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公務員職業道德論文

  公務員道德境界劃分為三個層次:以私利為中心的功利境界、以公利為中心的道德境界、大公無私的境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公務員職業道德的養成》

  摘要:公務員道德境界劃分為三個層次:以私利為中心的功利境界、以公利為中心的道德境界、大公無私的境界。公務員職業道德養成的內容包括加強道德認知的學習;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情感的培養;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意志的磨練。公務員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包括:加強學習、自覺立志、落實踐行和獎懲分明。

  關鍵詞:公務員;職業道德;養成

  修養是指個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長期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鍛鍊、陶冶,不斷提高的過程,以及經過努力所達到的水平和境界。公務員職業道德修養是指公務員個人對自己進行的職業道德培養,這是公務員品德培養的內在方法、途徑。除此之外,公務員的職業道德的養成還包括社會對公務員進行的職業道德教育,這是公務員職業道德養成的外在培養方法、途徑。公務員職業道德修養是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奏效的關鍵。道德教育作為品德培養的外部手段與途徑,如果沒有內在修養的主觀努力,道德教育往往流於形式,無法使道德規範內化為個體美德。

  一、公務員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與境界

  第一,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是行政體系自身健康執行與發展的迫切要求。公務員是公共行政的實施者,是公共行政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公務員職業道德是一種有效的內在自我約束機制,如果公務員能以高水平的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就可以促使公務員廉潔自律,那麼國家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就可以在高標準、高效率的基礎上執行。因此,公務員職業道德實質上是一種政德,公務員職業道德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政府職能的發揮和政府形象的樹立。

  第二,公務員職業道德修養是公務員個人的道德需要。國家公務員是以管理國家治理國家為己任的精英人才,中華民族素有“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政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後,為人民服務成為公務員的宗旨,獻身國家,服務人民,做一名人民滿意、品德高尚的公務員成為公務員自身的道德需要。

  第三,加強公務員的道德修養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需要。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公務員職業道德水平是衡量一個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重要標尺。同時,公務員的道德價值取向、道德素質水平及其實際的表現情況,直接影響到其他行業、乃至全社會的道德狀況,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在社會道德體系中,具有明顯的示範作用,良好的公務員群體的道德會促進並帶動社會整體道德的提升。

  馮友蘭把人生境界分為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個境界依次而進,是一種自我不斷超越的過程。依據馮友蘭的思路,筆者把公務員道德境界劃分為三個層次:以私利為中心的功利境界、以公利為中心的道德境界、大公無私的境界。

  功利境界——以私利為中心。此類公務員在行動時以法律為底線,“奉公守法”,在處理社會、集體和個人利益衝突的時候,“斤斤計較”,即不要求多取,同時也排斥多予。此類公務員僅僅把公職當作“飯碗”,當作謀生的手段,當作一種“職業”而不是“志業”。他們更多地把自己看作是政府的僱員,和政府之間是一種“僱傭關係”。在市場公平交易原則盛行之下,此種公務員不乏其人,社會應多加引導和教育,自身也應加強學習,不斷提升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以公利為中心。這樣的公務員對個人有著較高的道德要求,在處理個人、社會與集體利益衝突時,能夠始終秉持集體、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信念,把個人利益置於他人、國家和集體利益之後,奉守“多予少取”的吃虧奉獻原則。

  天地境界——大公無私。如果說道德境界中人只能覺解到“社會的全”,那麼,天地境界的人可覺解到“宇宙之全”,他們對宇宙世界有相當充分的瞭解。意識到人不僅是社會的人,還是宇宙的一分子。在處理個體與他人、國家、世界利益關係時,把他人的、國家的、世界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自己、國家和世界的利益緊緊地聯絡在一起,能下意識、不假思索的自覺行動。

  這三種境界的人在公務員中都是存在的,功利境界的公務員和天地境界中的公務員是少數,道德境界的公務員是我們公務員中的多數。在一個人的行為中,這三種境界的行為也都會存在,有的人功利行為多些,有的人道德境界的行為多些,有的公務員天地境界的行為多些,因此,道德修養對於每一個公務員都是必要的,都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做到大公無私的境界。

  二、公務員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

  首先,加強道德認知的學習。所謂公務員的職業道德認知主要指公務員對於公務員職業的道德認知而非公務員工作技能的認知,公務員職業道德認知主要是對公務員職業道德規範的理解與認識。從大的方面說,公務員要進行理論學習,明辨科學的、正確的官德是什麼。

  知行合一,知在行前,認識是行為的指導,道德認知是道德行為的指導。蔡元培對道德認知的作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尋常道德,有尋常知識之人,即能行之。而高尚者,非知識高尚之人,不能行也。是以自昔立身行道,為百世師者,必在曠世超俗之人,如孔子是也。”[1]因此,提高公務員的職業道德認知,樹立正確的公務員道德標準,是培養公務員職業道德的前提。總之,“智乃進德之基”,廣博的學識能為道德修養打下認知基礎,能為道德實踐提供理論保證,博學者雖然不一定都德厚,但不學無術的人不可能在德上有更深的修養。

