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數學教育畢業論文題目

  小學數學教育與資訊科技的融合,是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小學數學教育畢業論文有什麼選題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推薦,一起看看吧!

  

  1 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

  2 福建小學地方性課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課的構想 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4 廈門市家校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5 新課程背景下的文字解讀

  6 淺談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7 美國小學教師教育的基本特點及啟示

  8 小學習作評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現狀的分析及其啟示 10 中美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定的比較及啟示 11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教師的審美素質

  12 資訊科技與小學課程整和的問題與對策

  13 集美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調查研究 14 試論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特點及其培養

  15 當前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與矯正

  16 不同家庭結構對兒童個性的影響

  17 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策略研究

  18 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19 網路成癮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

  20 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初探

  21 試論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 22 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2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個性形成的影響

  24 關於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感調查研究 25 當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6 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27 新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誤區初探

  28 淺析中國現代母親教育

  29 關於課堂提問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的思考 30 傳統個別化教學與網路個別化教學之比較

  31 福建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班學生職業意識初探 32 廈門市小學生課餘培訓調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師的成長策略

  34 淺談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策略

  35 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36 臺灣“感恩教育”教學範例闡析

  37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課堂教學 38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探究

  39 淺析當前教師評價體制

  40 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的策略

  41 小學教師教學語言現狀調查與分析

  42 重塑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

  43 淺談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44 論推廣少兒經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敗關鍵

  45 放飛語文課堂 開闢求知天地

  46 “任務驅動型”口語交際教學模式的構建

  47 中國畫與西方繪畫的造型之比較

  48 小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

  49 中美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的比較分析與啟示

  50 臺灣電視節目對大陸中小學生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以廈門市翔安區為例

  51 小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新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2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誤區初探

  53 廈門市民辦小學現狀調查與研究

  54 新課程背景下討論法的探索

  55 關於小學生視野中優秀教師的調查研究

  56 小學教師“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能力的研究

  57 感悟:詞義教學的新策略

  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較及思考

  59 小學科學教學中“有結構材料”的研究

  60 大學生團體心理諮詢內容分類研究

  61 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的應用與設計

  62 農村小學開設科技活動課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區為例

  63 21世紀中小學健康教育新思考

  64 新時期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初探

  65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66 小學古詩教學要加強審美教育

  67 資訊時代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

  68 淺談小學科學課科學探究活動的現狀和策略

  69 關於小學口算教學的幾點思考

  70 臺灣小學教師教育的優勢及其啟示

  71 小學數學生成性課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72 小學生家庭作業佈置的誤區及改進策略的研究

  73 資訊科技條件下小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74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誤區及對策

  75 小學生數學建模能力培養策略

  76 教育資訊化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77 試論當前小學的科普教育

  78 小學生課外閱讀策略探究

  79 試論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80 試論金庸武俠小說對小學生的影響

  81 淺談網際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82 高等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和發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小學教師素質之見

  關於小學數學教育畢業論文範文

  論文摘要:心理學把興趣定義為,人對認識和活動的需要的情緒表現,是積極探索事物的認識傾向。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物、東西產生了好感、興趣,才會主動地、積極地探索、學習。包括在學習上,小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學習效率更高。為此,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並探討了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缺乏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的策略。

  論文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

  興趣使人的活動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達爾文在總自己的成功時曾說過:“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後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了解任何複雜的問題和事物。”它將意味著學生接受、喜歡並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調動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一、當前小學生語文學習現狀的分析

  1.學習效率不高

  當前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不高。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時,發現有時無論怎樣引導學生,學生的學習效率始終不高,比如小學生不肯多看書,不願意看課本,語文成績提不上;學生不認真聽講,導致的課堂作業錯誤率高;小學生一遇到背誦的課文,就會特別痛苦,學生更多的是為了去完成教師佈置任務而去死記硬背,並沒有真正領會其中的情感等。這些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歸根於教師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從過去傳統的“填鴨式”、“滿灌式”中跳躍出來。教師站在講臺上聲嘶力竭、口若懸河、自我投入的上課,教師講的辛苦,學生聽的疲憊。如果教師僅僅是為了上課而上課,為了教學而教學,這種單調枯燥、缺乏趣味的教學使得學生心生厭惡,又怎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呢?

