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論文

  初等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初等教育質量的高低影響著新一代兒童的素質發展,同時也影響著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現代教育論文

  一、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現代教育技術內容體系及訓練模式研究的理由及研究意義

  容體系和訓練模式的構建研究的意義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內容體系和訓練模式的構建研究能為初等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教育技術能力提供一個培養標準,讓師生在進行能力訓練的時候有標準可循。以往有些同學在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培訓的時候並不知道當我們在完成這一學期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之後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標準,從而使學生在培養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時候沒有目的性。除此之外,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內容體系和訓練模式的構建研究也能促進在初等教育專業中教師專更加業化的發展。前不久國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標準***試行***》,在我們初等教育專業內對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內容體系和訓練模式的構建也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標準***試行***》的實施提供有效途徑。

  二、師範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課程現狀調查

  為了能夠更完善準確地制定新的初等教育專業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模式對我校的師範生及一些小學教師進行了調查,調查的內容及結果為:學生對學習理論的瞭解還可以,經過教育技術理論部分的教學學生能夠更進一步深化地瞭解每一種學習理論的含義,從而能夠更好地利用每一種學習理論到今後的教學當中。在初等教育專業學生中對現代的教學裝置瞭解還是有限的,尤其是一些新發展出來的教學裝置瞭解很少。有些同學對一些教學裝置甚至連看都沒看到過。在這種情況下更要求我們在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中要加強硬體裝置的教學,讓學生有具體的實物去操作學習,從而可以達到在實際的應用中進行學習。

  三、原有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方案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技術課程定位不準確清晰

  在現有的師範教育中當我們提到教育技術往往會有人問道教育技術就是教授師範生計算機課程的麼?其實這是對教育技術課程的定位不準確。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及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的理論與實踐。首先它研究的物件是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學習過程指的是一個人對知識的認知過程,學習資源指的是認知的內容。教育技術研究的不僅僅是學習的過程還有學習的資源,兩者是並重的關係。往往學習過程我們常見的課程體現在有教學設計、教學理論學習、教育學。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我們常常體現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製作,視訊的開發與製作等課程。其次,教育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科,它不僅僅強調理論的學習還強調實踐一些教學活動。在每學期之前進行課程設定的時候專業並沒有注重到教育技術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的並重性。在教學理論方面往往是隻注重理論而沒有注重實踐,並沒有讓學生學習完教學理論之後利用相應的學習理論進行教學實踐;在教學設計方面只注重實踐而不強化理論,學生在教學實踐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根據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活動。在學生們學習課件設計與製作的時候,學生往往只強調軟體的技術性而忽略了在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的教學藝術性。

  ***二***教育技術能力培養內容不能與時俱進,教育技術能力培養中教學儀器缺乏

  由於在講授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裝置使用的時候沒有對應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學生們往往只能通過圖片來了解一個教學裝置,並不能實際去操作教學裝置,這讓教學過程過於形式化。現代的教學媒體及教學理論本身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改革的,在設定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內容時候往往不能緊跟隨著新的教育改革形式。

  ***三***教育技術能力培養中課程實驗實施不到位

  在現有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課程中並沒有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實驗課的設定,這讓同學們只能通過聽老師的講授、圖片的觀察來了解教學裝置及其使用,而不能真正去動手實踐操作現代的教學媒體裝置。

  四、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內容制定

  在明確了原有的教育技術課程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後,我們需要對現有的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內容進行制定,對課程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重組,使其更具有目的性及高效性。要讓課程內容的安排更加既有組織性和結構化。要讓每一門與教育技術有關的課程都與本門課更加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做到內容的銜接。從而實現各門課程之間的有機結合,更加鞏固在師範生各類師範素養的培養。這也能更加最大化的發揮我們初等教育專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

  ***一***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術課程體系能力標準具體內容

  1.意識和態度:在現階段的教育技術能力體系的訓練學習中要基本認識到學習訓練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

  2.現代資訊科技能力的標準:培養更好的資訊素養,掌握資訊的採集、分類、利用、加工、管理的方式方法。

  3.教育技術理論指導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指導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選擇合理的學習模式、訓練模式。掌握現代的結合資訊化的教學設計方法。足夠充分的認識到教育技術理論指導教育技術實踐的重要性。

  4.現代教育技術能力要在實踐中整合到具體課堂的能力:在教學實踐課程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實踐中做到自主創新的教學手段,新穎的教學內容,協作的教學方式,終身的教學模式。

  ***二***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術課程體系內容

  五、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模式制定

  ***一***初等教育專業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模式制定的原則

  1.需求性原則。作為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即將走上的是各地的中小學校,要為當前各個中小學校培養出具有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可以全面適應當今資訊化教學的中小學教師是初等教學專業的責任。所以,初等教育專業在進行制定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時一定要本著適應各級中小學需要的原則。在詳細的瞭解了當前各中小學教師在使用現代教學裝置能力之後,全面分析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教育改革對我們初等教育階段的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的需求,最後初等教育專業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模式的制定要根據初等教育階段的教師的未來發展方向而制定,而不是根據原本課程內部安排簡單的制定。

