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3篇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絡密切的學科,最終服務於生活,高效率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首要條件是轉變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篇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教育的形式與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數學作為小學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也得到不斷的豐富與革新。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基於此,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形式、內容等方面展開分析、歸納,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充分準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對策分析
探究課堂教學的狀及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對症下藥,對順利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素質教育滲透的主要途徑是課堂,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顯然是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這些問題,展開有效策略,目的在於推動教學程序。
1常見的課堂教學現狀
1.1忽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只重視課堂知識的講解以及學生的解題能力,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是通過大量的習題讓學生鞏固和掌握學習的知識,但是,並沒有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沒有得到有效鍛鍊。這樣教學顯然是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的。
1.2課堂情境設計流於形式,缺乏針對性:情境教學可以說是新課標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形式,通過情境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思維活性與參與積極性。但是,現階段的教師在引入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造成為了情境而設計情景的教學局面。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很多教師盲目地開展活動,製造一些和數學知識不相關的情境,儘管這樣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但是,並不能將教學情境和數學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導致了課堂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教學也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1.3自主學習變成了放任自流: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並不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放任學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過於片面,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只要組織了豐富的自主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學習就行了,實際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給學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導,自主學習活動也過於敷衍,目的性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有時候還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2針對現狀對症下藥
2.1從簡教學,不給學生造成學習難的壓力: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把課本“吃透”。所謂“吃透”,既要熟悉相關的知識點,而且還能用學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輕鬆接受。對於課下作業,要遵循著少而精的原則,不能一味地採用多做題的手段來使學生強化記憶。教師也要多聯絡學生家長,共同談論學生的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家長配合好,不要讓家長一味給學生報補習班增大學生壓力。在學習方法,學習空間與學習理念上儘可能保持一致,傳授給學生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儘量少給他們增添心理上的學習負擔。
2.2轉變教學觀念: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絡密切的學科,最終服務於生活,高效率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首要條件是轉變教學觀念,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小學生不能單純地對數學學習和教學活動進行模擬,更不能依賴教師講解和習題模擬,在新課改理念背景的引導下,應提倡小學生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用數學思維觀察周圍的實物,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也將具有實際生活意義的教學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
2.3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求學校以培養創新型的素質人才為目標,教育系統、學校、教師都應該深化素質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師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主動使用正確的知識結構,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引導,注重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2.4豐富課堂活動,強化學生能力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把握住講課的時間、節奏,嚴防教學中出現機械的講解,讓學生感到枯燥,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等現象的發生。要主動將新教學模式帶進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課堂教學目標匹配出恰當的教學形式,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不會偏離原有的教學目標,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此外,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動手能力,讓學生都有激情主動探究知識,不至於因為乏味而上課不認真、開小差。
2.5實施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將學生聯絡在一起,每個小組在完成任務中,小組成員之間也要相互探討,彼此分析。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鍛鍊,團隊合作意識也會得到有效發展。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還能促使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成績。綜上所述,數學教師在指導教學中,必須具備完備的數學學科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及時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結合現狀,對症下藥,為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做好準備。
作者:朱雪松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陳金晶,張國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農村山區小學拼音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孫江波.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教育———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分析與建議[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學數學“簡便計算”教學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4年26期.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篇二
摘要:近年來在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中,我國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一直在創新。其中,對話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文章就從對話視角下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並提出幾點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對話視角;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這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將來的數學發展。但是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大量抽象性、難理解的知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充分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與教師建立了一個互相平等的溝通平臺,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教材對話等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有自由的發言權、主動權,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創設情境,設定懸念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跑神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對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境為學生設定懸念,引發 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師生間在課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師在講到“認識周長”這一教學內容時,講課前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知道‘周’是什麼意思嗎?”這時學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圍”“一圈兒”等,教師據此可為學生引出教學內容“周長”。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周長是什麼意思,以瞭解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情況。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總結,並引出周長的概念:“首尾相連的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周長。”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制作出相關動畫,如: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圖片,然後用紅色的筆標出長方形的周長,並告知學生紅色筆標出的長度,就是該長方形的周長。在講解之後,為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教師可以設定問題:“你能指出我們身邊物理表面的周長嗎?”從學生的回答中瞭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出有針對性的講解。通過這種師生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二、聯絡生活,啟用思維
