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樹說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此篇寫法與作者的《醫戒》略同,詳於敘事,略於議論,皆以親歷之事,引出深刻道理,文字樸實 。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移樹說文言文原文
移樹說
作者:李東陽
予城西舊塋久勿樹。比闢地東鄰,有檜百餘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種樹者曰:“我能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請試,許之。
予嘗往觀焉。乃移其三之一,規其根圍數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繩繞其根,若碇然,然其重雖千人莫能舉也,則陊其坎之稜,絙樹腰而臥之,根之罅實以虛壤。復臥而北,樹為壤所墊,漸高以起,臥而南亦如之。三臥三起,其高出於坎。棚木為床橫載之,曳以兩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數。行數百步,植於墓後為三重。閱歲而視之,成者十九。則又移其餘,左右翼以及於門。再閱歲而視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於是幹條交接,行列分佈,鬱然改觀,與古墓無異焉。夫規大而坎疏,故根不離;宿土厚,故元氣足;乘虛而起漸,故出而無所傷。取必於旦夕之近,而巧奪於二十餘年之遠,蓋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爾。
予因嘆夫世之培植人材,變化氣習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幾何不為君子之歸也哉?族子嘉敬舉鄉貢而來,予愛其質近於義,留居京師,與之考業論道,示之向方,俾從賢士大夫遊,有所觀法而磨礪,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業並進,再詘有司,將歸省其親。予冀其復來,以成其學,且見之用也,作《移樹說》以貽之。
——選自嶽麓書社排印本《李東陽集》
〔明〕李東陽
移樹說文言文註釋
***1***予城:指作者故里湖南茶陵。舊塋:祖墳。
***2***比:近來。
***3***盈拱:合抱。
***4***規:環繞樹根劃定所掘坎穴之面積。
***5***坎:掘土成坎,用作動詞。
***6***碇***dìnɡ***:停船時用以沉落水中的石塊,類今之錨。
***7***陊***duò***:毀壞。稜:指土坎之類某一邊。
***8***絙***ɡěnɡ***:大繩。這裡作動詞,指以詞捆縛。
***9***填。虛壤:所挖的浮土。
***10***棚木:架木。
***11***曳:牽引。
***12***翼:協助。
***13***百武:百步。
***14***門:指墓門。
***15***爾:通“耳”。
***16***鄉貢:即鄉試,錄取者為舉人。
***17***方:正道。
***18***觀法:觀摩,效法。
***19***聚博:積學博識。
***20***詘***chù***:通“黜”,擯退不取。有司:指考官。[1]
***21***可:約,將近。
***22***俾:讓。
移樹說文言文翻譯
我家的城西舊墳無高木已久。近來拓地於東鄰,有檜柏百餘株,大的合圍,高約二三丈。我為它們長在不相稱的地方而可惜。有一個種樹人對我說:“我能夠替大人移植。”我說:“你真能夠做得到麼?”他請求試試看,我答應了他。
我曾經去觀察過。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環繞樹根周圍幾尺,中留原土。四周都挖了坑,挖至根腳而止。用繩繞著樹根,就像系碇那樣,但它的重量雖千人也拿不動,便敲掉樹坑的邊角,將繩子縛住樹腰而平放下來,樹根的縫道里放著鬆泥。再朝北平放,樹身之下用泥土充墊,逐漸高升,朝南放時也是這樣。三放三起,樹便高出於坑。又以木頭搭成床棚橫載其上,用兩頭牛來拖,十個壯漢相幫。更粗重的樹便使用雙倍的力量。走了幾百步,在墓後種成三行。過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於是又移運餘樹,種在左右兩邊以及墓門。再過一年去看,成活的又是十分之九了。從此枝幹相接,行列分佈,氣象莊嚴與前大異,和古墓完全一樣。由於周圍大而坑疏朗,所以根不離樹;原土厚,所以元氣足;徐徐乘虛而起,所以出土後無所損傷。取之非在旦夕之間不可,而巧妙卻能超越於二十餘年之前,看來因為平日已積累了移樹的經驗,而在實踐時又很有條理的緣故罷。
我因此深感世上一些培植人材,化融氣質的人,如果都能得其道而治理,那麼,不是很快就能夠得到良好的名聲麼?族孫嘉敬因應鄉貢考試而至京城,我愛其氣質近於道義,便留他住下,和他探學論道,並指導努力之方,好讓他隨從有德才的文士們就教,有所效法而琢磨,知新而聚博。過了三年,他的志向學業都有進步,還是不被主考的試官錄取,於是打算回鄉省親。我期望他能再來京師,成就學業,並且能夠被錄用,因此寫這篇論說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