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畢業論文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是中醫各專業的基礎學科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藥脫敏食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臨床常見症狀主要有噴嚏、鼻癢、流清涕和鼻塞等,呈陣發性發作[1]。其中噴嚏以清晨和睡醒最突出,鼻塞嚴重時常可見到張口呼吸。現代病因學調查認為其發病可能與患者體質、精神因素、內分泌紊亂以及季節氣候因素變化等有關係。本病多屬於祖國醫學中的“鼻噴”、“鼻嚏”、“鼻鼽”等範疇,其病位多在肺系以及脾腎[2],發作時多因風邪外犯[3]。目前臨床中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多采用西醫西藥的對症治療為主,以抗過敏、脫敏為主,並輔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但是目前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中,由於其複發率非常高,無法單靠西醫藥控制症狀,故有必要藉助傳統中醫藥理論,進行辨證來實施食療論治,從根本上提高其治療率和減少複發率。根據過敏性鼻炎中醫臨床證型特點,依據中醫辯證理論,可從虛實兩方面進行辯證食療以及平時必要的中藥脫敏食療。以下介紹一些不同證型的食療方,以供參考。

  1虛證

  臨床中過敏性鼻炎患者多以虛證最為常見,可以發生於不同年齡段,但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居多。

  1.1肺氣虛

  本證型在過敏性鼻炎中發生率最高,患者除可見到噴嚏、鼻癢、流清涕和鼻塞等症狀外,還常有少氣乏力,稍動作則氣喘吁吁,呼吸氣促,語聲低微,面色淡白,神疲體倦,自汗、畏風,體質差,易於感冒,舌淡苔白,脈弱無力等表現。治則:益肺固表食療方1:玉屏風粳米粥黃芪12g、防風6g、白朮6g、淮山15g、紅棗5枚,生薑3片、粳米50g。先將黃芪、防風、白朮、淮山洗淨後溫水浸泡30min,然後與生薑、大棗、粳米同置鍋中,加入適量水,共煮至米爛粥成。每日晨起即可複用,本食療方對於素體虛弱,易患感冒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在不發作時期複用,可有效減少本病的發生率,亦可起到鞏固康復的效果。食療方2:黃芪黃精粥:黃芪15g、黃精10g、紅棗5枚,同粳米100g煮粥,不發作時可長期服用有效。食療方3:黃芪大棗粥:黃芪30g、紅棗10枚,粳米50g。將黃芪與大棗一起放人鍋內,加水1000ml,熬至500ml,然後加入粳米同放人鍋內,再加水至1000ml,武火燒開,文火慢燉成粥,加人薑糖攪勻即成晨起或晚餐服用。

  1.2脾氣虛

  本證除過敏性鼻炎的常見症狀外,患者還常出現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淡,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力。治則:健脾益氣食療方1:白朮豬肚粥:人蔘6g、白朮30g、豬肚1只,粳米50g、乾薑3g。將豬肚洗淨切成小片,與人蔘、白朮、乾薑、粳米同加水慢火燉,煮成粥,晨起服。食療方2:人蔘黃芪茶:黃芪粉5g、人蔘1g、紅棗粉5g沖服,可早晚各1次,長期服用有效。

  1.3腎氣虛

  本證型患者常可見到反覆發作的噴嚏、鼻癢、流清涕和鼻塞等症狀外,還常伴隨有腰膝痠軟、形寒肢冷、遺精早洩、夜尿多、舌質淡、苔白、脈弱等腎氣不足的表現。

  治則:溫腎助元

  食療方1:蛤蚧蓯蓉胡桃粥。取肉蓯蓉15g,蛤蚧12g,核桃25g,粳米50g,鹽適量,蔥白3段,生薑5片。將蛤蚧、肉蓯蓉、核桃、粳米加水同煎煮約60min,待快熟時加入鹽、生薑、蔥白稍煮即可,晨起空腹時服,日1次。

  食療方2:鱔魚豬腰湯:黃鱔250g,豬腰100g,將黃鱔洗淨,切段,豬腎洗淨去筋膜,加生薑和胡椒適量,同煲熟,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2實證

