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旅遊管理畢業論文

  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高校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討

  目前,我國還是應試教育為主,學校檢驗學生的標準也是以成績論英雄,因此,教師一直重點培養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給學生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很低,但是,旅遊管理專業畢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就業企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高等院校一定要認識到實踐教學對學生以後發展的重要性,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分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辦法。

  一、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意義

  實踐教學是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重要教學內容,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下面,我具體介紹一下實踐教學的意義。

  1.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本科學生動手能力差是普遍現象,因此,學校開設實踐教學是教學發展的必然需要,是解決學生動手能力差問題的本質要求,學校只有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學生才能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中做到遊刃有餘。

  2.有利於培養學生產生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是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具有的一種意識,它是需要學生通過實踐課程學習才能體會到的。當學生開始學習旅遊管理專業時,學生就已經接觸了實踐教學內容,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見習或者實習就慢慢養成了服務意識,他們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性質,瞭解到這個行業的本質,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產生服務意識的唯一途徑。

  3.有利於培養學生掌握多種基本技能

  旅遊管理業是一門特殊的服務行業,它需要學生掌握多種技能。例如:英語口語能力;普通話口語能力;旅遊景區知識等。而旅遊管理專業是面向全國招生的專業,各地區學生的英語口語和普通話能力都不相同,這就需要高校加強培養,因此,實踐教學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掌握各種基本技能。

  二、旅遊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旅遊管理專業開設時間尚短,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1.高等學校教師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的發展,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有了進一步提高,但是,我們卻要認識到,旅遊管理專業還是服務性行業,它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很快,旅遊行業急需專業的旅遊管理人才,但是旅遊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卻很低,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說明了高校教育的缺陷。據有關資料證明:對我國16個重點旅遊城市的人才市場進行統計,旅遊管理人才缺少比例佔16%,而當地很多旅遊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這種現象說明了這些畢業生沒有達到旅遊企業的崗位要求,旅遊企業不是不缺人,而是缺少高質量的旅遊管理人才。後來,我們又對瀋陽、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旅遊企業進行調研,結果發現,有近85%的企業認為旅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不僅動手操作能力差,而且好高騖遠,人才流失嚴重。可見,高等院校一定要認識到旅遊行業的性質,認清人才培養的目標,否則,人才供應和市場需求脫節不僅給畢業生帶來嚴重的難就業問題,更會影響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

  2.實習教學沒有產生應有的學習效果

  有些學校認識到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他們把實習教學當做實踐教學來進行安排,給學生的思想認知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大多數學校安排學生去旅遊企業實習,這些旅遊企業基本會把擦桌子、掃地、客房服務等工作安排給學生,這些工作枯燥乏味,根本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旅遊專業的認知會產生偏移,他們對本專業的抵制情緒會增加,這不僅影響了實習的效果,也會影響學生的就業。也就是說,實習教學只能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內容,卻沒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這就造成學生的認知出現偏差,會對他們的就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3.技能培訓課時安排過多影響了學生其他實踐課程的學習

  旅遊管理專業教師認為實踐教學就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過多的增加學生技能培訓的課時,而技能培訓課時過多就會造成學生其他實踐課程時間減少,必然會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旅遊專業,其技能培訓內容較少,其他專業學生經過簡單培訓都可以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這對本專業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衝擊,再加上一些高校缺少專業的教師來進行教學,更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有大幅度的提高,學生專業能力較低成為了普遍現象。

  4.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了實踐教學的開展

  由於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是難以衡量的,所以,本科學校一直認為實踐教學不屬於知識教學內容,實踐教學不適合本科學生的學習,這種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都知道本科教育也是為了培養人才,儘管實踐效果難以考核,但是它是學生成才的重要內容,如果只為了考試而進行教育就會完全違背了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完善旅遊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有效辦法

  1.加強對學生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

  旅遊專業對學生外語口語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實踐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加強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多倡導學生多收聽英語歌曲和觀看外國電影,讓學生多與國外學生交朋友發郵件、打電話,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口語能力。

  2.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

  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由於本科學校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許多學校的旅遊專業對實踐課程安排的很少,這樣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改變這一現狀,增加實踐課程的課時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

