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應用論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程序的不斷加快,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初中數學課件設計與應用研究 》

  摘要:在當前的教學中,課件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它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易於理解.教師可以藉助課件使講課變得更加清晰明朗,學生學起來也更加輕鬆自如.課件是多媒體技術進入教學領域後誕生的產物,凝聚了教育工作者大量的心血.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對於課件的使用也非常頻繁.那麼到底該如何科學地設計我們上課所要使用的課件,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又存在哪些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進行一定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件;設計;應用

  一節高質量的、現代化的初中數學課離不開課件的使用,為了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首先要保證所使用的課件的質量要過硬,以此課件為基礎的數學課才能井然有序,內容充實.教師最好能夠自己設計、製作課件,不要為了圖省時省力而到網上下載或者借用同事的課件.因為每個班上的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課件也要有針對性,要對自己班上的學生有所幫助.而且教師自己製作的課件,在使用的時候也更加得心應手,因為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很多想法在製作的時候融入其中.

  一、對於課件的認識

  為了讓教師更好地使用課件,進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先應該明確課件的含義.很多教師對於課件的理解不夠全面,單純地將它當做一種教學的工具,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就比較刻板,沒有什麼創新,所發揮出來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課件除了是一種教學工具之外,它本身已經成為現代教學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就是課件,教師和學生都很依賴它.它可以稱之為是教師的助手,課堂上的第二位教師.很多教師無法講清楚或者是講漏的知識點,課件都能予以幫助.它能很好地補充教師在教學上的不足,讓教學變得更加細微,減少學生的聽課疑惑.

  課件都是在課前製作的,所以課件也是一種電子版的筆記,可以讓教師把對課堂教學的安排融入進去.確實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都和課件結合得比較緊密,按照課件的內容逐步展開教學.當然課件可以用來代替教師上課時部分的板書內容,電子形式的內容展示往往要比教師自己板書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電子課件的內容經過整理,對學生來說還是一份上好的課堂筆記.整體的知識脈絡結構清晰,簡明扼要,很適合在聽課的同時進行記錄.由此可見,課件絕不是簡單的教學工具,它能在數學教學的各方面為我們提供有力的幫助,而這要建立在教師對課件的充分認識上.

  二、課件的設計與製作

  課件的設計與製作在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一定要用心準備,否則很難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表述清楚.有些教師喜歡在網上找上課需要的課件,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應該儘早改正.因為別人製作的課件不一定適合自己的教學需要,而且教師對於這些課件的理解肯定不能十分的到位,這就容易造成上課講解得不流暢、講課內容與課件的配合不協調等狀況,這些都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在設計課件的時候,教師需要緊密地結合教材,將教學重點在課件中重點體現出來,引起學生的關注.其次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件.再者教師要將自己的教學特點在課件中體現出來,也就是要讓課件符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方便在使用的時候更加自如.比如在製作關於《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節課的課件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數學水平和學習能力.如果班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較好,理解新知識的能力強,那麼教師就可以把課件製作得簡要一些,主要是為了教學使用方便.反之教師也要有相應的調整,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儘量將課件製作得詳細一些.

  製作一份優質的課件是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學習的技能,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幫助教師完成這個任務.而且製作課件質量的好差,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好差,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多花時間,多花精力.

  三、課件的實際應用

  在有了優質的課件之後,教師還要掌握有效利用課件的方法,否則無法發揮出精心製作的課件的作用.從上文中所講的課件的幾種含義中可以總結出關於課件的幾種基本用法:課堂教學計劃、課堂內容的載體、教師的板書、供學生參考寫課堂筆記.除了這些其實課件還可以在複習的時候拿出來用,它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複習提綱,學生可以參照上課時所用的課件,找出每章內容的重點,回憶起教師當時講課的內容.

  在使用課件的時候其實有很多技巧,最常見的就是用課件代替一些板書的內容.尤其是像《軸對稱》,《投影》等一些有很多圖形教學的章節,教師可以藉助課件給學生展示一些圖象、演示過程,這樣可以省下很多的課堂時間,用於講解知識點.而且這些通過電腦演示的內容要來的更加形象,方便學生的理解.像一些統計方面的教學,既要有大量的計算,又要有繁瑣的製圖,完全沒有必要花很多時間教師親自演示,這些只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就行了,演示可以在課件中體現.

  課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在已經非常普遍了,但這不意味著這種教學方式已經成熟.可以看到有很多教師對此其實不得要領,有很多細節沒有在意.教師首先要正確地認識課件,再自己完成課件的設計和製作,才有可能在教學的時候用好課件.而一些關於課件的使用技巧,則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慢慢摸索、掌握,這樣才能讓課件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軍,王祿華.淺談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數學方法[N].***期刊論文***-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100***6***.

