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農村發展遠端教育可行性論文
現代遠端教育則是指通過音訊、視訊***直播或錄影***以及包括實時和非實時在內的計算機技術把課程傳送到校園外的教育。現代遠端教育是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深究農村發展遠端教育可行性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深究農村發展遠端教育可行性全文如下:
農民是農村建設的主體,是新農村建設程序中最積極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力量,激發廣大農民的愛國熱情,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現有經濟政治條件下,最大可能地實現農民的現代化。從整體上,要儘可能廣泛地吸引農民參與現代化建設包括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自身素質建設;從個體上講,要儘可能高地提高農民的個體素質,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個體特長,挖掘蘊藏於農民個體之中的創造潛力。有觀點認為,個體能力的最大化就等於組織能力的最大化,有一定道理。把農民階層中每一個個體的能力最大化,既是追求農民階層整體能力最大化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科學實踐。
農民的現代化,就是把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改造成現代意義的農民,讓傳統的農民具備現代意識與現代科技,這不僅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而且極具挑戰性。需要對農民階層進行全面深入的現代意識與現代科技教育,這實際上是對農民自身侷限性的一種突破,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農民自身追求進步的自覺性和獲得新知識的主動性。從政府角度看,就是要為農民營造一個有利於提升自我的學習環境。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開展農民培訓工程,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這項工作,但是大多流於形式,主要原因在於絕大多數農民認為,農業生產對於技術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搞好農業主要靠經驗;加上農業生產的弱質性主要來自於自然條件的不可預知與不可抵禦性。因此,農民往往對於現代科技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種傳統的守舊思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現代化的速度與深度。影響農民現代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傳統的教育手段難以滿足農民繼續教育的要求,因為農業生產的獨特性,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稀缺,農民既無相對固定的學習時間,也沒有能引起興趣的教育手段,所以通常無法在缺少引導和監督的情況下完成自我教育,這是導致農民階層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外部因素。
基於上述兩方面原因,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對農民進行全方面的跟蹤教育的想法不切實際,沒有可操作性。但是,隨著資訊時代的悄然來臨,網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行為習慣,也深刻地影響著農村社會發展,農民的受教育形式在網路時代正在接受深刻的洗禮,制約農民教育工作的局面正在改變,現在全國各地都在開展遠端教育,但是各大高校的網路學院整體上都忽略了現代農民。事實上,對農民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為無論哪種技術,生產力的最終形成必然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來完成。因此,培育現代農民是農業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
利用遠端教育網路實現農民教育的經常性,提升農民整體的科技素質,進而實現農民的現代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首先,現代網路技術為遠端教育機制的建立提供了科技基礎。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改變了人們的辦公方式,實現了傳統辦公方式向無紙化辦公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實現了資訊的集約化轉移。傳統的辦公方式必須依靠紙質媒介,儲存和轉移相對複雜,尤其是遇到大量的資訊需要轉移傳遞的時候,更是費時費力,而且出錯率高,保密手段單一。計算機技術的出現,特別是辦公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模式,實現了資訊的無紙化儲存、聲像化儲存和大批量傳遞,為現代遠端教育提供了硬體基礎。網際網路技術的開拓和進步,突破了資訊傳遞的時空侷限,為遠端教育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據《計算機世界報》統計,網際網路在資訊傳播、通訊聯絡、開展專題討論和進行資料檢索等方面具有其他電子裝置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網際網路可以實現資訊傳播的快速便捷、大批量和安全隱蔽等多方面要求,可以實現線上使用者的集體討論,可以有效實現指定資訊的快速搜尋,這一切對傳統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據報道,從2004年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開始,在中央遠端教育辦公室的指導和幫助下,全國各地的農村資訊化水平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沿海發達地區的建設標準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完全可以承擔教育農民的重任。很多市縣都建立了利用遠端教育平臺教育農民的良好機制,比如,無錫市遠端教育辦公室聯合了各類高校。通過遠端教育平臺把高校的教育資源推廣到農村等更為廣闊的空間。
