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音樂教育論文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推進,中職院校的教育空間不斷提升,為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中職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

  摘要:學校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成功轉軌,素質教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隨著美育在全面教育中獨立地位的確定,音樂教育成了學校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無論從學生的道德情操還是身心健康,它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0-0128-01

  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更加明確了,作用也更為突出了。在職業教育中,根據中職生的年齡段處於青年期,其思想、心理等方面未成熟不穩定,可塑性大,因為多方面原因在文化知識基礎、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的特點,學校的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音樂在學校素質教育中,更要發揮其自有的學科獨特性,以思想教育為重心,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一、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近年來,流行音樂中優劣混雜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好的音樂不僅有美好的音樂表象,而且充滿生機,可以振奮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而那些充滿著低階趣味的音樂,其不良作用也不容忽視。

  學校音樂教育就要發揮審美作用,讓學生在心靈上剝下純潔的美好的種子。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通過聽覺來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現美、探索美。學校音樂教育,以音樂為表現手段,選取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作用於學生的情感引起共鳴、激動、聯想、想象等,讓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表現美、創造美。長期在音樂美的薰陶感染下,不僅能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悅和滋養而且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感受、鑑賞、表現、創造美的能力,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起健康的審美情趣、審美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豐富、更和諧、更完美。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學校音樂教育,是採取藝術性與思想性融為一體的方式進行。這種教育和影響,有如詩裡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人教育於不知不覺中。無論是欣賞的或是學唱的音樂作品,所反映的內容是多樣的。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從有聲的音樂中獲得無聲的情感體驗,感受得到薰陶,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醜的辨別能力。

  音樂教育對於人的性格、情趣是有影響的。荀子在《樂論》中寫道:“樂者,樂也。”人為音樂使人快樂,是滿足人情感需要所不可缺少的。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並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淨化、昇華的作用,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

  從小學到高中的音樂教本中,歌曲部分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保衛黃河》、《歌唱祖國》、《紅旗頌》等,都是圍繞著愛國這一中心主題,從內容上層層深入,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也逐步深化。還有一些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也是極好的愛國教材,如:歌曲《沂蒙山小調》、《茉莉花》、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彝族舞曲》等這些作品有的加深了學生對祖國悠久文化歷史的瞭解,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的作品加深了對現實生活的讚美,對美好理想的憧憬,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生動、深刻、有效地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同時,所有的這一切都有利於形成具有統一意志和共同情感的團結集體,有利於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協調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

  音樂教育是一種能夠打動人情感的教育,它深切真摯,陶冶心情,和風易俗,在某種角度,它被視為可改造社會的一種重要力量。

  三、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智慧素質

  音樂對發展學生的智力起著積極的作用。音樂教育與智力開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他們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絡。音樂對學生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等各種智力因素都有積極的作用。荷蘭教育家赫伯特・齊佩爾說過:“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最基本的音樂教育,而音樂教育,是開發人 類智力的最好途徑。”音樂能使左右腦平衡發展,對開發右腦發展人的形象思維,提高人的智慧素質有著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音樂可以促進感受、想想、思維等能力的發展。音樂,以高低不同、長短不同、強弱不同、音樂不同的音響有機藝術的組合在一起;音樂之間的對抗與協調,追逐於遇合,跳躍與停頓,飛躍與消逝等無窮的變化方式,構成諧美的音樂世界,對培養學生“對音的分辨”,發展學生的感知等能力來說,無意識最為有用的。古今中外眾多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音樂藝術的愛好者,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思維的催發作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神奇的體現。因此,培養學生的智慧素質,更有利於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培養學生的智慧素質打好基礎。

  音樂教學中要演奏、演唱、欣賞很多音樂作品;要學習作家的生平、時代背景;要接觸到各個歷史時期,各文化圈及許多地區和許多名族;要了解多種題材、體裁、風格形式;要學習演唱演奏常識及樂理、視唱練耳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所有這一切,除了學習音樂本身的知識技能技巧外,還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自然科學、風土人情等。這一切對於啟迪學生智慧的作用是巨大的。

  由此可見,“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其他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是我們不容忽視的。要用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來完成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因此,音樂教育在中職學校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應該積極的發揮作用。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學習宣傳音樂教育的作用與功能,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發揮其作用。

  篇二

  如何在中職音樂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

  【摘 要】本文首先論述了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進而從“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興趣,以趣生情;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及注重對名作的欣賞學習”這四個小點闡述了在中職音樂教師中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 音樂教育 情感教育

  一、前言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音樂教學作為一門聽覺藝術,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情”是藝術創作的靈魂,也是學生學好音樂的催化劑。因此,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結合音樂教學實際情況,遵循音樂教育原則,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融入音樂教育中去體驗音樂的豐富情感,在音樂的感染和薰陶下,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塑造完美人性的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能增加學生對情感積極、正確的體驗。由於音樂是“最情感的藝術”,其自身具有音樂所特有的、藝術化的人類情感,在音樂教學中施以情感教育,讓學生通過音樂感知直接獲得情感體驗,這種直接獲取的情感體驗,可增加學生對情感積極、正確的體驗。

