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特殊教育論文

  現今教育界對特殊教育的研究處於一個亟待發展的階段,同時教育界對特殊教育的關注也在不斷增加。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特殊兒童特殊教育》

  【摘要】

  言語是人們運用某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進行思考的過程。言語活動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特點,是人類所特有的交際活動。言語缺陷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據有關資料表明,70%以上的***兒童有言語方面的缺陷,輕者大多說話開始的較遲,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中度的多數吐字不清,伴有口吃,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等現象,並且表情呆板、單調;嚴重程度的緘默症很普遍,語言發展處於原始水平,以喋喋不休或吱吱喳喳的叫聲最為常見,有的甚至沒有言語機能。

  【關鍵詞】***兒童語言 訓練

  言語作為一種心理現象,與其他心理活動密切關聯,相輔相成。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書中這樣寫道:“言語是我們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我們就得不到任何知識,我們人類之所以優於其它動物而取得今天的進步,就是因為使用了其它動物所沒有的言語。”基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想更多的辦法來對***兒童進行言語訓練,而在學校教學中如果只進行專門的發音訓練和說話訓練是很枯燥的,也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把言語訓練滲透到各科的課堂教學中去,把言語訓練的方法融入到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當中去,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以一種很自然的方式得到言語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彌補言語訓練課在時間上的不足,還可以使學生不間斷的得到言語訓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針對***兒童言語發生得晚,對語言的刺激反應遲緩、詞彙貧乏、口頭表達能力差、發音不準等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言語訓練的。

  1 強調先聽後說,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要想學會說話,必須學會聽話,只有先聽懂別人的話才能與人交流。我們班的學生大部分喜歡跟著老師隨聲附和,老師在說的時候不認真聽,老師說過之後讓他們來說,又說不清楚,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我就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聽話訓練,要求學生先集中注意力,安靜、耐心地聽教師講話,等老師說完之後再按要求來說。還有幾個學生對於老師所提的問題不假思索,常常答非所問,這是對接收到的資訊沒有經過思考、沒有理解的表現。因此教師還應該要求學生能理解自己所聽到的內容,也就是聽明白別人講話的意思,這是與人順暢交談的前提條件。針對這一點,在課堂上我就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抓住重點,認真思考後再回答。如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學生要分清並回答“有幾個”和“第幾個”,我不僅反覆出示問題,還要求學生說出老師的問題是什麼,思考後再回答問題。只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大部分學生都能分清二者的不同。

  2 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

  智力落後兒童語言缺陷的程度不同,表現不同,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教師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不同的方式。我首先深入瞭解了每個學生的言語缺陷情況,然後才進行具體操作。

  我在課堂上的做法是這樣的:對於語言表達能力強一些的學生,要求他們在回答問題和講話的時候要講完整,吐字要清楚;對於講話吐字不清楚、不連貫的學生,要求他們講話時放慢速度,一句一句的講完整,反覆練習;對於口吃或一次只能說出五、六個字的學生,從字到詞再到短句分步完成,要求他們看著老師的口型講,儘量把話講到最清楚。

  3 提供良好的課堂言語環境,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

  語言的習得與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分不開的。在課堂上,我一直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更多的練習說話、開口發表意見的機會,力求每一次都能讓學生講一句完整的話。同時,我還儘可能多的跟學生交談,當學生說話時仔細傾聽他們所講的話,並不時伴有點頭、微笑、表揚、鼓勵等反應,努力創造一種友好、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願意說,有信心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課堂上舉手發言的同學越來越多了,那些以往說話聲音特別小的學生現在說話的聲音響亮多了。

  除此之外,在每節課中我都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這樣做既可以讓***兒童的大腦得到適當的休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避免他們的言語器官由於過度疲勞而造成損傷。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也是我課堂教學的一個重點。通過與家長交談和平時的觀察,我對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口語情況和習慣用語都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如有一個孩子由於受到父母的不良影響喜歡說髒話或說一些別人聽不明白的口頭禪,另一個孩子常常扯著嗓門兒說話,有時只說半句話。在課堂上一遇到上述情況我就及時提醒他們,幫他們改正過來,教給他們文明的、標準的語言,並讓他們跟著老師說幾遍,時間一長他們就逐漸改掉了這些不良的習慣。

  4 在教學中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言語訓練,避免枯燥乏味

  ***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事情的新鮮感持續的時間較短,所以枯燥乏味、單一的訓練方法是他們不能接受的。教師必須採取多種形式來進行訓練,當然這些方法應該和教師採用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利用兒歌、簡單的繞口令或擬聲故事來學習拼音、生字、詞語、數字等;還可以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遊戲、比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遊戲和比賽的過程中使言語得到訓練,如“送信”、“看病”、“購物”、“坐車”、“找朋友”等。這些遊戲不僅要求學生說,而且要說了讓別人能聽懂遊戲才可以繼續,因此用這種方法來進行語言訓練學生會在不知不覺當中使自己說話更清楚,更有條理。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一些常規訓練。如讓學生在每天課間十分鐘聽錄音,錄音的內容力求豐富多彩,並選擇學生感興趣得內容,如故事、歌曲等,讓他們聽正確的發音。還可以在每節課前做舌操,使學生的舌部肌肉得到相應的鍛鍊。

  對***兒童進行言語訓練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地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將教學內容與言語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知識與言語訓練相互促進。只要全體任課教師共同努力,精心地設計每一節課,就能使言語訓練在課堂教學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能使***兒童的言語訓練不斷地得到鞏固和提高,從而形成良性迴圈,達到最佳效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