  3.讓實習見習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實習和見習是學生學習環節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有利於學生以後的就業。在實習中,學生會來到旅遊企業進行職業培訓,實習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以後的工作,因此,學校一定要做好學生實習見習的驗收工作,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考核,保證實習活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範文二:旅遊管理本科課程教學方法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要求有與之適應的高水平專業人才,新的市場環境為旅遊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劃定了更嚴格的標準。承擔著為旅遊業輸送人才的重擔,旅遊院校如何使自己培養的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知識,也不乏流利的語言表達技巧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技能,進入社會後能快速適應旅遊業對人才的要求,成為各部門的有生力量,是教育部門和教學工作者都需關注的問題。[1]所以,創新旅遊管理本科課程的教學方法,對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學者們在探索如何將教學的效果較好發揮的過程中,提出了課程生態觀,即從生態學角度思考課程教學問題,為我們提供了研究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新視角。

  一、課程生態觀的涵義

  1976年美國教育學家LawrenceCremin正式提出教育生態學這一概念。依據生態學的原理,《公共教育》一書中追蹤各種教育現象及其成因,尋找途徑和方法實現最佳的教育生態結構。20世紀80年代末,國外教育界開始運用生態的整體觀理論研究教育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課程生態觀的概念。所謂課程生態觀是基於生態學角度來思考課程教學問題,由於充分考慮了人與課程的關係,它更有助於課程理論自身的發展和完善,促進學生持續和全面的發展。[2]依據課程生態觀的相關理論,傳統的師生角色已落後於社會的發展,與生態化課程的理念不符合,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需要改變,更多的從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

  二、生態觀視角下師生角色的轉換

  課程生態觀的引入,是課程改革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作為課程的實施者,如何轉變觀念、更新角色,是教師考慮的問題之一:從習慣於扮演知識的傳遞者角色,轉變成為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和指導者,更充當著學生心靈的影響和激勵者。遵循生態化課程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已不適合學生主觀性的發揮,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推行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師生的傳統角色轉換。

  1、保持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按照課程生態觀的理念,課程改革中關鍵是完成教師角色的蛻變,教師不再是整個課堂的主宰,而是充當了學生求知的領航者、輔助者和參與者。另外,學生也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機械地聽講、記課堂筆記、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通過積極地參與,在課堂中及時交流,通過師生互動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效果。

  2、培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講,應該積極培養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一,由聆聽者化身為思考者。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居於主動地位,支配著整個課程教學,學生是聆聽者處於被動地位。這種教學方式經常導致學生因為追隨教師的觀點,而被迫放棄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會壓縮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學生應有意識的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程中帶著問題學習。第二,由被動接受者演變為主動的獲取者。在計算機和網路普及的時代,課堂已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他們憑藉各種媒體獲得有用資訊,改變由於資訊不對稱造成的被動局面,增加了與教師對話的機會,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育。

  3、認識生態化課程的特點

  為更好地適應生態化課程的要求,首先需要清楚認識傳統課程和生態化課程的本質不同.在清楚認識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後,教師應該調整過去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適應變化積累經驗。作為旅遊管理專業的教學工作者,在旅遊教學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樣重要,應形成服務意識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掌握。

  三、探索服務學生的新型教學模式

  旅遊管理本科教育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培養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才能不斷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養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材為基礎,藉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學生的參與和配合下活躍課堂氛圍[6]。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具體包括以下三類:

  1、案例教學法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隨堂安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旅遊業具體經營案例,組織學生髮表意見或者進行對抗性辯論,既可以深化學生對旅遊業現實情況的認識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強化了教學效果。

  2、任務完成法

  給學生安排一些課後任務,並規定完成的期限。任務具體為旅行社的市場調研、旅遊產品開發;飯店如何進行營銷宣傳等事項,還可以讓學生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動態環境進行巨集觀分析。任務完成後每個人都應提交一份任務報告,從而督促所有學生都真正參與其中。

  3、情境模擬法

  旅遊屬於服務行業,涉及到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章節內容,實現安排或隨機選擇學生來模擬旅行社或酒店的業務場景,比如門市接待,也可以是旅遊投訴處理。這種實踐場景的模擬,使學生熟悉旅遊業部門內部的業務流程,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四、結論

  課程生態觀要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首先應該重新進行角色定位;另外,學生也需要轉變觀念變被動為主動接受知識。在生態化課程環境下,教師和學生應是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方法創新的價值在於尋求有效教學方法,事實上,教師和學生都是有效教學方法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