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健康課論文
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分析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及不足,探討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則,找出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是做好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創新思考
摘要: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創新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即在現有的客觀環境下轉變教育者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從矯正學生的行為偏差到引導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轉變,關注物件從少數問題學生到所有學生的轉變,授課方式從滿堂灌教學向體驗式教學轉變,從課堂主渠道唯一途徑向第一課堂理論傳授、實踐教學團體輔導和依託協會開展心理活動三個課堂相互結合、相互補充轉變。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積極心理學倡導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更要發現學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對環境的控制感。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現狀
目前,遼寧各高校開設心理健康課從16學時到32學時不等,以合班大課教學為主。高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絕大多數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一些體驗式活動由於時間有限,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開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沒有得到挖掘和提升。
2.問題
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分關注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和學習,即使對少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也不適合。學生有對號入座的可能,特別關注自己的消極行為,忽視自己的優勢,誇大自己的症狀,揹負沉重的心理壓力。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忌諱。
二、創新模式研究與實踐
1.整合教學內容
針對影響大學生學習、生活、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將心理健康內容與積極心理學內容有機融合,分為4個模組、12個子專案。
***1***模組一:積極的人際關係。積極心理學關於積極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踐為高職院校實施積極人際關係的教育提供了正規化,可細分為4個子專案。專案1:人際交往原則和技巧;專案2: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專案3:網路中的交往;專案4:異性交往。
***2***模組二:積極自我。
自我評價、自我認知是自我意識的核心。積極心理學關於積極自我的理論為提升學生積極的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據和可實踐的模式,可細分為4個子專案。專案1:接納自我;專案2:增強自信;專案3:感悟幸福;專案4:生命的意義。
***3***模組三:積極情緒。
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關於情緒能力的學習必不可少,可將積極心理學關於積極情緒的理念教給學生,對培養其識別、轉化、調整情緒能力十分重要,可細分為2個子專案。專案1:積極情緒;專案2:樂觀和希望。
***4***模組四:積極應對。
積極應對既是一種理論倡導,也是一種訓練。培養學生積極應對的心理品質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髮展的需要,更是工作能力的積累與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可細分為2個子專案。專案1:意志的力量;專案2:感恩磨難——逆風飛揚。
2.優化教學設計
採用體驗式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體驗、領悟成長的幸福。四個模組的教學內容可分為12個子專案,其教學設計的整體思路是一致的。通過暖身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即貼近的,不受學生人數、空間限制的體驗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分享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感悟,引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心理情景劇等手段傳授心理學知識,引領學生提升;再次創設教學情境,運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促進學生成長。
3.開展以團體輔導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教學
根據教學計劃撰寫團體活動講義,團體活動由任課教師和輔導員擔任團體輔導師。團體活動的內容根據教學主題設計,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團體中成長,另一方面為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服務。
4.依託心理協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社團是筆者學院人數最多的社團,定期開展活動,例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沙龍、心理劇大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5.創新考核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心理健康課的成績評定應堅持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課堂考核與課外考核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結合。
參考文獻:
[1]林曉桂.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1***.
[2]戴吉,戴嘉佳.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的構建[J].淮陰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
[3]吳佩傑,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
[4]鍾曉虹.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心理健康課程的構建[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制關係分析
摘要:近些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所增加,體質狀況有所下降,該文通過查閱總結近幾年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大學生體質關係的文章,研究發現: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狀,表明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係文章,研究多數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表明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絡密切。針對不足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質研究綜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紀80、90年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學生在上學期間休學、退學、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殺等[1];最近幾年,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貧富差距加大,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高校不斷的擴招。當代大學生處在大變革的社會環境中,他們通過網路等其他途徑參入到社會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會各種消極的因素影響。有一項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心理調查報告,其中20.23%的人顯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偏執、抑鬱、焦慮、孤僻、衝動、嫉妒、猜疑、自卑等現象已使得大學生們的心靈受到傷害,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樂趣、學習效率、身體健康等[2]。由於學習因素、宿舍矛盾、戀愛問題、經濟狀況、人際溝通、就業壓力等各方面影響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精神問題,現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說,全國各個高校要重視並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心智健全的建設性人才。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在2002年6月共同頒佈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於2004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推廣實施,並自2005年起,在全國逐步開始實施體質健康測試資料上報的工作。通過近幾年上報的資料統計來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分數下降,有多項不合格,整體狀況有下降的趨勢。而高校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體,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的變化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客觀的分析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及影響因素,提出科學的改進措施與建議,讓大學生擁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識,養成天天參加鍛鍊的好習慣,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每位學生的體質狀況與心理狀況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體質良好的學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兩者是否是正相關的;另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通過查閱以往的研究資料,觀察這幾年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質狀況的研究,提出筆者的建議。
