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視訊

  日本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

  日本茶人在舉行茶會時均抱有“一期一會”的心態。這一詞語出自江戶幕府末期的大茶人井伊直弼所著的《茶湯一會集》。書中這樣寫到:“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覆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我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不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這種“一期一會”的觀念,實質上就是佛教“無常”觀的體現。佛教的無常觀督促人們重視一分一秒,認真對待一時一事。當茶事舉行時,主客均極為珍視,彼此懷著“一生一次”的信念,體味到人生如同茶的泡沫一般在世間轉瞬即逝,並由此產生共鳴。於是與會者感到彼此緊緊相連,產生一種互相依存的感覺和生命的充實感。這是茶會之外的其他場合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

  茶事的種類繁多,古代有“三時茶”之說,即按三頓飯的時間分為早茶***、午茶、晚茶;現在則有“茶事七事”之說,即:早晨的茶事、拂曉的茶事、正午的茶事、夜晚的茶事、飯後的茶事、專題茶事和臨時茶事。除此之外還有開封茶壇的茶事、惜別的茶事、賞雪的茶事、一主一客的茶事、賞花的茶事、賞月的茶事等等。每次的茶事都要有主題,比如某人新婚、喬遷之喜、紀念誕辰、或者為得到了一件珍貴茶具而慶賀等等。

  茶會之前,主人要首先確定主客,即主要的客人,一般為身份較尊貴者,像千利休之於豐臣秀吉。確定了主客之後再確定陪客,這些陪客既要和主客比較熟悉又要和主客有一定的關係。決定客人之後便要開始忙碌的準備茶會了,這期間客人們會來道謝,因為準備工作的繁忙主人只需要在門前接待一下即可。一般茶會的時間為四個小時,太長容易導致客人疲憊,太短又可能無法領會到茶會的真諦。茶會有淡茶會***簡單茶會***和正式茶會兩種,正式茶會還分為“初座”和“後座”兩部分。為了辦好茶會,主人要東奔西跑的選購好茶、好水、茶花、做茶點心及茶食的材料等。茶會之前還要把茶室、茶庭打掃的乾乾淨淨,客人提前到達之後,在茶庭的草棚中坐下來觀賞茶庭並體會主人的用心,然後入茶室就座,這叫“初座”。主人便開始表演添炭技法,因為整個茶會中要添。

  茶會通常有紀錄,紀錄的內容包括與會眾、壁龕裝飾、茶具、飯菜、點心等情況,有時還加入與會眾的談話摘要和紀錄者的評論。這種紀錄叫“會記”。古代有很多著名茶會的會記流傳下來,成為現代珍貴的資料,如《鬆屋會記》、《天王寺屋會記》、《今井宗久茶道記書拔》、《宗湛日記》等被稱為四大會記。

  日本茶道的歷史

  奈良初期***八世紀***,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將茶種帶回日本種植,同時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帶回日本。不過,品茶只限於寺院內,並未推廣到民間。

  唐代陸羽著「茶經」之後,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間,出現了文人茶。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日本流行的「團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種茶。

  製作「團茶」的方法並不難,只要把茶葉搞幹,用茶臼搗成粉末,放一點水揉成球狀,乾燥後儲存備用。

  平安中期***九世紀未***,日本廢除了遣唐使,「團茶」也因之而漸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製作方法是把精製的茶葉用茶臼把搗成粉末狀,喝的時候往茶粉內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攪均後飲用,既有營養,也具品味。

  鎌倉初期***十三世紀***,名僧榮西大師二次往中國,回日本後就開闢了茶園,並著作了「飲茶養生記」,極力宣揚飲茶益壽延年,推動了「抹茶」的普及。

  宋代開創了「鬥茶」,「鬥茶」最早是以遊藝的形式出現在文人雅士之間。「鬥茶」會的茶室一般為二層建築,當時稱作「茶亭」。客人先在樓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請,再到二樓「臺閣」鬥茶。「臺閣」四面有窗,可眺望戶外景色。室內的屏風上掛著名家的畫,屏風前的桌上鋪著識錦,上面放著香爐、花瓶和燭臺。西廂房內放置一對飾櫃,裡面堆滿奢華的獎品,勝者即可成為獎品的主人。

