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中的節奏教學探析論文

  自然界或人文藝術界因變化而豐富進化,在包括高度、寬度、深度、時間等多維空間內的有規律或無規律的階段性變化簡稱節奏。節奏不僅限於聲音層面,景物的運動和情感的運動也會形成節奏。 節奏變化為事物發展本原,藝術美之靈魂。相對論變化的結果。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小學音樂中的節奏教學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小學音樂中的節奏教學探析全文如下:

  摘 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在現今社會條件下,音樂藝術已經成為人民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音樂文化領域,音樂藝術在人們的精神領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音樂在一種獨特的聽覺模式下,對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就小學音樂中的節奏教學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

  音樂的最初起源是節奏,節奏是音樂的骨骼,良好的節奏感、節拍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第一步,是學生所應具備的音樂技能。同時,在學校藝術教育中,音樂是基礎課程之一,是反映現實的藝術。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節奏教學,結合現實生活,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音樂技能。

  一、小學音樂中節奏教學的意義

  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旋律、節奏。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指音樂中音的長短、強弱。而從廣義上說,節奏包括音樂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結構、和聲張弛、旋律起伏、動機發展、調式轉換等。一定節奏運動是一切音樂情緒的體現,在音樂中,所要表達情緒不同,節奏變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節奏稍慢、歡快時節奏可稍快等。

  著名音樂教育家達克羅茲認為:“只有用整個身心才能正確感受音樂”,以此說明他的音樂教育思想。在音樂教育中,學生只有感受音樂才能真正的理解、體會音樂,而在音樂的各構成要素中,節奏是最敏銳、與生活關係最密切的因素。因此,要想使學生感受音樂,首先需要學生感知音樂節奏,通過音樂節奏去認識音樂、感受音樂。同時,雖然節奏是音樂的本質,但是對於小學生而言,掌握音樂節奏是困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音樂教學中加強節奏教學,不斷進行節奏訓練,使學生逐漸意識到節奏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節奏感,從而更好地感受音樂。

  二、小學音樂中節奏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結合體態律動,在律動中感知節奏

  律動指的是學生根據音樂節奏、旋律做出有規律、簡單的動作。在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結合律動可使學生在演奏音樂時,自覺融入音樂情緒,更好地感知節奏。而體態律動即符合音樂自身規律,又符合小學生好動的身心特點,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具體的體態律動教學中,以節奏為基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遊戲、舞蹈、動作等方式引導學生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理解音樂,進而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感。例如,在《法國號》歌曲的教學中,由於該歌曲是一首法國民歌,歌曲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節奏規整,以優美舒展和輕快跳躍旋律的交替表達人們的喜愛之情。因此,教師可先用兩拍子匯入,用鋼琴彈奏和絃,在琴聲律動下,學生在教室裡走圓圈,且邊走邊聽鋼琴所彈的旋律,說出琴聲的規律。老師會說:“老師一個手彈得輕、一個手彈得重”,然後讓學生用身體語言表達出“輕、重”,於是,學生一隻腳輕、一隻腳重的走圈圈,感受音樂旋律。最後,在多次彈奏後,教師總結音樂三拍子的特點為“強弱弱”,讓學生進行感知,在熟悉歌曲旋律後自己尋找三拍子規律,提高音樂認識。

  ***二***自制樂器,使學生領悟節奏

  對於兒童而言,其對自然事物充滿了好奇,想象力、創造力豐富,音樂“樂器”無處不在。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然後在掌握了一定的節奏型別後通過打擊樂器對新學的節奏進行鞏固。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製作音樂樂器,如可在鉛筆盒上綁橡皮筋,這樣,“嗒嗒”聲便會在學生用手抽動橡皮筋的過程中發出,且隨著學生抽動橡皮筋頻率的不同而發出不同節奏。學生還可將沙子裝在易拉罐中,然後上下搖動模仿沙錘的音色。此外,可通過拍擊使學生學習一些樂器演奏技能,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例如,在2/4拍節奏學習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在第一小節的第一拍的前半拍緊握右手,拳眼朝上,對左手掌心進行擊打,然後在後半拍時拳眼朝上,敲擊桌面。以此重複練習,使學生掌握拍擊技巧,並激發學生的節奏創作慾望,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三***將節奏教學貫穿於歌曲欣賞、遊戲中

  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由於小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興趣有限,因此教學多采用歌曲欣賞的形式。這樣,節奏教學需要貫穿於歌曲欣賞活動中,合理結合所欣賞、學習的歌曲掌握歌曲節奏。例如,在《新疆之春》歌曲欣賞中,在該樂曲的主題部分,教師通過跟拍的形式,反覆拍打,使學生模仿,正確掌握歌曲節奏,寫出拍打的節奏,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及音樂水平。此外,根據小學生的好奇、模仿力強等特點,可通過遊戲開展進行節奏學習。例如《買菜》,該歌曲是一首民歌,民族風格濃郁,旋律手法獨特。在教學中,教師可先按照適度的節奏讓學生念唱蔬菜名,以此理解歌曲內容,在對內容熟悉後,根據歌曲的原有節奏進行歌曲教唱,按照這種方法,學生便可很快學習歌曲,並通過遊戲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節奏教學,採用體態節奏律動、自制樂器、遊戲教學等各種方式,使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通過身體配合、樂器打擊感受節奏、發現節奏,逐漸在訓練中把握音樂節奏,建立穩定、敏感的節奏感,從而完整理解、創作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