  ***二***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能夠提高個體的創造力和認知能力。音樂活動中的創作、表演、欣賞是一種伴隨著情感活動的形象思維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施以情感教育,能讓音樂作品以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為載體,真實地再現藝術中的情感因素,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認知、評價、鑑賞能力等得到一定的鍛鍊。同時,藉助音樂中的情感因素,可引導學生對自身、他人、社會的關注,通過自我調整、自我認識與自我控制達到內化美育的目標,最後形成穩定的審美情趣。

  三、在中職音樂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

  ***一***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1.要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深刻內涵,則須全面瞭解創作者生活的時代特徵、社會環境、個性特徵、藝術風格、藝術追求等,否則談不上音樂鑑賞。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飽含情感的開場語,引述作品背景材料,補充相關的知識,將學生引領入與音樂背景相關的情境中,讓學生能從情境中瞭解音樂家的生平及作品的創作背景,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引導學生“入情”,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緒和情感基調,全身心投入作品的情感之中,激發強烈的情感體驗。在這個過程中,要求中職音樂教師本身能準確地理解音樂作品,能準確地理解演奏者的情緒及感情色彩,在教學中能根據作品內容和背景用不同的聲音和音調去表達其中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以景入情。在音樂教學中,尤其是欣賞音樂形象明顯的組曲、交響音詩、音畫等音樂的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情景,可促進學生想象,架起心靈與音樂的橋樑,使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音樂活動的強烈願望,進而更深層次的理解音樂的內涵。

  ***二***激發興趣,以趣生情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熱情參加到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是音樂教育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最基本要求。首先,中職音樂教師應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如教師得體的裝束、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柔美的語言,都可讓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情感障礙,降低他們的情感過濾,從而能在平等、民主、和諧、激情的氛圍中真正激發其思想和情感火花。其次,教師還可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愉快教學法、參與教學法、趣味教學法等,促進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音樂形象的感染下,領會歌曲表達的情感,使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

  ***三***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音樂欣賞是一種對藝術的審美再造活動,在欣賞實踐中,不僅要求學生要根據欣賞物件所提供的形象內容和情感性質進行“再造”,更重要的是學生要藉助於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憑自己的文化素養去印證和生髮作品物件,並對其進行加工、補充和延伸,從而使物件成為自己的物件。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教師只注重從主旨、組織材料、創作技巧和藝術風格等方面引導學生,忽視了情感、意志、性格和集體合作等素質的培養。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啟用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引導和點撥,用欣賞的語氣予以肯定和鼓勵,用激情的表現帶動和感染,充分調動學生豐富的思維和想象,培養他們的多元化理解和對音樂情感審美的質疑態度,使他們能通過音樂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並將自身對生活的理解和經驗、對事物的認識和熱情交融其中,使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藝術感染力。

  如,在欣賞《感恩的心》時,教師可以手語的演唱方式引導學生去體會歌中悽婉動人的故事,讓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歌曲的內涵,激人奮進。學生在充分感知音樂情感的基礎上,可以體悟到在今天社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多麼重要,在和諧社會中,離不開感恩,以此勉勵和教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有恩於我們的人,從而通過情感遷移形成自己的情感,進行情感遷移泛化,使情感得到昇華。

  ***四***注重對名作的欣賞學習

  教育家蔡元培認為,美育可以“陶養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的審美教育,其根本任務是完成對受教育者的美的心靈的內在建構……音樂的情感教育,必須是以美育為前提”。 因此,在音樂教育中要施以情感教育,注重加強對古今中外音樂名作的鑑賞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對不同題材的音樂名作進行欣賞,特別是對那些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音樂作品進行反覆鑑賞、深刻講解,使學生體驗、領悟不同型別的情感,從而激發起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愛親人等美好情感。

  四、結束語

  總之,情感是音樂教學的生命線,是推動音樂教學藝術的動力,因此要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情感教學,將情感教育貫穿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在本文中,主要從“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興趣,以趣生情;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及注重對名作的欣賞學習”這四個小點闡述了在中職音樂教師中實施情感教育的途徑,以期能通過音樂教育,實施美、創造美的慾望,讓學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實現,讓學生在音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

  【參考文獻】

  [1]鄭麗霞.試論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新時代,2010***12***.

  [2]付鈺.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投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

  篇三

  如何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滲透美的教育

  摘要:本文闡述了美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要在中職音樂教育中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思想,運用體現審美教育的教學方法,並結合作者《藍色的探戈》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滲透美的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育;美的教育;自主學習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面對職業學校的學生,如何對學生進行音樂課堂美育滲透呢?中職學校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能夠喜歡音樂、懂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這是中職學校音樂教育的宗旨。學校音樂教育必須抓住最本質、最核心的審美教育去培養學生感知、理解、感受、體驗、評價、鑑賞、表現和創造音樂美的能力,並使學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下面筆者以《藍色的探戈》為例,談談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入美的教育。