  「鬥茶」採用「四種十服」方法,參賽者每人飲十服四種抹茶,然後說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葉和非本地茶葉,「水品」是指沖茶所用水的水質,亦即水的出處。

  從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記中葉***,「鬥茶」的方法及茶亭幾乎完全模仿中國。可是,室町中期以後,中式茶亭遭廢除,改用舉行歌道和連歌道的會所。「鬥茶」的趣味也逐漸日本化,人們不再注重豪華,而更講究風雅品味。

  於是出現了貴族趣味的茶儀和大眾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後世稱為「品茶的開山祖」,珠光使品茶從遊藝變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歷經幾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現了一位茶道大師千利休,千利休創立了利休流草菴風茶法,一時風靡天下,將茶道發展推上頂峰,千利休被譽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絕對權威。千利休在民間的人望威脅到了當政者的權威,將軍豐臣秀吉籍口平亂,頒佈了士農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須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殺。

  千利休死後,其後人承其衣缽,出現了以「表千家」、「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為代表的數以千計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採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戶初期***十六世紀末葉***,在文人學士中掀起了中國明代開創的煎茶法熱潮。煎茶法對茶葉要求不高,只要將普通茶葉幹後再蒸,然後用手搓開,放入茶壺用滾水沖泡,將茶倒入茶碗飲用。其實當時人稱這種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則不同,是先將滾水注入茶碗內,然後把茶葉放進去飲用,現代人統稱為煎茶。由於煎茶方便,又不受場地限制,所以現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當然,在正式茶會或接待重要人物時,仍以傳統抹茶法為主。

  千利休***1522-1592***幼時名與四郎,法號宗易、利休,齋號拋荃。傳說祖父千阿彌曾是室町幕府的文化侍從,父與兵衛經營水產批發,是頗有勢力的商人,利休少年時使熱心於茶道,先拜北向道陳為師學習書院茶,後經北向道陳介紹拜武野紹鷗為師學習草菴茶。利休繼承茶人蔘禪的傳統,參禪於笑嶺宗欣,24歲的時候獲得“宗易”

  道號,天正2年***1574年***作了織田信長的茶頭***茶道侍從***。1582年,織田信長於本能寺被叛軍所殺,信長的部下豐臣秀吉在消滅叛軍後,統一了日本。利休成為豐臣秀吉的茶頭。

  秀吉掌握政權之後,為安撫天下,利用了天下首屈一指的茶人利休,利休也利用 秀吉擴大了自己茶道的影響。秀吉因為出身平凡,十分希望能得到已經成為傀儡的天 皇的承認。天正13年***1585年***,秀吉終於得到天皇授予的“關白”***天皇的執政助 理***的官位。為此,秀吉舉行了宮中茶會,利休是此次茶會的指導。“利休”就是在 這次茶會中由天皇賜予的道號。兩年後,秀吉為安撫民心,與利休合作在京都北野的 松林裡舉行大茶會。凡熱心茶道者不問地位貧富均可參加,若拒絕出席,則往後不許點茶。北野大茶會參加者超過800個茶席,有力地推動了日本茶道的普及。

  利休的茶道晚年更趨古樸簡約,用魚簍做花瓶,用竹子做放茶釜蓋的墩,喜歡粗糙而形狀不整的陶茶具,令秀吉十分反感。而秀吉特製黃金茶室,黃金茶具,炫耀名貴茶具,也引起利休內心的鄙視。天下平定後,秀吉對利休的需要減少,而利休的名聲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秀吉。秀吉終於尋機賜利休一死。起因是利休為京都大德寺進獻了一座山門--金毛閣。大德寺為表謝意,提議在金毛閣上為他立像。秀吉因此大怒:難道要什麼人都從你的草鞋下過嗎?利休大罪難逃,被令切腹自盡。1592年2月28日,雷鳴電閃,大雨冰雹傾盆而降,在三千名武士的守護下,利休成為不歸之人。

  利休之死標著茶道草創期的結束。利休的茶道並未因此衰落,而是更加興盛。他死後第二年,秀吉因為寂寞而召回被流放的利休的次子少庵,命他復興利休的茶道。他的後代開創了裡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等流派。三千家幾百年來一直是日本茶道的棟樑和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