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治理研究優秀畢業論文範文

  環境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解決環境問題,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離不開法律制度的約束和規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煤炭地質環境治理研究 》

  一、導論

  於2013年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了演講,在涉及到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充分表明了我國在對待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治理上的立場和決心。山西省在今年召開的2015年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了山西省要在今後的發展中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環境治理和保護,特別是加快地質環境損害的沉陷區治理的綜合治理,不斷的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本次以太原市萬柏林區礦山地質環境建設與轉變發展模式作為典型案例進行研究,總結“西山模式”的特點,從中提取出可以借鑑、可複製、可實施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典型經驗。

  二、西山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情況

  西山位於太原市萬柏林區,這個區域是山西省重點工業企業建設的集中區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西山地區成為全省重工業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在西山地區分佈著西山煤電、太原重工這兩個大型國有企業,另外還有大量的洗煤廠、化工等眾多汙染企業,特別是煤炭企業,在該區域最多時分佈著近150座有證煤礦和2000多個私挖亂採的“黑口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企業的發展帶了很高的經濟效益並且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但是同時帶來的還有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造成了大量的地質環境問題:土地裂縫、塌陷、滑波、地表水體汙染、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侵蝕加劇等。

  並且在當時沒有意識到該區域地質災害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這個發展階段,西山區域和全國大多數的工業集中地一樣,用青山綠水去換金山銀山,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並沒有注重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導致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特別是地質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的出現。西山地區對於太原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作用,從2008年開始,政府開始對西山進行治理。

  治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較大的難題就是資金問題。在早期治理中,主要以政府投資為主,這部分資金來源於三個方面:山西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太原市配套資金和萬柏林區配套資金。但是西山地理範圍如此之廣,想要恢復已破壞的環境,沒有大量的資金是行不通的,只依靠政府投資對西山的治理而言是杯水車薪,因此必須拓寬融資渠道,發揮企業和民間資本的作用,通過正確的途徑引導這些資金流入西山治理,這樣不僅可以解決治理的資金難題,也為企業轉型、民間資本的有效利用提供一個新的實現途徑,為資源型地區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和調整提供了新的配置和調整。

  在2009-2011年期間,以政府為主導,通過宣傳、教育、出臺檔案等方式使企業參與綠化工程中。2009年制定了《加快西山地區綜合整治生態綠化建設實施方案》,2010年、2011年通過林地認養等辦法實施綠化。這些方案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緩解地質災害治理的作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有些企業沒有按時完成任務,而且因為植樹造林、維護工程等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導致企業參與性不高。為了更好的調動起企業的積極性,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讓企業更好的執行政策,這些都成為困擾太原市政府、萬柏林區政府的問題。

  通過無數次的調研、學習和討論,政府在2011年出臺了新的政策規定,核心是企業對於西山地區進行城郊森林公園建設,在保證80%的綠化面積的前提下,其餘20%的土地面積可進行公園配套建設和適度開發。

  西山的治理,是我省礦山環境治理的一個典型案例。和眾多采礦區一樣,在最開始的發展中,政府和民眾過分注重經濟的增長和收入的提高,忽略了環境保護。要金山銀山,不要青山綠水,這種發展思路在短期內雖然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對長遠未來的發展是有危害的。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沒有可持續性,因此要轉變發展的思路。

  在萬柏林區的西山治理中,充分體現了這種思路的轉化,第一階段:要金山銀山,不要青山綠水;第二階段:要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第三階段:青山綠水,也是金山銀山。目前,西山地區正處於第二個階段,而且是第二階段的前期發展過程中,所以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西山擁有廣闊的地域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這為西山進一步的旅遊開發提供了物質和精神基礎,並且其獨有的礦山開採文化更為西山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我們要充分挖掘這些現有的資源,將政治、經濟、文化的特色發展理念融入西山模式中,使西山在改革發展中有自己的獨特亮點,將西山打造成為山西乃至全國的著名礦山旅遊景點、開創西山發展的新篇章。

  三、西山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成效

  西山地區在太原市萬柏林區政府的統一規劃指導下,特別是在萬柏林區國土局的嚴格執行落實下,立足於西山的實際情況、大膽探索、先試先行,形成了特有的“西山模式”。

  ***一***綠色轉型模式

  西山地區是煤礦、化工、水泥重工業集聚大區。近年來,萬柏林區政府通過創新發展模式,積極實現轉型升級,向三產靠攏,基本上跳出了一直以來靠重工業發展的格局,保持了區域經濟的持續增速發展,保證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擺脫環境了汙染帶來的困擾。特別是實施了生態恢復工程和萬畝生態園工程,把西山生態修復納入了城市建設體系,造林面積達16萬畝,森林覆蓋率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增加到了20%以上,趟出了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態環境修復的好路子。

  ***二***和諧發展模式

  萬柏林區政府政府大膽實踐,先試先行,總結經驗為轉型跨越提供了和諧發展的保障。一是建立了嚴格的建立工作機制。萬柏林區政府積極引導區域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向,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人人和睦、眾志成城的工作格局。二是全面實現了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長效管理新機制,全面強化了聯合執法和共同監管責任,實現了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保護,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供了制度依據。三是實現經濟與環境和平發展。萬柏林政府採取多方面措施,著重加強市場機制建設,本著“要經濟、要環境”的發展觀念,採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在保持自身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投身環境建設,促進區域整體環境的改善。

  ***三***可持續發展模式

  萬柏林區政府通過專案治理解決影響人居環境、工農業生產、城市發展等重大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三豐收”,是一種有生命力的、不斷前進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為今後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四、對我省資源型地區發展的建議