  過敏性鼻炎患者臨床發作時多表現為實證,因此食療中本處食療方僅以緩解症狀為主,不宜久服。

  2.1風寒犯肺

  此類患者遇冷則發,患者常見噴嚏頻繁,鼻流清涕,鼻塞不通、咳嗽、咽痛、惡風寒、全身痠痛、舌淡苔白、脈浮緊等症狀。

  治則:祛風散寒

  食療方1:生薑蔥白飲:生薑50g,蔥白5段,芫荽根10段同加水至100ml,然後武火快煎至50ml,溫服。食療方2:白芷粥:白芷15gg,蔥白3根,生薑5片、糯米50g。先將糯米洗後與白芷、生薑同煮,粥將熟時放入蔥白,稍煮即可食。

  2.2風熱蘊肺

  過敏性鼻炎遇熱則發,鼻流黃涕,頭昏且痛,口乾舌燥,苔薄黃,脈弦數。

  治則:清熱通竅

  食療方1:葛根烏梅飲:新鮮葛根25g,新鮮烏梅10g,新鮮蘆根10g,榨取汁100ml,口服。

  食療方2:黃芩豬肚粥粥:取黃芩15g,石膏20g、蘆根12g、薄荷12g、魚腥草6g水煎取汁液500ml;然後納豬肚50g,適量生薑片、蔥白段、胡椒共燉至粥成,患者可根據發病情況來複用。

  另外患者也可在平時服用一些中藥食療抗敏的方來減少發作次數,可採用烏梅抗敏粥:烏梅10枚、五味子20g、黃芪6g、防風3g、白芷6g、粳米50g,大棗5枚、生薑3片。先將烏梅、五味子、黃芪、防風、大棗洗淨並浸泡30min,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火煮30min,慮渣取汁;然後將粳米納入藥汁中,加薑片煮至米爛,每日晨起頓服。本方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患者在平時可堅持服用,有助病情的緩解和療效的鞏固。

  範文二:中藥飲片質量中醫藥學論文

  1中藥飲片質量的現狀

  根據我國中醫療效的經驗總結來講,對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重要的作用。當然,中藥飲片的質量直接就影響著中醫臨床治療的效果。根據目前的情況來講,中醫臨床上,中藥飲品在質量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中藥材的來源不明

  第一,中藥材的真假分不清楚。

  1***藥材品種易出現品種混淆現象。如:川貝母、暗紫貝母、梭砂貝母以及甘肅貝母等,通過市場上的有關調查,其中川貝母的來源就有二十幾種以上,有的商品藥材將浙貝母等數種貝母混淆在一起,由於不同的貝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西貝母素的含量竟然相差6.3倍。

  2***藥材出現以假亂真的現象。例如:柴胡、炒白朮、大黃、何首烏等在臨床治療中使用較為廣泛,因此在臨床使用中出現了以黑柴胡和大葉柴胡等來冒充柴胡;以土大黃來冒充藥用的大黃;製作番薯片來冒充制附子、制何首烏等。

  3***以次充好。例如:醫藥使用的金銀花,在其上面噴灑高糖水、鹽水、糖蜜混合水等;在法半夏中參入一些染過染色的小石子;在蠍子的腹腔內含有大量的泥沙等。

  第二,中藥材的產地出現不明現象。中藥材比起其他的生物製品來講更加的具有地域性,很多中藥材,儘管藥材的品種是一樣的,但是因為產地的不同其質量相差甚遠。例如:四川的黃連、東北的人蔘、寧夏的枸杞、玉樹的蟲草等。

  第三,原植物的生產、種植等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根據我國藥材目前的生長、發展情況才看,我國中藥材的生產之地主要是集中於欠發達的山區中,因此,原植物在種植、生長期間的管理很難達到規範化、正規化;過量的噴灑農藥、施肥等,都會造成原植物上的農藥殘留或者是植物中重金屬的含量超標,從而降低中藥材的質量,最終導致中藥飲品的質量降低。

  第四,採集方面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中藥材的採集在年份、月份、季節、一日之內的時辰、採集的方法等,對中藥材的質量都有著密切的聯絡。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等都具有一定時間的生長期、成熟期,然而,其內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因為季節的不同而出現不同。例如:7月份丹蔘的有效成分含量最多;黃連其有效成分在第六年的7月份含量是最高;每年9月金銀花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市場上由於很多藥販子為了搶收貨源,提前收購,出現了夏藥春採、冬藥春挖、秋果夏摘等不良現象。這些劣質的藥材大量的流入市場上,給中藥材飲品的質量造成嚴重的下降。

  1.2中藥材飲品的炮製問題

  首先,中藥材炮製工藝的統一化、標準化。雖然在目前上有《中國藥典》、《全國中藥材炮製規範》以及地方中藥材的炮製規範一同形成了中藥材飲片質量的三級標準,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著不完善之處。

