觀念,以及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逐漸被更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旅遊地的居民也更加大方、平靜地向旅遊者展示本地文化的內涵。
第三,隨之旅遊業的拓展和興起,創造出了第三者文化一一旅遊者文化。
旅遊者以客源地文化為影子,與目的地地方文化相碰撞而產生了第三者文化。旅遊者開始在旅遊目的地開始旅遊活動,此時,主體身份的轉換進一步加深,“過去”的工作,生活和遵循的文化準則暫時的“忘卻”,在目的地“此時此刻”的活動成了新的事實。
新的角色,活動,形式,期望和過程給主體帶來了全新的活力,構成了一個既不同於居住地文化***residual culture***又不同於目的地地方文化***local culture***的新文化,即旅遊者文化***touristic cultural***。在這種全新的文化中,旅遊者不顧原來身份的左右,而是以新的旅遊者的身份***tourist self***,按新的文化生活的節奏***tourist culture***,活動於一個不同於原居住地的生活和新舞臺***the magnet***,這時,旅遊者會發生角色上的轉換。成年人玩耍非常幼稚的遊戲,富有的人過上邊遠山區的農家生活,有的則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古代宮廷的皇帝或者是西方中世紀的騎士,更有甚者身著豔麗服裝狂歌勁舞於夏威夷海灘或印第安古老部落。
那麼如何實現有效的旅遊傳播的實現呢?
旅遊傳播的目的,就是充分實現人類各民族國家文化成果的交流與共享,達到旅遊主客體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和平的程序。跨文化傳播是一個不斷尋求相互瞭解、相互適應和相互溝通的過程,它面對的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世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傳播的前提,尊重差異、認識差異並給予恰如其分的變通,是跨文化傳播順利實現的基本要旨。跨文化傳播行為不僅要避免種族中心主義,而且應該反映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態度。
第一,消除文化偏見。
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或民族的人們,由於不同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產生了獨具特色、相對穩定的文化。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信仰、生活制度、思維方式、道德規範、價值觀念等。人們往往站在各自的文化信仰價值觀和態度立場上批評其他文化。
不同文化習慣的人或群體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習性,對西方人的接吻,孩子做家務收取勞動報酬等問題,我們產生歧義時,說明我們仍然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感知他人,併力圖用自己的文化道德標準去衡量他人,如果能自覺意識到自己的文化限囿,換一個文化視角,或許我們會有不同的感受。旅遊者在遇到異文化時,必須保留判斷,接受“差異不一定是負面”的事實。忽視文化差異是不可取的。一些旅遊者,主要是來自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者深受文化上“種族中心主義”的影響,認為只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才是最正確,最優秀的,喜歡用傲視天下的態度對其他文化加以貶低和任意批評,這無疑是極易引起目的地居民的反感,從而造成旅遊者和當地居民之間人際關係的緊張。
第二,樹立文化認同的觀念。
樹立文化認同觀念並不意味著阻止自身文化的進步。文化不是靜止的東西,他隨著時間段變化而變化。旅遊者對自身文化和旅遊目的地文化都應該有一種認同感和自尊感,讓各種文化相互理解和溝通。對當地文化的古老、陳舊甚至落後表示蔑視,極力張揚自身文化,通過各種活動在當地人中間***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中***施展示範效應,或是出於好奇心理,以商業的態度當地文化中已經垂死的因素,如迷戀於表演性的土著居民的原始舞蹈和習俗。這兩種情況是旅遊者本能的佔有意識在旅遊文化上體現,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與交流者的言行採取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的形式,那麼,交流不會成功。同樣,對目的地文化一味迷戀推崇,而喪失了對自身文化的一種自戀感,也是不可取的。每個個體,每種文化都應該相信自己與他人具有同樣的價值。站在主體參與旅遊活動的角度上,旅遊者應該體現一種親和,力圖與異文化相溝通,使其更容易的匯入旅遊目的地。
第三,增強自身的跨文化傳播能力。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在前往旅遊目的地前的資料收集,吸收消化,觀看旅遊目的地的電視和廣播節目,對異文化差異性的討論學習等,甚至對目的地語言的一些基本瞭解,因為學習使用對方的語言是有效交流的一部分,雖然在旅遊者密集的地方有專門的雙語導遊幫助溝通,但這樣的遊客只能獲得對當地文化的膚淺的理解。如果要深入到當地文化中,語言障礙是必須克服的,這在長期旅居者身上體現最明顯。