  2.小學生不喜歡語文學科

  當前小學生愈來不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已成為普遍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小學生從進入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語文。從最初的漢語拼音、生字詞到後來的語法、修辭手法、寫作等基本的知識。這些內容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其二、繁重的課業負擔。我們不難發現,每天放學路上都會見到揹著沉重書包的小學生,每學習一篇課文,就要抄寫很多遍的生字詞,詞語解釋,還要背誦篇幅長的課文、古詩詞、名人卡片等等。在他們意識里語文實際上便成了一門抄寫量和記憶量機械化的勞動過程的學科。但是繁重的作業量與學習效率不成正比。這種果,學生不僅不會理解教師的用意,反而會對語文學習產生牴觸情緒。

  二、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

  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有諸多方面。因此教師在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之前,首先要了解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以下簡要的分析並探討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枯燥單調的傳統教學方式

  新課程指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人,是獨立自主的人,他有主體性,他對自己的活動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秉承著教師講、學生聽的原則,教師死板僵化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的接受知識。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注重自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培養。例如在《螞蟻和蟈蟈》一課,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認讀並理解生字詞,並且理解寫作的背景。而沒有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來激發學生懂得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的情感。教師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死記硬背、蒼白無力的教師語言藝術等等這些傳統的教學方式磨滅了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索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是“獨奏者”,而是起到了“伴奏”和研究的作用。實施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不應是教師一言堂,而應是彰顯學生主體意識的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只應成為教學過程的伴奏者。傳統教學把教師看做課程的實施者,新課程更強調教師是構建新課程和實施新課程程序中的“行動研究者”。

  2.學生語文基礎差,缺乏學習自信心

  小學生語文基礎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個人認為很大一方面是教師的因素。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接觸語文,語文教師應該給孩子打好紮實的基礎,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好感。加上很多學生存在偏科現象,這些原因導致學生語文基礎差。語文成績考不好,面臨教師的談話、家長的斥責、同學的嘲笑,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對語文這門學科學習不自信,導致小學生學不好語文和缺乏學習興趣的關鍵原因。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它是支撐我們奮進的動力。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常常做什麼都不順利和成功。小學生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小學生缺乏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便缺乏探索知識的動力和興趣。

  3.語文教科書內容缺乏趣味性

  當前小學教科書內容的編寫枯燥,缺乏趣味性,甚至有的學習內容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還有的知識不能融入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小學四年級有一篇課文《田忌賽馬》,雖然課文內容不是特別的難,但是孫臏狡猾刁鑽的詭計對小學生不能產生正面的教育意義。而且這篇課文的編寫出現歷史性的錯誤,齊威王中的“威”字,是一種諡號,人們對他死後的稱呼,但是文中多次出現齊威王。所以這樣的文章是不能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

  三、激發和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

  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有句話:“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1]孔子的這番話告訴我們:想要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就要熱愛學習。在同樣的學習環境下不同的學生學習效果也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學習者的自身因素,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了興趣,這門學科就學得比別人好。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怎樣激發和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小學生喜歡語文這門學科,而不是一種的強制的學習,避免陷入教師無效的教學、學生低效率學習的困境中呢?根據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做出簡要分析探討後,以下介紹了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的幾點做法: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古語道“嚴師出高徒”,而新的教育理念已經使師生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新型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的良好師生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積極的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揮。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應該做到:

