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首要途徑和開端,也是有目的地、有計劃地用感官來考察現象、認識事物積累知識的基本方法。科學是以實驗方法為研究手段的一門自然學科。對於學生來說,觀察科學現象就是利用自己的感知器官或藉助於儀器對科學現象進行有目的地感知活動,通過觀察能夠理解和掌握科學現象的本質。觀察能力強弱是學生科學學習優劣的重要因素,在現行初中科學教材中,演示實驗、課外實驗與製作、學生實驗等,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有著豐富的內容,適用於。科學教學中,是科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不僅關係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還關係到學生將來從事任何工作的效率高低。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初中科學教師必須重視的一項任務。
        一、從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
        興趣是學好科學的前提,是發展能力的基礎。在初中科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使學生養成樂於觀察、勤於觀察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觀察潛能。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抓好學生好奇心的心理特徵,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做好學生觀察實驗。但在觀察實驗中,對許多實驗現象,如果不加以指導,常常會造成有的學生沒有目的、漫不經心的觀察,他們只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刺激的科學現象,而忽視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內容。因此,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重點、有目的地觀察實驗。
        二、傳授科學的觀察方法
        實驗觀察是一種有目的地、有計劃地認識活動,它不同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周圍環境的觀察。 
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時帶有強烈的好奇心,在觀察時對千變萬化的科學現象往往重視顏色、狀態的變化,目的不明確,不分主次,有時甚至忽略了對本質現象的觀察。因此,在實驗前,先要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明確觀察目的。如果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目的不明確,即使觀察到了現象,也不一定能準確描述現象的特點,當然更談不上進一步根據實驗現象去思考教學目的所要求的科學概念、理解科學基本原理、掌握科學知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觀察效果,就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方法。
        我們常用的觀察方法有全面觀察法、比較觀察法、主次觀察法和重複觀察法。全面觀察法是指對反應物和生成物及其變化和結果,以及實現變化所使用的儀器都要進行觀察;只有全面觀察,才有助於獲得完整的感性認識。比較觀察法是對同一物質在不同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對比。主次觀察法是根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內容分清實驗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這樣才不致於忽略實驗的主要現象。重複觀察法即對那些稍縱即逝的實驗現象,在實驗前就需要有周密的觀察計劃,若沒有計劃就會失去觀察的機會。
        三、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觀察能力
        學生在掌握了科學的觀察方法之後,在平時的演示實驗中,學生逐步掌握觀察方法,能夠分清實驗中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瞭解不同實驗的觀察重點。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會自己找出觀察重點,讓學生自己設計觀察提綱,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並養成及時準確記錄現象和資料的習慣。教師還應當佈置一些家庭實驗,家庭實驗原理簡單、操作方法簡便、現象明顯,適合學生獨立操作、觀察。因此,鼓勵學生勤於動手動腦,做好家庭小實驗,既能開闊學生的觀察範圍,又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總之,科學實驗是為學生學習科學提供感性認識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科學實驗教學中的一項長期而細緻的工作,是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和必然要求,對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學習能力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系統培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