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幼師舞蹈教育論文

  舞蹈對於幼師生來說極其重要,它是專業基礎課之一。由於幼師專業的特殊性,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舞蹈教學能力的幼兒園教師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師舞蹈教學初探》

  摘要:舞蹈對於幼師生來說極其重要,它是專業基礎課之一。由於幼師專業的特殊性,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舞蹈教學能力的幼兒園教師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因此,教師要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又要培養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這是幼師舞蹈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怎樣上好幼師專業的舞蹈課,完成教學目標,針對這個專業的特點,我將提出一下幾個想法。

  關鍵詞:幼師生;舞蹈;課堂;教學

  當今社會,學前教育專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幼兒教育越來越正規化、專業化,這就需要一批具有專業技能的學前教育工作者。舞蹈課作為幼師專業的幾大技能之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幼師專業的舞蹈課與專業舞蹈院校的舞蹈課有所不同,其針對性要強,主要是培養學生成為會跳、會唱、能進行幼兒舞蹈教學和幼兒舞蹈編創的綜合性人才。

  一、讓學生在表揚和鼓勵中激發學習興趣

  筆者所任教的學校裡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幼師專業以前可能從來沒有接觸過舞蹈,這一類學生對舞蹈的認識可以說是空白的。儘管他們潛意識裡知道學習舞蹈是美麗而痛苦的,但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當學生們真正接觸了之後才發現比自己想象的更枯燥痛苦。因為舞蹈是關於肢體技能和情感表達的表演,不論你的天賦有多高,註定要經過反覆練習才能將動作、感情演繹得恰到好處。

  那麼,如何讓學生把枯燥痛苦的身心轉變為美麗脫變的享受,就成了首要解決的問題。興趣是決定能否學好某類學科的基礎,心理學家提出:經常受鼓勵、表揚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獨立思考、想象力、創造力、人際交往等方面遠遠超過受批評的學生。那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的鼓勵和表揚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達到要求的學生要適當的表揚,對於未能及時達標的學生要幫助他耐心分析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怎麼改正,並給予鼓勵,增強自信心。

  二、如何選定適合的教材

  幼師專業的舞蹈課與藝術院校的舞蹈專業訓練不同,學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礎理論知識和舞蹈基本技能也有所區別。幼師專業舞蹈課的針對性要強一些,要能適應幼兒教育的素質訓練。

  幼師專業的學生不僅要能上舞臺展示舞姿跳舞,更重要的是能進行教學和編排舞蹈。所以在幼師專業的舞蹈教學中既要重視提高學生自身的舞蹈知識技能,廣泛積累舞蹈素材,又要有具體的實踐。根據幼師專業的舞蹈教學大綱,大致分為西方芭蕾、中國古典基訓,中國民族民間舞,幼兒舞蹈,幼兒舞蹈編創四大塊,不要求深度,但涉及面要寬。

  從易處著手――基本功是幼師專業一年級的主要內容。基本功訓練對於新入學的幼師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我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在進校前她們對舞蹈幾乎一無所知,如果兩節課下來都是練基本功,做基訓,她們會很快失去對舞蹈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在每次課下課前十分鐘,教一個簡單的幼兒舞,如:中國舞考級教程中的小組合,通過多媒體播放小朋友的舞蹈畫面,這樣使她們看到幼兒舞蹈的簡單和趣味性,增加她們學習舞蹈的信心和興趣。在學過一段時間的舞蹈小組合後,讓學生們分組練習並根據所學內容自己編排隊形、造型等。一個月後再集中一節課進行表演,教師評講。這樣使學生們感到學有所得。

  從深度著手――學民族民間舞時,通過學習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漢族的民族民間舞,向學生介紹這些民族主要分佈的地區省分,從事的生產勞動以及他們的生活習俗。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對該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興趣,便於學生準確地把握民族民間舞蹈的基本風格、動作基本的韻律特點,在學習某個民族舞蹈之前,可先讓學生觀看一些有關這個民族的民俗文化及舞蹈視訊。因為不管是哪個民族舞蹈都有它自己獨特的風土人情,體現了這個民族的地域特徵和民族風情特點。通過視訊、圖片等讓學生對這些民族的舞蹈的風格特徵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使學生能更廣泛地積累素材,掌握它的基本風格、韻律特點。並要求學生用已學的元素去編排隊形,舞蹈構圖,造型練習。

  從實際著手――幼兒教師不僅要會跳舞,還要會編舞蹈。所以幼師專業的學生要具備一定編創能力,才能夠真正適應、勝任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工作。在掌握了幼兒律動、歌表演等幼兒舞蹈的編創要求後,多學習一些幼兒舞蹈,感受幼兒的天真、活潑、可愛。從而使學生更加喜愛孩子、熱愛將來要從事的幼教事業。

  三、在課堂中體會舞蹈的美

  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應該讓學生一味地練習或教師一味地講述佔據著整個課堂教學,而是應該注重學生自身對舞蹈動作的掌握和對舞蹈的體會,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動作的真正意蘊,讓他們真正地靜下心來去體會舞蹈的美,去表現舞蹈的美。因為美是來自內心的感受,只能意會,無法言傳。

  採取較為合理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美感。在對學生進行舞蹈美感培養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到的一點就是:不僅教學思想要更新,教學方式與方法也應該得到相應的轉變;不僅要加強學生舞蹈動作的熟練度,更應該著重強調舞蹈動作的基本細節要求、柔韌性訓練以及加強學生在舞動時保持身體姿態的能力。教師要通過良好的動作示範、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經過反覆的練習,用心去感受、去領會舞蹈的感覺。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師自身的動作示範也要體現出舞蹈的美,而且要放大這種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只是為了單純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意與學生內心進行交流與溝通,這樣在教學過程當中才可以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到舞蹈當中的“美”究竟是什麼以及其重要性所在。而且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通過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可以使學生逐漸開啟心靈的窗戶,這樣就會使學生自身對於舞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過程。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對舞蹈中的“美”也就會有一個不同的認識,他會明白原來每一個舞蹈動作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更主要的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一份感情,這樣的舞蹈才會稱之為最美的。

  四、聯絡實際,讓學生在實踐增長專業知識

  聯絡周邊的幼兒園,定期組織學生進入到幼兒園中,多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鍛鍊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和編排舞蹈的能力。通過學生在幼兒園的實踐來檢驗教學,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

  總之,舞蹈教學對幼師的專業發展相當重要,在幼師生舞蹈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各種有利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累教學經驗,探索可行的教學方法,努力提升幼師學生的舞蹈學習效率。***作者單位:宿遷高等師範學校***

  參考文獻: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2]趙幼珍.兒童舞蹈[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3]嚴道康.舞蹈實用教程***師範院校音樂舞蹈系列教材***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