  其次,具體的操作中存在不足之處。

  1***原藥材的修制不規範,導致藥材飲片中的非藥用部位的比例過高。如遠志、牡丹皮等藥材去心率低。

  2***藥材飲片的切制不規範。如將板藍根切成薄片,其有效成分明顯高於厚片、斜片。

  3***中藥材飲片的炮製方法不恰當。常見的輔料過量、不規範操作、炮製不到位。

  4***使用劣質的藥材進行加工炮製。如使用黴變的山梔炒成焦的山梔;使用發綠的黃芩飲片加工炒製成炒黃芩。

  最後,臨床炮製藥品的品種嚴重的欠缺。同樣的中藥材在不同的使用處方中會採取不同的炮製飲片,照目前的治療來講,在臨床使用中炮製藥品欠缺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

  1.3中藥材飲品的儲存與保管存在一定的問題

  中藥材從採收到炮製成為飲品中間有一段儲存的瞬間,如若藥材在這期間不能嚴格的儲存,很容易導致藥材發生黴變、質變、蟲蛀、受到潮溼等。

  2加強中藥材飲品質量的有效對策

  2.1加強對中藥材的法制教育以及專業的培訓

  對中藥材飲片的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的業務人員加強有關法律法規、中藥材的專業知識進行宣傳、教育以及培訓。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熟悉中藥材飲片的炮製規範、鑑別、養護、管理。特別是加強對有關企業質量監督負責人的業務、知識培訓等。

  2.2加強依法監督

  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重點要加強對藥品的監督與管理,重點要提升各單位質檢人員的能力,有效的發揮質檢作用。加強對中藥材飲片的生產加工與分裝的監督與管理,並且還要嚴格的按照中藥材飲片的包裝進行分類的管理;同時,還要在中藥材飲片的包裝盒上註明藥品名、生產日期、生產場地、生產的單位、質檢合格的標誌等,若是不能達標則不能流通於市場上;嚴禁使用沒有正規包裝的中藥材飲片。

  2.3加強對中藥材的源頭控制

  2.3.1加強對GAP的推廣和實施

  首先在生產加工上,政府要組織中藥材專家對生長某藥材的地區、氣候、土質、裝置、人員、技術等進行嚴格的檢查、監督和管理;其次,要科學化、規範化的管理農藥、肥料、採購、炮製,有助於中藥材從種植、採收,到炮製等的每一個環節上做好嚴格的把關,促使其從根本上解決並保證了中藥材飲片質量的高低;避免在以後的種植、採收、炮製上出現質量問題、混淆問題等。

  2.3.2合理的規劃中藥材的生產區

  加強對地道中藥材的生產區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還要制定相符合的規章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證藥材真正的體現出地道、純正,避免出現異地引種地道的中藥材。要逐漸在各地區組織並制定對地道藥材定量化的質量標準等,同時還要對合格的藥材頒發質量認證書、合格書等。

  2.4統一標準,依法進行中藥材的炮製

  根據《藥品管理法》,建議國家的有關部門加強對《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標準***》進行修訂、完善[3]。有關企業、單位、醫院要加強引進新的藥材炮製裝置、新的炮製技術,以及炮製飲片所需輔料的質量標準。除此之外,還要對加強對中藥材生產企業的管理,逐漸施行“品牌”藥材飲片制度,尤其是要對通過了GMP認證的藥材飲品企業進行有效的扶植,逐漸的提升藥材飲片生產的質量門檻,實現飲片生產的優勝劣汰,且要淨化藥材飲片的市場環境。

  2.5提升管理的意識、質量、環境

  如在藥材倉庫中增添新的藥材架、增添空調、抽溼機、排風扇、溫度計等,幫助藥倉有效的調節溫溼度,嚴格的管理,避免出現中藥材飲片的亂堆亂放。有條件的醫院可對貴細中藥材飲片進行氣調的養護管理,尤其是淘汰掉使用硫磺燻蒸藥材的舊老方法。

  總而言之,中藥材飲片和湯劑由古代傳承至現代,足以證明我國中藥材在質量方面上的科學性、可靠性、實在性以及獨特性。要加強對中藥材的改革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必須是要經過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探索、研究,實事求是、密切結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認真的對待中藥材飲片的採收、炮製、儲存、監督、管理,使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的實驗、比較,促使中藥材在以後的臨床治療中充分的發揮其獨有的療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