  其次,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情感的培養。職業道德情感是人們給予一定職業道德認識,對於職業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職業道德關係和道德行為進行判斷和評價時產生的各種情緒體驗。由於工作的物件最終是指向人的,職業道德規則在根本意義上都是在調整行為主體和服務物件之間的關係,因此,對於職業道德的情感歸根結底是人們對於工作物件的情感。所以,職業道德情感就是對待職業物件的情感,熱愛自己的服務物件就是健康的積極的職業道德情感,對職業物件冷漠就是不正確的、消極的道德情感。公務員的職業道德情感是引發公務員職業道德行為的感情,是其道德行為的動力。公務員的最根本的職業道德情感是對於其服務物件“人民”的情感,包括對人民的熱愛之情,這是積極健康的感情,是要培養的;也包括對人民的麻木不仁和冷漠,這是消極不正確的感情,是我們要克服反對的。

  情感是引發人行為的原動力,沒有情感,人們會明知其所應為而不願為。一個公務員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卻不一定想做、願意做一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現實證明一個理論水平很高的人,未必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許多領導開會講話對公務員的紀律道德研究頗深,臺下卻違法亂紀,不僅貽笑大方,而且讓人深思他們為什麼常常明知故犯?實際上,道德認知僅僅是道德行為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成熟的道德判斷是成熟的道德行為的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2]正是基於與人民同苦樂的同情心以及在人民養育與信任基礎上產生的和回報人民的感激之情,使得許多公務員不僅知道應該服務人民而且有動力去服務人民,成為公務員中的模範。孔繁森、任長霞等優秀的公務員楷模之所以和普通公務員相比能夠做到如此境界,不僅僅因為道德理論水平比普通公務員高,而且他們有著強大的道德動力。

  第三,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意志的磨練。公務員職業道德意志,是指公務員個人滿足或實現其職業道德情感、職業慾望和願望的整個心理過程。這個心理過程需要克服許多困難,整個過程需要個人道德意志的努力。改革開放以來,諸如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不斷影響著一些公務員的思想觀念和利益觀念。不少公務員在職業道德、法紀與個人慾望之間焦慮和糾結,這個時候,正是考驗公務員職業道德意志強弱的關鍵時刻。孟子說:“人有大體和小體之分,大體者,理智也;小體者,情慾也,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用理智戰勝情慾就是道德意志強的表現,就是大人,否則就是小人,甚至成為罪人。每一公務員,尤其是手中有權的公務員,要努力做大人,不要做小人。

  三、公務員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首先,加強學習。同志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直陳黨內一些不良學習風氣,指出黨記憶體在不願學,不勤學,不真學,不深學,不善學等現象。那麼,如何進行公務員職業道德的學習呢?

  學習方法,從外部而言,政府相關部門要對公務員進行道德教育,其方式是首先是進行理論教育即言教,包括社會輿論、傳媒說教、學術報告、開會討論、政治學習、文藝薰陶等。從自身而言,公務員要自覺進行理論學習,其方法包括閱讀理論書籍、聽取他人講授、學習道德榜樣、參觀訪問、反思工作等等。

  公務員職業道德學習的內容包括:公務員道德知識、公務員的道德規範、公務員職業道德智慧。通過理論教育使公務員懂得為什麼以及怎樣做一個符合公務員職業道德要求的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如何培養自己的職業美德。

  其次,自覺立志。公務員首先要立志努力成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立志對於品德培養的意義在於,立志是培養公務員職業道德情感的重要方法。立志是培養公務員職業道德的情感,或者說培養對人民的熱愛的重要方法。周恩來少年時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這一志向一直激勵著他為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奮鬥一生,成為其一生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不竭動力的源泉。志既是目標,也是動力。

  第三,獎懲分明。道德培養有一個基本規律,就是要保證“好人好報,惡人惡報”的有效獎懲機制。國家和社會要肩負起保持這種德福一致的義務,這是培養公務員職業道德尤其是職業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徑。道德獎懲的德福一致不會讓遵守道德規則的老實人吃虧,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做老實人,道德品質高的公務員越能得到及時的獎勵,廣大公務員就越願意努力做一名道德品質高尚的公務員;道德品質惡劣的公務員越能得到及時的懲罰,大家就越不願意做道德品質惡劣的公務員,道德建設就會形成良性的互動。

  第四,落實踐行。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善的同時要慎微,慎微要做到“莫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少原本優秀的領導幹部之所以變得貪贓枉法、腐化墮落,往往是從吃一頓便飯、進一次舞廳、收一回紅包等小節開始。踐行要慎獨,慎獨是一種特殊的踐行方式,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仍然按照道德規範所要求的去做。踐行要反省,反省是依據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對行為的動機進行自我檢查,對行為活動進行自我監督,對職業行為的動機、過程、結果作出評價,如果行為符合職業道德要求,就會得到內心的滿足和欣慰;反之,則進行內心的譴責,表現出內疚和悔恨。踐行要慎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貢獻,難在堅持到底,貴在堅持到底。部分幹部缺乏慎終意識,就會認為年齡到槓、職務到頭,“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開始想撈點“實惠”,於是在臨近退休或離任的關頭心理失衡,不能站好最後一班崗,結果不僅給黨的事業造成損失,自己也晚節不保,身敗名裂。

  參考文獻:

  [1] 蔡元培全集[M].中華書局,1984:183.

  [2] 沈六.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M].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