旅遊者自身個性特徵與跨文化傳播能力也有關係。面對異文化,旅遊者也許會至少暫時處於失衡狀態,表現出許多的不確定、疑惑和焦慮的情感低潮期。個人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對度過這一時期是大有益處的。研究表明,“有較強個性的旅遊者,會很快實現有效交流;而較弱個性的旅遊者,則會有不適應過程,會選擇隔離或退出交流”。所以良好個性的旅遊者,可能會願意暫緩對其他群體、文化的交流習性或行為做判斷,並能夠認識到通向真理的理解之路不僅一條。這些對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很有幫助的。
我們的世界在逐漸縮小,交通資訊科技和現代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使得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跨越文化邊界聯絡在一起。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城市和文化背景的旅遊者聚集在一起,前往旅遊目的地遊覽觀光,引發了一系列的跨文化傳播現象。作為旅遊活動的主體,旅遊者只有消除文化的偏見,樹立文化認同,並不斷增強自身跨文化傳播能力,才能在旅遊傳播這種跨文化傳播活動中充分發揮“文化傳播使者”角色作用,更好實現人類文明的跨文化交流。
旅遊文化畢業論文篇3
試談瓷都旅遊文化建設
一、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的現狀
景德鎮的旅遊去處包括陶瓷博物館、浮樑古縣衙、古窯、瑤裡、中國瓷園等,以眾多景點為核心,景德鎮基本上形成了陶瓷民俗風情遊、陶瓷工藝流程遊、陶瓷創意市集遊、陶瓷古蹟參觀遊等線路。一年一度的瓷博會更是各地遊客領略瓷都魅力的重要平臺。就目前來看,在眾多景德鎮旅遊去處中,只有雕塑瓷廠是較為完善的,其中包括陶瓷店鋪、陶瓷集市、陶瓷工作室、餐飲區、住宿區等,而景德鎮其他的旅遊景點則都是不夠完善的。
二、建國瓷廠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建國瓷廠的現狀分析。
建國瓷廠的交通以及周圍環境較優良,東接陶瓷大世界,西承御窯遺址公園,北鄰十大瓷廠博物館,與其他幾個景德鎮文化景點在地理位置上共同形成了陶瓷文化圈。早在幾年前,建國瓷廠已經成為了一處陶瓷創意園,是現當代陶瓷藝術的聚集地,在紅磚房內,大部分都是陶瓷藝術家的工作室、展廳,總的來說,建國瓷廠是熱愛藝術、嚮往藝術的遊客們值得一去的地方。
2.建國瓷廠的存在問題分析。
從旅遊業以及環境藝術兩個角度來看:***1******的標誌過於單調,設定在***兩邊的牆面上,並未達到應有的視覺效果,沒有彰顯出建國瓷廠的特色;***2***建國瓷廠後半部分的建築和空間依然空置和廢氣,與建國瓷廠的藝術氣息不相符;***3***紅磚房的外部缺乏建築景觀效果;***4***建國瓷廠的展廳以及店鋪多為高檔瓷器,種類單一,缺乏大眾化的中低端瓷器店鋪;***5***建國瓷廠內部缺乏娛樂場所。目前調查來看,建國瓷廠內部只有有一家餐廳,名為“藍莓”,以及一家咖啡店。
三、使建國瓷廠成為景德鎮的旅遊基地的措施
***一***從環境藝術的角度進行規劃與改造
***1******再設計。目前來看,建國瓷廠的***較為單調、小氣,***再設計應突出重點:***大門或標識應彰顯出建國瓷廠曾經恢弘的歷史文化氣息。現如今的***左側為“1949建國創意”一排大字,字型較為單調、離地面也十分之近,給人一種簡陋之感。筆者認為,建國瓷廠***左側應做成為一面歷史背景牆,利用陶瓷材料,表現出瓷板畫或者陶瓷浮雕,圖案則為建國瓷廠的發展史;應表現出現如今建國瓷廠的現當代創意陶瓷的特色。重點則是“創意”二字,創意雕塑或大型的裝置陶瓷藝術則是最好的選擇。
***2***紅磚房外牆增設窗戶、綠化以及其他類裝飾。建國瓷廠的紅磚房內部都已形成不同風格的工作室、展廳,而外牆,缺乏相應的景觀效果。以建國瓷廠解曉明展廳為例,由解曉明教授親自設計的建築外觀綠化,從環境藝術的角度來看,整體風格與內部相協調,不同植物的高矮搭配,綠色的植物配上紅色的牆面,十分美觀,極具藝術氣息。然而,除了增添綠化外,紅磚房的外觀設計中,藝術家們可以多運用陶瓷藝術,如組合類雕塑、或植物與陶瓷的搭配藝術等運用,這也是增添工作室魅力以及吸引遊客的必要手段。
***3***停車場設計。利用陶瓷元素來打破停車場的單調性,例如用陶瓷材料做的雕塑或小品作為停車場標識,使陶瓷文化魅力在建國瓷廠的每一個角落散發出光芒。
***4***整體綠化。建國瓷廠的綠化非常欠缺,應增添景觀綠化,而景觀效果的好差主要在於各類植物的選擇和配置,根據植物的季節性特點及不同植物的花期進行層次配置,使花期交錯,使得建國瓷廠“四季如春”。
***5***公共設施的創意設計。建國瓷廠內的公共設施的設計應集功能與陶瓷藝術審美為一體,陶瓷材料的垃圾桶、路燈、座椅等,是展現建國瓷廠深厚文化內涵必不可少的細節。
***二***從經濟、旅遊業角度進行內部調整
***1***增添其他類陶瓷展廳、店鋪。建國瓷廠應添設多元化的陶瓷藝術店鋪,包括陶瓷紀念品店鋪、陶瓷首飾店鋪、陶瓷DIY體驗館、特色陶瓷展廳等多類店鋪。政府應實行招商引資的政策,不斷擴張建國瓷廠內的商業空間。
***2***增添休閒餐飲娛樂區。除去陶瓷文化觀光場所,建國瓷廠應多添設休閒餐飲區域,而此類店鋪則應結合陶瓷文化元素,開設成為陶瓷主題餐廳,陶瓷主題旅館等具有陶瓷文化氣息的休閒場所。
***3***多做陶瓷文化活動。每一個文化旅遊景點都不單單是外在的、表面的熱鬧與繁華,而是由長期的文化積澱而形成魅力。建國瓷廠的藝術家和手工藝者們應抓住每一個機會,多做展覽等其他類陶瓷文化活動,從文化內涵上來增加建國瓷廠的競爭力。
四、建國瓷廠規劃與改造的長遠意義
建國瓷廠的再規劃設計,不僅是對建國瓷廠歷史的傳承,也是對建國瓷廠內涵的一次提升。從長遠角度來看,建國瓷廠將是未來景德鎮旅遊的重點去處,這是對景德鎮旅遊文化的一次新開闢,對瓷都的經濟將產生一定的效益,而對於建國瓷廠以及建國瓷廠內的藝術家們來說,建國瓷廠的改造,也將為他們帶來更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