2研究現狀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國外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慮、抑鬱等大量心理問題上,僅是揭示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標準和評價工具。國內的研究大部分是對大學生思想動態、心情、性格、學習成績、人間交往等發現心理健康問題,指出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還有部分是研究體育運動鍛鍊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提出建議與對策。2000年,段軍鋼運用心理症狀自評量表SCL-90和維爾維克指數來測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與身體形態及素質狀況,研究心理健康與身體素質之間的關係,不同的心理健康狀況對身體素質的影響。建議在體育教學中採用一些娛樂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要區別對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2005年,李志剛,王向晨用體質健康標準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來衡量評估部分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的狀況,研究指出:研究物件大一、大二學生體質測試的成績與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體測成績高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要好於體測成績低的。2005年,王虹採用專家訪談法、心理與體質測量法等研究方法,來調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學2003級不同體質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關係。建議:高校要重視對體質成績差的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並指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指標體系應進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2006年孫立海採用體質測試法和心理SCL-90量表來研究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質狀況的相互關係,得出:學生的體質好壞與心理障礙程度有一定的關係。2007年,韓曄運用《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和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問卷、簡易應對方式問卷以及自尊量表,對433名大學生做了體質和心理狀況的測試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身體速度靈敏性與個人的自尊水平正相關,身體柔韌和力量性與學業滿意度呈正相關關係,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高能預測心理健康狀況好。2007年,鄭小真、夏菲菲運用心理問卷測試、體質指標測試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麗水學院的大學生做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來研究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相關狀況,尋找影響他們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針對增強學生體質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參考建議。2009年,蔡燦龍、陳秋斌通過採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對閩南地區高校部分學生進行SCL-90的測量與因子分析來了解閩南地區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在掌握與分析資料、材料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與建議。2010年,張偉,陳華衛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江蘇地區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狀發展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隨年齡遞增,身體素質水平、體育鍛煉程度呈先增後減趨勢;蘇中、蘇南、蘇北地區間學生體質水平有較大差異;並且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異。2011年,劉根平採用UPI診斷量表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對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調查並研究分析,並根據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來評定研究物件的體質狀況,綜合分析江西省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狀況之間的關聯,發揮高校體育課及活動特點來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體育教學的功能。
***2***根據查閱的文獻資料發現,國內近些年對大學生體質狀況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圍繞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得出體質下降,分析研究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狀況,提供一些建議。1999年,張傳義、劉兆厚、呂琦採用資料統計法、資料分析對比法,對國內高等農業院校一年級學生的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把這些大學生們各項資料分別與全國同年齡組、日本東京農大學生的平均值進行了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國內農業院校一年級學生的身高、體重高於國內同年齡組大學生;與日本京農大學生相比,國內農大學生體質各項指標互有高低優勢等。建議加強國內農大學生體育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等。2004年,路靜通過對河南省4所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並把河南省當代大學生體質狀與全國同齡學生的指標進行比較研究,以便於為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能有效的為教學與科研服務。2006—2009年,蔡陵江對廈門理工大學本科不同專業的部分女生的體格、體能測試成績進行追蹤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除個別體質健康指標有所提高外,其他內容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趨勢,此校女生的體質發展水平不容樂觀,反映出目前廈門理工大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如何增強學生體質提出對策。2008—2009年,孟慶光抽取內陸與港澳臺男、女生各2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物件,依據《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與評分辦法,採用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經測試統計後發現:港澳臺籍學生正常體重人數比例優於內陸生,同時肥胖比例略高;內陸學生的總成績與耐力專案成績要高於港澳臺籍學生,並且差異顯著。2010年,田常軍針對陝西省6所民辦高校陽光體育開展的現狀,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心理量表測驗法和數理統計法,分析這幾所民辦學校的大學生參與陽光體育行為方式,得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的相關關係,為民辦高校如何開展陽光體育來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強體質提出建議依據。
3研究的不足
***1***觀察以往的有關研究,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狀,發現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還有一部分是從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方面研究,缺少體質狀況分析。
***2***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沒有從學生的遺傳因素、營養健康現狀、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狀、休閒活動現狀等方面綜合考慮研究。***3***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係文章,研究多數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出兩者的聯絡,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絡密切,體質優良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4建議
***1***在研究大學生體質水平時,首先要考慮學生遺產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有天生性疾病,參加體育活動少,體質水平肯定差。其次還應該研究學生的營養條件、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狀、課外體育鍛煉現狀、休閒活動現狀以及生活環境等來綜合研究體質狀況,研究效果會更好。***2***在研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兩者密切關係之後,要從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課外體育鍛煉、休閒活動等方面為高校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對策與建議,使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為社會持續發展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鄉,戴劍鬆.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與對策[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23***2***:198-200.
[3]劉軍.遼寧省大學生體質現狀及高校體育課程改革[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0,12***1***:139-142.
[4]段軍鋼.大學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與身體素質的比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2***:189-190.
[5]李志剛,王向晨.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8***1***:42-45.
[6]王虹.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0***:1351-1352.
[7]孫立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其體質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5***:80-82.
[8]韓曄.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研究[J].體育學刊,2008,15***5***:61-63.
[9]鄭小真,夏菲菲.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相關因素的比較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09,31***5***:68-71.
[10]蔡燦龍,陳秋斌.閩南地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9,22***11***:89-91.
[11]張偉,陳華衛.江蘇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1***:87-91.
[12]劉根平.江西省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關係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2011,24***7***:44-45.
[13]張傳義,劉兆厚,呂琦.對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體質現狀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1,21***6***:20-23
[14]路靜.對河南省高校學生體質的調查與研究[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對我院女生體質發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0,26***4***:126-127.
[16]孟慶光.內地與港澳臺籍大學生體質比較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5***:75-77.
[17]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