  ***1***尊重和理解學生

  首先,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人格。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是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比如:小學生考試沒考好,教師不應該挖苦或諷刺學生。在人格上小學生和教師是平等的,他也是人,是鮮活的的個體,他也有自尊心,教師應該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另外,教師還應該理解學生。與人相處我們經常說要“換位思考”,教師也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苦衷、難處、需要、想法等等。比如當學生有想玩的需要時,教師應該開展一些積極、豐富的活動。當教師做到真正的理解小學生時,教師和學生才能達到共鳴,成為真正的好朋友。

  其次,教師應該尊重小學生的個性。每個小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經歷中所形成的個性會存在差異,就好比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

  ***2***關心和寬容學生

  小學生每天在學校學習和生活,除了同學那麼教師就是他接觸最多的人。由於小學生判斷能力、理解能力、辨識能力都不高,所以教師應該多關心小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盡心幫他們解決學習上的障礙、生活上的煩惱,同時學生就會親近你、喜歡你。教師還應該學會寬容學生,在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那麼教師不應該嚴厲的批評、呵斥、甚至辱罵學生,而應該虛心的指導、糾正錯誤。犯錯誤並不可怕,人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是小學生呢,關鍵是教師應該清楚學生犯錯誤的原因並想出問題解決的辦法。因為教師的智慧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

  ***3***加強與學生的交往

  我們經常會“愛屋及烏”,那麼小學生也不例外。當一個小學生喜愛這位老師,那麼他也會喜歡聽這個老師上的課。為了讓學生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就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增進情感,從而建立良好師生關係,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從喜歡這位老師開始。當師生之間建立了和諧融洽的友好關係,學生才會主動地接受這門學科。因此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建立友好的關係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完成教學任務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小學實習期間,我的指導老師任教三個班的語文課,同時她又是二班的班主任。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二班的平均成績明顯的高於一班和三班的。這是因為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他與二班學生接觸更頻繁,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學習上給予指導、鼓勵,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2.注重課堂教學方法

  ***1***重視匯入環節

  常言道“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2]匯入環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第一環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不同的題材設定不同的匯入語。一個良好的匯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望和興趣,並且為一堂語文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那麼所謂求知慾是指一種強烈要求得到滿足的慾望。小學生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他們希望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應利用這個特點不斷的擴大自己的知識量,在課堂中充分的滿足小學生的需求。匯入的方法有很多,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談話進行匯入。例如在《荷葉圓圓》一課,在上課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說:“ 小朋友們,夏天到了,老師帶領你們去一個很美麗的地方,這是哪兒呢?是啊,這就是美麗的荷塘。那麼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優美的散文詩《荷葉圓圓》。”教師可以通過輕鬆的談話匯入引出課題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不是平鋪直敘的直接進入主題。教師還可以運用謎語匯入,例如《小露珠》一課的匯入,教師說:“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謎語,你們開動聰明的腦袋來思考這到底是什麼呢?閃亮透明小圓球,不大不小像豆豆。夜裡來,天明去。又爬又滾真頑皮。你們猜它會是什麼呢?”教師可以通過

  謎語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匯入,例如:還是教《小露珠》一課時,可以先播放兒歌《小露珠》,用歡快活潑的歌聲把學生帶入到輕鬆、歡樂。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這樣便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課文的學習中,容易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激發情感共鳴。

  ***2***運用優美語言

  語文是一門講究語言藝術的課程,它不同於數學、英語等學科。語文老師實際上也就是一位語言大師。作為一位語文老師一定要體現出課堂語言的準確、精煉、風趣、機智、優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藝術,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運用優美的課堂語言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染力,也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3***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主要還是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方式。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沒有哪個小學生喜歡一板一眼、死氣沉沉的課堂。想要活躍課堂氣氛,使得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單一,要根據不同課文、不同情境組織豐富多變的教學形式,力求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增加遊戲環節、幽默機智的教學語言等等,通過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課堂富有靈氣,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4***藉助多媒體豐富教學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概念的掌握、對事物的理解、對問題的解決等都還處於直觀形象水平。處在這一水平的學生只能對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徵或屬性進行概括,他們更多地注意事物的外表屬性及實際意義。而語文這門學科就其本身來說是一種語言性的研究,對於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僅僅是書本的文字教學,那麼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感到難於理解、枯燥乏味。根據小學生直觀形象佔優勢的這一特點,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採用直觀形象教學,不僅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變得生動、趣味性,將抽象、難於理解的問題變得具體、易於理解,而且豐富教學,提高了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人造發光植物》一課時,針對課文中發光植物的培植過程比較抽象,難於理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阿凡達》中發光植物的片段和發光植物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來更好的瞭解發光植物。