  一、教學目標註重學生的美育教育

  音樂在實現其美的教育時,並不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優美動聽的音樂本身,潛移默化地產生作用。中職生大部分來自農村,藝術欣賞水平低、表現力差、演唱水平不高、對世界名曲和著名音樂家的瞭解一片空白,樂理方面的知識也是瞭解甚少,民族音樂知識也常常張冠李戴。而中職生正處於人生重要的轉折時期,世界觀和價值觀開始形成,並逐漸轉向成人,這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時期,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要求。因此,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學生的美育教育,如在設定《藍色的探戈》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考慮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相關聯的地方、單元目標與這節課教學目標的關係等,要考慮到如何把美的教育滲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據此,筆者將《藍色的探戈》這節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藍色的探戈》的舞曲結構及相關的音樂文化;簡要了解安德森的生平事蹟及藝術貢獻。

  ***2***能力目標:學生能打歐洲風格的探戈節奏和拉丁美洲風格的探戈節奏;逐步掌握簡單的曲式分析方法;提高學生對舞曲的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聆聽《藍色的探戈》,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和音樂風格,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對舞曲及相關的文化的興趣。

  這節課是音樂欣賞課,此教學目標簡潔明瞭,操作性強,目標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制定得恰當、明確。通過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舞曲結構及相關的音樂文化,瞭解作者生平及藝術貢獻,引發學生情感的體驗;通過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舞曲的鑑賞能力;通過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緊緊相扣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好後,就要有效地落實在每個教學環節中。教學環節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只有教學環節的設計有一定的梯度,或由淺入深,或由此及彼,或由表及裡,或由易到難,教學環節清晰,課堂節奏緊湊,才能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每個教學環節都是教學目標的細化,都是實現目標達成的具體步驟,因此這是教師備課的重點之一,也是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之一。《藍色的探戈》的教學環節如下:

  1. 跟我做。***1***拍打出一小段節奏,學生模仿完每一段後出示課件。***2***播放音樂,要求學生回答剛才拍打的節奏有沒有在音樂中表現出來?表現了幾種?***3***在學生討論回答後引出課題《藍色的探戈》。

  2. 合作與交流。***1***聆聽學生介紹、展示蒐集的內容並進行評價或補充。***2***播放探戈的舞蹈視訊***舞蹈的基本特點:快速的轉頭、有停頓、表情嚴肅等***。***3***學生談談對這段舞蹈的感受。

  3. 感受與體驗。***1***播放第一主題A,設問:運用了練習中的第幾段節奏?音樂情緒如何?***2***教師用鋼琴彈奏出大調音階和布魯斯音階,再讓學生跟琴哼唱,讓學生感受其不同的音樂特色。***3***播放第二主題B,設問:這段音樂運用了練習中的第幾段節奏?它的音樂情緒如何?***4***教師用鋼琴彈奏第二主題音樂,學生用“la”跟唱。***5***設問:在第二主題B中有沒有插入第一主題A的音樂?在什麼地方?兩個主題的交替進行代表了什麼?***6***播放《藍色的探戈》,學生整體感受音樂並思考作品的曲式結構是怎樣的。***7***為什麼叫藍色的探戈,而不是其它顏色的探戈。

  4. 實踐。***1***教師在學生小組活動時,在課堂進行巡堂,觀察各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指導與提示。***2***在學生的互評完以後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總評。***3***在學生進行創編時,小聲迴圈播放《藍色的探戈》。

  5. 拓展。引導學生學習探戈的基本舞步:慢-慢-快-快-慢

  6. 小結。回顧本課所學重點內容,在表格中填寫對本節課印象最深刻的六個詞語或句子,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

  從以上設計中可以看出每個教學環節都是教學目標的細化。第二、三個教學環節是為完成教學的知識目標:通過第二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加深學生對作者生平事蹟及藝術貢獻的感知;通過第三環節,引導學生了解《藍色的探戈》的舞曲結構及相關的音樂文化。第一至第六個教學環節是為完成教學的能力目標而設計的,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在第一至第五的教學環節中,都需要學生大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第一環節通過學生的聽、說、做,從各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易做的節奏使學生敢於表現。第二環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及表達能力。第三環節通過設定問題、學生模唱兩種風格音階,使學生能更好地感悟音樂,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第四環節通過團隊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通過肢體語言和打擊樂器的運用,增強對音樂的理解能力。第五環節通過學跳探戈的基本舞步,培養學生對多元化的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第六環節通過學生的自己總結,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第二至第六個教學環節又是完成教學的情感目標的。第二教學環節通過學生的查詢、製作、介紹、展示等自主學習,加深學生對作者生平事蹟的感悟,引發學生情感的體驗;第三至第六教學環節通過分析、細聽音樂、模唱音階、回答問題、創作、學舞,使學生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制定的三個教學目標,分六個教學環節,六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每個教學環節都穿插體現了三個教學目標,紮實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此達標教學的過程中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體現的是音樂教學的特點。教學結構清晰明瞭,操作性強,目標的達成度高,這樣的課堂教學也是有實效的、高效的,對提高學生的美的鑑賞能力大有幫助。

  總之,音樂教育要體現和落實在美育教育上,就必須用適合學生的方法施教,將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個人個性的發展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訓音樂能力相結合,訓練音樂技能與開闊學生視野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的美育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