  1、山西省太原市萬柏林政府根據國家、地方相關政策制度

  注重頂層設計、全面協調、統一部署、充分體現了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和統籌發展的新型發展理念。為此面對山西省資源型地區進行地質環境治理時也要從深入貫徹“六個發展”的理念,從頂層設計方面入手,完善山西省地質環境修復治理規劃和山西省自然資源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制定山西省地質環境修復治理規劃,明確山西省各個功能區治理任務和目標,從全域性把握山西省地質環境修復的進展,從細處落實每項生態恢復治理任務,促進山西省在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優化產業佈局、發展無汙染、技術含量高的一些新型戰略性產業。

  2、要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

  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地質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進一步推進全省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地質環境治理和保護,加快採煤沉陷區治理,做到補上舊賬,不欠新賬。考核評價要科學,根據治理的結果和地質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指標,不斷提高考核結果的準確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對於存在的問題要有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針對不落實的任務要依紀依規嚴肅追究責任。

  3、探索多元化市場融資機制。

  市場融資的基本思路:如果是礦山企業自己實施地質環境治理的,可以由礦山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發行債券融通資金,或通過間接融資的方式籌集資金;如果是專業投資公司實施地質環境治理的,也可以通過直接融資方式從資本市場融通資金,或通過間接融資的方式向銀行借款。推動礦山生態地質治理工作需要政策的支援,這主要集中在資金、人才和土地三大類。建議政府認定山西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特別示範區,通過認定示範區,可以在資金、人才和土地三個方面給予示範區更大的支援,不斷地進行探尋和摸索,這將會為我省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提供新借鑑、為我省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提供新模式、為我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提供新思路。

  作者:劉斌

  篇二

  《 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環境治理思考 》

  我們長期以來都把環境保護的重點放在了城市,忽略了農村環境的保護。進入新農村建設時期,大量對農村土地進行開墾,破壞了農村地表結構,也破壞了農村的自淨能力,但是依舊得不到人們的重視。關於農村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活動很少,以致於農村有些地方已經面臨環境惡化的狀態。現代社會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得不重視農村環境的保護,還給農村一片和諧景象。近幾年,各級環保部門開始進行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的有益探索,我希望這些寶貴的經驗能和大家共勉。

  1、農村環境質量監測

  1.1農村環境質量的內涵與現狀研究

  農村環境是以農民聚居地為中心的一定範圍內的自然及社會條件的總和,我們這裡所說的自然環境是圍繞生活周邊的所涉及生活生產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是主體活動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平時的行為。農村環境質量側重於人們的生活及生產環節。研究的農村環境質量主要包括空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以及生態環境,涉及的範圍比較廣,內容也比較複雜。據瞭解,有關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的研究與實踐很少,所以,可供借鑑的經驗相對於城市環境保護來說很欠缺。在此基礎上,政府對某些農村環境問題的研究,缺乏具體的方案報告。

  1.2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布點的選擇

  要對農村環境進行良好的監測,需要選擇好布點,在怎樣的環境之下是適合環境監測的,對取樣點位置進行選擇。首先,這個地點要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選擇代表性區域,進行布點取樣,才能獲取最真實的環境監測資料。代表性的地點擁有代表性的環境問題,可以真實反映農村環境問題。其次,還要有重點性,在農村範圍,對汙染較重地區,要優先佈設適當的監測點,飲用水源地、果蔬基地、養殖基地等,重點掌握這些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最後,要制定合理的監測方案,有一個核心的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這需要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為此,在進行環境質量監測時,需要有一支專業團隊,同時還需要政府的積極配合,對相關工作予以支援。

  2、農村環境的治理

  2.1健全農村環保工作考核體系

  對於農村來說,產生環境汙染的途徑有很多,我們在治理環境問題時,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筆者認為農村環境汙染源主要來自以下各方面,生活汙染源、農業汙染源、養殖汙染,水汙染等這些都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汙染。認識到問題所在,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在此,我建議建立農村環保工作考核體系,把每村每戶都納入環境保護的村規民約規定中,嚴格監督環境考核工作的完成。我們可以把農村環境保護落實到每家每戶,首先最好自家周圍的環境保護,然後,還要有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對一些汙染環境的行為加以制止和揭發。定期還要參加環境的考核評比,以獎促治和政策資金扶持,以此鼓勵鄉鎮政府和當地居民加入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

  2.2逐步完善農村的環境質量監測體系

  上面我們有提到農村環境監測的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針對廣大農村環境區域大,汙染面廣的問題,我們要合理制定監測計劃,包括布點、取樣、樣品分析、樣品運輸等要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同時,基層環境監測部門需要合理配置技術人員、儀器裝置、辦公場地、質量管理體系機制等各面硬體軟體,以保證監測質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我們知道農村環境還面臨很多問題,首先涉及到農村環境問題的法律不完善,但是,我們要對我國立法機構有信心,關注農村問題,切實解決農民問題。其次,基層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環境汙染的監督力度不夠,這些都是環境治理中呈現出的問題,監測機構注意問題根源,全面解決相關問題。據我瞭解,某些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環保目標考核制度,將逐步設立農村環境保護措施,同時在政府的支援之下召集廣大專業人才加入到環境保護中,認真深入農村進行環境監測,及時為保護農村環境提供技術支援和第一手的資料。

  3、更多爭取技術支援,加強儀器配置和人員技能的培訓

  農村環境的監測和治理都需要技術的支援和人才的培養,對於農村來說,這些資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有關部門和個人進行環境投資和管理。只有擴寬環境監測領域,配備必須的儀器裝置,同時對環境監測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才能確保農村環境監測事業的持續發展。

  4、結論

  農村,環境承載了希望,承載了夢想。有一個好的環境就會給人一個好的心情,還給大地一片炊煙,還給農村一片綠色。

  作者:潘首自 王正美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