  ***5***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植物需要施肥、澆水,才能長得更加茁壯,就好比學生需要被教師表揚和鼓勵一樣,才能更充滿自信心和勇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它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一般喜歡錶揚優等生或者是聽話的學生,而忽略了那些後進生和調皮的孩子。語文後進生,雖然在學習語文時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也會有閃光點。教師的批評遠不如表揚的效果更好。如果教師採用批評手段去教育學生,久而久之他會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學不好這門學科,放棄甚至討厭這門學科和教師。例如:某個學生這次語文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教師不應該嚴厲批評他,追究他為什麼考不好,而應該幫他分析這次考不好的原因,哪些是薄弱環節,並鼓勵他:“雖然這次沒有考好,但我們接下來再接再厲,爭取下次進步。而且你的字寫的特別工整,說明你的態度很認真”。所以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無疑都是一種催化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注意表揚和鼓勵的尺寸,把握好表揚和鼓勵的度,是適當而不是過度。如果是過度表揚的話,不僅不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而且會造成學生自負、驕傲、不思進取的現象。

  3.在活動中發展小學生興趣

  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興趣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只有在活動中才能讓小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學校和教師要為小學生創造多種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興趣。

  ***1***課堂中充分讓學生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調動一切積極手段,讓小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活動,開動頭腦,手腦並用,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是提高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小露珠》一課,教師自制的小露珠、小蜻蜓、小青蛙的頭飾,通過讓小學生佩戴頭飾,把自己當作小動物和小露珠進行對話,不僅讓學生玩的開心,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同時也在互動中培養了小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的興趣。

  ***2***課外活動

  語文源於生活。教師應讓學生走到生活中,感受到身邊的一花一草,這是語文的真諦。並不是說僅僅侷限於教師教學生認識漢字、會讀會背文章、會考試,語文教學就算成功了。

  學校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各種有趣的遊戲、參觀、比賽、遊覽、訪問、公益等活動,並且把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合起來,為學生開展一個廣闊的天地,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興趣。例如,為了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果單從語文書本上的文字內容來教育,那麼會顯得蒼白、沒有強大的力量。這時學校或者語文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小學生去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通過這次參觀讓學生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愛國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做起等。

  四、總結

  總之,對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應引起語文教師和從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只有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效果好,學生的學習效果好。

  致謝:

  我的大學生涯最終以一篇畢業論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要衷心的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曹樹老師,從剛開始的不知如何下筆到一稿、二稿這樣反覆幾次的修改,在曹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才順利的完成了《淺談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這篇論文。就像是自己親手種下的一棵小樹苗,從施肥、澆水、鬆土這樣一系列的培育之後,看著它茁壯長大。因此我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和成就感。

  同時也感謝這幾年來我所有的任課老師、我的班主任以及大學同學和室友的幫助。我希望你們今後的生活、工作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馮培剛。淺談小學語文的興趣教學。學週刊[J],2012:180

  [2]廖滿芬。靈活教學,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學週刊[J],2013:29

  [3]郭葉坤。利用多媒體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教育與職業[J],2008:4

  [4]和小燕。語文興趣重在培養。現代教育科學[J].2009:145

  [5]田紅梅。如何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考試周刊[J],2010:64

  [6]吳亞莉。淺談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學苑教育[J],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