網路改變了農村教育資源稀缺的現狀。傳統的農村,因為交通不便、聚集人才的能力不強,所以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既沒有優秀的教育團隊,也沒有優質的學習材料,當然更談不上先進的學習裝置,因此,農民曆來對學習書本知識心存畏懼。網路教育把教育網路延伸到農村,利用網路資源的共享性特點成功解決了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困難。蘇北某市的網路大學邀請當地名校的老師上網講課,並把老師的課件上傳到網上,在農村教學人才緊缺的情況下,這一措施有效地緩解了農村基礎教育的壓力,讓農村的學生隨時可以共享名師教案,傾聽名師的教誨,受到當地農村學生、老師和家長的一致歡迎。同時,網路大學還組織農業方面的專家對當地農村的生產現狀進行研究,製作了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業課件,同樣免費上網,農民隨時可以下載、觀看,有效地豐富了農村的教育資源。
網路資源的共享特點有效滿足了農民參加學習的時間要求。農民教育的一個重要困難是學習時間不好安排。因為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限制,不可能像工業生產那樣由人安排,因此農民學習很大程度上要受制於自然條件。但是網路資源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習時間上的自主性。農民可以選擇自己相對寬鬆的時候上網學習,聲像資料的可視性特點,降低了農民學習的難度。農民可以自由選擇時間,自由選擇內容。這種教育形式完全改變了農民學習的被動性,破解了農民學習的困局,為農民實現自我提升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其次,培訓新農民的時代要求為遠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政治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隨著發展理念的不斷進步與優化,農村的發展在工業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被重視,建設現代農村、培育現代農民不再是政治口號,已經成了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農民現代化的重要政治任務。
提高農民的政治覺悟是實現農村民主的主觀因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確提出了“管理民主”的口號與目標,民主既是管理的目標,也是管理的手段;實現民主管理。推進基層民主程序,在公共事務管理中進行民主決策,是保證基層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法寶。基層民主的實現,主要依靠基層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政治熱情,農民對政治的熱情,取決於對政治的瞭解與理解。因此,政治覺悟的提高必須依靠有效的學習和教育,在政治常識大量普及的基礎上才談得上提高政治覺悟。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農民的政治教育水平很低,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存在相當明顯的差距。所以,加強農民的政治教育是提高農民參與政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培訓新農民的重要內容之一。遠端教育適應了農村政治教育形勢的需要,解決了農村政治教育資源不足的壓力,是在農村開展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提升農民的致富技能是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根本出路。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同樣是制約農村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必然有賴於經濟的健康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人,新型農民必須具備更加先進的致富技能和致富本領才能順利承擔起建設新農村的重任。但是,由於傳統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民的科技素質一直以來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基於這種現狀,蘇北某市利用遠端教育網路為廣大農民提供免費的致富技能教育,雖然這種教育形式還處於初建時期,但其生命力已初步顯示,廣大農民對這種無償的技術技能服務十分歡迎。從該市兩年多來的實踐看,提升農民的致富技能抓住了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該市兩年來的教學實踐;培訓農村勞動力68.8萬多人次,其中有8.7萬人獲得了勞動部門頒發的技能合格證書,10.8萬人獲得了農民職稱,通過培訓轉移農村勞動力25.5萬多人,參加培訓的農民學員新辦各類致富專案47700多項,人均增收1200元,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中央歷來重視“三農”問題,但是農民的素質如何提升,一直以來沒有形成有效做法。自2004年以來,中央多次以一號檔案的形式推進農村的建設,提出了教育農民的巨集大藍圖,為農村開展遠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多年來的實踐也表明,教育農民是致富農民的第一要義,是催生蘊藏於農村的創造活力的有效途徑,是解決農村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提升農民素質的科學路徑。