  2.開放性原則。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本課程必須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體系中無論是教學理論的研究還是硬體裝置的研究都是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以很快的速度不斷更新變化的發展的。隨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更新發展,教學理論也隨著更新發展,這就要求教育技術課程要具有更高的開放性。同時,作為一個新興學科,現代教育技術是在不斷的發展更新的,在這發展更新的過程中教育技術在不斷完善本學科的學科體系。

  3.整合性原則。教育技術課程訓練中的整合性的原則是指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訓練的時候要充分整合到他們的初等教育專業的特色,把他們已經學到過的例如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充分整合到教育技術的訓練中來。當我們把他們本專業的已修課程整合到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中之後不僅僅可以讓現代教育技術的訓練有專業課程的關聯也可以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獲得了更加統一的專業觀點,使學習內容形成了統一的課程體系。

  4.主體性原則。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學科的主體性原則是指在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的時候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創造力及能動性,要不斷激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我能力的內在學習需求。作為初等教育專業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開闊的自主學習空間,激發他們更大的自主學習動力。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培養他們今後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在教學工作中使用教育技術的主觀意識,使他們更好地適應這個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

  5.針對性原則。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中,針對性是指在我們實施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時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我們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後都是要走上小學的講臺的,所以我們在對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訓練的時候要結合初等教育階段的特點,讓他們結合小學的課本內容及教學方式。同時我們要在教學的時候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特點,針對五年制的學生要從簡入手,結合一定的趣味性進行教學,激發他們對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的熱情。

  ***二***初等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課程體系中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標

  改革後的教育技術課程不僅要更符合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的特性也要使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更加與時俱進。當今時代是資訊科技時代,這樣的時代特性要求初等教育階段的教師應具有較好的資訊素養及利用資訊科技的教學能力。同時,教育手段的資訊化也要求我們即將走上教師崗位上的初等教育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具有更好的使用電化教育裝置的能力即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技術課程的內容應該以當今最前沿的教育技術學科的知識標準為導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有一些瞭解。除此之外還要使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具針對性。以往的教育技術課程往往有目標不明確的缺點,學生不明確通過教育技術課程的訓練之後應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改革後的教育技術課程是學生能夠更加明確我們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

  範文二: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管理論文

  1班主任在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在初等教育中不僅對教師的要求逐漸提高,對班主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班主任需要具有專業化的管理水平。主要原因在於中職學生畢業之後會直接走向社會,學校是為社會輸送人才的機構,學生的道德素質關係到國家產業的發展。所以對於中職學生在學校的管理方面要求相當嚴格。我國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對於中職班主任的專業培訓力度不夠。教師參加培訓的比例相對較小。學校沒有組織針對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專業培訓。

  2提高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管理的對策

  ***1***完善班主任自我發展的制度自我學習和完善是增強班主任專業化的主要途徑。作為中職班主任需要通過積極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通過自我學習可以促進班主任的自我發展,使其具有豐厚的理論功底。班主任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僅靠其愛好,要想在專業化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就需要刻苦鑽研與其工作相關的知識,主要有教育學和管理學等知識,只有循序漸進的學習這類知識,努力積累學習經驗,才能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總之,班主任要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更新,需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將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相結合,更好的發揮其管理作用。

  ***2***增強班主任對於班級管理的經驗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經驗需要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習和積累,主要活動有班級管理課程的開發、校本活動的舉行等。通過校本活動可以加強班主任進行職業指導的能力,給予學生就業上的指導和幫助。職業指導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職學校班主任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定位非常瞭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提供職業諮詢和幫助。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該在班級中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對學習的經驗進行交流,主題班會的開展有利於班級形成凝聚力,同時還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這樣的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還能夠為班主任工作給予一定的鍛鍊,是加強班主任專業化工作的有效途徑。

  ***3***加強專業培訓,提高管理技能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直接接觸者,其主要工作是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督促作用,通過對學生的培養提高其思想覺悟。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作用是其他教師難以替代的。除了在工作中要做到細心之外,還需要不斷創新管理機制。作為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管理中的主導者,班主任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通過參加各種專業培訓將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中,增強其在管理過程中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此外,中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和責任,將工作的思路整理清楚,對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沉著處理,確保管理技能的進一步提高。

  ***4***構建資訊化管理環境為了增強班主任的專業化知識,促進班級管理的專業化,隨著教育資訊化程度的提高,班主任需要自覺學習和掌握專業化知識。利用資訊化資源支援自己的教學和管理,將資訊化管理技術和資訊資源運用到教學管理中可以利用成功的教學模式加快班主任專業化的發展。學校管理者還應該建設教學資源庫,提高班主任的實踐性知識。其中教學資源庫中主要包括素材類的教學資源和結構性的教學資源,班主任通過對各種資源和資料的收集能夠提高其實踐性知識水平。

  3結語

  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職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學生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這使得深化班級管理的要求逐漸提高,對於班主任工作質量的提高有著嚴格的要求。班級管理對於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需要班主任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水平,為社會輸送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