  [2]劉菊芬.改善數學提問方法提高學生解題能力[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2***.

  篇二

  《 初中數學幾何畫板教學分析 》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幾何畫板成為數學課堂中一種非常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對幾何畫板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幾何畫板;應用

  幾何畫板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以其自身的優勢在數學課堂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

  一、巧妙運用幾何畫板,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傳統幾何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幾何圖形,然後通過推理、驗證、在黑板上畫線等方式,來驗證邊、角、線段之間的關係,這樣的過程實際上是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沒有真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更無法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直觀、生動的印象,只能提高几何知識的抽象性,讓學生對幾何敬而遠之,極大地壓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時,其中對於旋轉性質的探究,有些教師先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動手操作:先在硬紙片上挖出一個三角形的小洞,再挖一個小洞作為旋轉的中心,然後在硬紙板下放一張白紙。第一次挖出的三角形為△ABC,圍繞中心挖掉的三角形為△A′B′C′,之後再移開硬紙板,此時要求學生探究線段OA與OA′之間的關係?∠AOA′與∠BOB′之間的關係?△ABC與△A′B′C′的形狀與大小有什麼關係?由於學生是在自主動手之後再進行度量探究的,所以中間可能會存在一定誤差,很多學生會對探究結論產生懷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與幾何畫板軟體,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先是用三角形工具構造一個三角形△ABC,再畫出一個點O,將△ABC圍繞點O旋轉任意角度得出另外一個三角形△A′B′C′,之後藉助度量工具將線段長度和角的度數度量出來,最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對旋轉的性質進行總結歸納,最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精確繪製幾何圖形,充分展示幾何內涵

  由於幾何畫板所做出的圖形具有很強的動態性,並且能夠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幾何各個要素之間的精確關係,並且對數學知識和本質內涵進行精確的表達,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資訊科技素養,善於運用資訊科技實施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二次函式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二次函式的頂點、開口方向、對稱軸等要素的變化,需要黑板上畫出拋物線的影象,並進行理論方面的講解,還要畫出各種不同的交叉圖形。但是由於圖形的抽象性和靜態化,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與消化。此時,如果藉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則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用動態圖形將拋物線形狀隨著係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清晰呈現出來,從而降低知識的難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操作,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引入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數缺形時少直覺,形缺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思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思想,在眾多數學思想方法中,數形結合為重中之重,無論在函式部分還是幾何部分都有著非常重要的體現。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利用黑板作圖法實施數形結合思想的匯入,但是黑板作圖呆板無趣,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資訊科技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幾何畫板,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數形結合思想的平臺,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之感。運用幾何畫板,可以測量各種數值,展示各種函式運算。當圖形發生變化時,可以將與之相對應的資料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藉助幾何畫板可以為數形結合思想提供便捷通道,不但能夠繪製圖形,還能提供動畫模型,為圖形的變化增加動感因素,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便於學生找到解決方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解決“二次函式y=ax2+bx+c的影象”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藉助幾何畫板向學生說明y=ax2、y=ax2+k、y=a***x-h***2、y=a***x-h***2+k等函式影象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順利解決疑惑與問題。

  四、加強數學實驗教學,鼓勵學生自主研究

  幾何畫板是一種簡單易學的操作軟體,教師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教會學生使用幾何畫板,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並在操作過程中觀察、發現、感受、驗證,促使學生在“做中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教師要積極打造適合進行實驗的環境,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現行數學教材中,幾乎每個章節都設定了數學實驗,而數學實驗則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例如,先用幾何畫板畫出一個任意三角形,再畫出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並說出其中的規律,之後再拖動三角形其中一個頂點隨意改變三角形的形狀,看看這個規律是否發生改變。通過自主動手探究的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找到樂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總之,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幾何畫板的優勢和作用,並熟練掌握幾何畫板的操作應用,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有效地應用幾何畫板,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雲飛.淺談幾何畫板在函式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資訊化,2012***8***.

  [2]胡廣斌.巧借幾何畫板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J].改革與開放,2012***14***.

  [3]吳紅軍.“幾何畫板”在初中代數教學中應用例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4***6***.

  [4]王潔.幾何畫板在數學課堂上的應用例項[J].新課程學習:中,2013***12***.

  [5]徐東.“平移”的教學分析與教學策略——用幾何畫板優化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4***1***.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