再次,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全面發展為遠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社會基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國推廣以來,農村的發展進步很快,很多省市的農村在溝塘清理整治工作的基礎上迅速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通有線電視和村村通自來水”的四通工程,隨著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農村開展遠端教育的社會條件逐步形成。以蘇北某市為例,2005年,該市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了1000美元,市、縣、鄉三級財政總量翻番,市財政收入達到90億元,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全市整體經濟情況的好轉為農民參加技能學習提供了有力的財力支撐。從2005底開始,該市在遠端終端教學站點建設方面,先後投入逾2500萬元,在2414個村建立了教學站點、168個鄉鎮建立了鎮級教學基地。還組織力量建設了旨在對農民實行免費教學服務的網路大學,各個縣***市、區***成立了分校。有力地推進了遠端教育在農村的全面深入。
管理員隊伍的培訓和建立,為農村遠端教育的開展提供了人才條件。網路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面授困難,但是對農民來說,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存在一個很大的技術障礙——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在此之前,絕大多數農村留守人員不知道電腦為何物,讓他們自主學習顯然力不從心。還以上述蘇北某市為例,該市通過各地分校組織了兩級管理員培訓班,為各縣培訓了縣級教學服務和裝置管理人員,為各個站點培訓了7000多名終端管理人員。縣級管理人員由各縣選調,從事各地分校和管理服務工作,同時負責本縣教學站點的管理指導任務。村級教學終端管理人員主要由各地村幹部中的年輕同志擔任,每個管理人員都必須掌握一定的網路技術,達到“六會”***會打字、會上網、會播放課件、會接收衛星資料、會發***、會裝置的基本維護***要求。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走在所有工作的前頭,該市先後多次多層級地組織了管理人員培訓班,還組織教學人員送教上門,到每一個村、每一個點進行現場演示和現場指導,確保每一位管理人員技能達標,為遠端教育在農村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最後,農業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為遠端教育在農村的全面開展提供了學員基礎。喬治‘盧卡奇在其《文學與民主·民主與文化=》一書中提出:“對於在小塊土地上用簡單工具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來說,是不可能有從事文化活動所必需的自由時間的先決條件的……沒有這個先決條件,誰要是想在農民群眾中普及文化,那他的願望就一定會落空。”網路大學在農村開展教學活動,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農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強烈的求知慾望。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率,而且為廣大留守農村的人員創造了大量的空閒時間,為廣大農民參加網路學習活動提供了自由時間。同時,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使農民看到了現代科技在農業生產和改善農村面貌中的獨特作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農民學習現代科技的熱情,從而為遠端教育在農村的開展提供了廣泛的學員基礎。
總之,我國各級政府和各類研究機構對農業科技的高階研發比較重視,對農業的基礎操作,尤其是農民的創業技能、致富本領的研究相對不足。但是,從產業鏈的角度看,無論哪一種技術,最終實現必然依靠廣大“藍領”的實踐操作來實現從技術到生產力的轉換。因此,教育農民提升農民,打造一支適應現代農村發展要求的農民隊伍,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需要,也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內在要求,但是傳統教育手段無論從技術上講還是從目標上講都無法完成農民的繼續教育工作,無法實現農民教育的規模化。因此,從我國農村的發展現狀和時代要求來看。在農村開展遠端教育。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裝置實現農民的現代化,進而實現農村的現代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 深究農村發展遠端教育可行性論文
- 建築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課程內容及教學問題
- 關於我幫媽媽洗衣服的作文
- 經典大學英語勵志文章
- 長禮服唯美設計高清圖手稿
- 資料分析經理的具體職責模板
- 高中美術教學繪畫好看的圖片
- 葡萄乾蜂蜜蛋糕的做法圖解
- 江市公共基礎知識衝刺題及答案
- 罵胖子的話
- 刨腹產產婦肚子疼怎麼辦
- 專案融資的四種資金來源
- 商丘市公共基礎知識衝刺題及答案
- 放飛青春夢想黑板報素材
- 經典英文詩朗誦稿精選
- 歷屆各省高考英語作文素材題
- 如何寫好一篇禁菸的倡議書
- 治療頸椎病的保健操視訊教程
- 汽車檢測維修專業求職信範文
- 傳遞接力棒打一成語的答案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