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黑板報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豐富燦爛、博大精深,讓我們來做黑板報來宣傳傳統文化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資料推薦一、孟母擇鄰

  孟子的母親十分注重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作用,孟子小時候,孟母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後遷居三次。

  據說,孟母起初帶著年幼的孟軻,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軻看見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學著玩。孟母見了,說: '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不合適!"很快把家搬到了一個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軻看見商人們自吹自誇地賣東西賺錢,覺得很有趣,便又學著玩。孟母看在眼裡,心裡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這裡也不合適。"於是,她又尋找遷居的合適地方,很快將家搬到了靠近學堂的地方。在這裡,孟軻不久就開始學習禮節,提出上學的請求了。孟母這才高興地說:"這裡才是適宜我兒居住的地方。"於是,便在這裡住了下來。

  後來,孟子果然未負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學者和思想家。

  圖片展示:

  圖(一)

  圖(二)

  圖(三)

  資料推薦二、李汝珍.好讓不爭

  清人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中寫了一個"君子國",在這個國度裡生活的人,相互謙讓成風:顧客嫌貨優價低,賣主說定價已經過高,進一步要求顧客就低還價,顧客願意出高價買次貨,賣主寧肯把好貨用低價出售;對此,旁邊的人都說這顧客"出大價而買***",這是"欺人不公",付款時,顧客要給頭等的銀子,而賣主則只收次等的銀子……他們就是這樣相讓而"爭"。這裡的'士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恭而有禮",真正達到了"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好讓不爭"的境界。

  這種"君子國",雖然是理想中的"烏托邦",卻真實地反映了古人渴望把誠實、謙禮的美德發揚光大,推而廣之,淨化社會中人際關係的美好心理。

  看過也看了以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