教育來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聯絡生活實際,並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其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通過具體的策略,讓學生從數學教材中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課堂教學知識聯絡起來,從而啟用學生對教材之間的對話,最終使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中,事實上,三年級的學生對小數已經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價位表都是以小數的形式呈現的,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發現並蒐集生活中的小數。”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可能會思考小數為什麼這樣寫?然後,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預習課本,也可以查閱相關學習資料,講一講小數為什麼這樣寫?小數點前、後的數字分別有什麼意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在自習的過程中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學現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價位表、自己的成績等。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如“2.50與2.5的哪個大哪個小”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時學生在之前的自習中會發現“小數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由此,學生可以知道2.50與2.5是一樣大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將學生的生活與教學相聯絡,從而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
三、巧設疑問,啟發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探究性的話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然後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啟發,在合作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邊關係”這一知識點時,課前,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分組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別、性格等將與班級學生相近水平的學生平均分在各組,且儘量保證各組學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補,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然後教師可以給每組學生每人準備三根小木棍,並向學生提出問題:“三根不同長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一下。這時,有的學生髮現可以拼成,而有的學生髮現不能拼成。這時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這是為什麼呢?”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學生1猜想:兩根小木棍的總和等於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學生2猜想:隨便兩根小木棍的和大於第三根長度才可以拼成。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之後,再次通過實驗驗證猜想,這時學生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實驗結束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做出總結。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實驗形式,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四、設計對話,延伸知識在對話視角下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可設計對話主題進行知識的延伸,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創新能力。小學生內心往往充滿了對知識的好奇和探索,渴望從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和收穫,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肯定與認可。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明確對話主題,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新知識,以促進其數學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數;通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對話主題:3/8-2/7=____,他們在學習通分知識之前,接觸到的分數加減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況下計算,在遇到這種分母不同的現象時,往往難以著手,不知道該如何計算。要想解決這一習題,小學生需要運用新的數學知識,探究慾望被激發,教師可順利引出新知識——通分,讓他們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可尋求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從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數是56,然後將3/8轉化為21/56,2/7轉化為16/56,很快得出計算結果。通過這樣的對話教學,可讓學生主動回顧舊知識,拓展新能力,主動參與對話,利用探究性的數學練習題還能夠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引發小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關聯,並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使他們的學習思路得以拓展,知識得以延伸。總而言之,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的創設增加師生間的對話;通過聯絡生活實際,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然後通過探究問題,加強生生間的對話。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的對話形式,為學生構建多元化對話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作者:陳豔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城關小學
參考文獻:
[1]夏李平.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4***.
[2]陳惠芳.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5***.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篇三
【摘要】講求教學藝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教學的高效.教師如何把知識“呈現”給學生,其中大有學問,需要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比較單調和枯燥,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更加勤奮,深入鑽研,用多種多樣藝術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識教育”真正變為“啟智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藝術;激趣;啟智
小學生一般都是7—13歲之間的孩子,喜歡遊戲、玩耍、娛樂,習慣於形象化、直觀化的思維模式.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要用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和方法把單調、抽象的數學知識“呈現”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樂於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教師如何把知識“呈現”給學生,其中大有學問,需要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比較單調和枯燥,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更加勤奮,深入鑽研,用多種多樣藝術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識教育”真正變為“啟智教育”.
一、問題設計的趣味化
孔子曰:“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是從問題開始的,是以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目的的.有趣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成為學生積極思考的橋樑.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總想探個究竟,弄懂其中的奧妙所在.尤其是在匯入新課的時候,有趣的提問能夠勾住學生的魂,讓學生如飢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節時,首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誰知道自己的家鄉距離首都北京有多遠?學生紛紛推斷和猜測,但都很不準確.這時我亮出了中國地圖,並且說:那就讓我們來量一量吧.學生聽說在地圖上可以量出從家鄉到首都北京的距離,都表現得大為驚奇,興趣盎然.這時我們順利地進入新課講解,就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視為金科玉律,並且牢牢地記在心裡,印入腦海.
二、情境設計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興趣,就必須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有用,能夠切實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疑難問題.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應用於實踐.為此,數學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的時候,要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唯物辯證法原理,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之上.比如,我在講授《圓的周長》一節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我們學校要開田徑運動會.你們可知道:如何才能夠精確地測量出我們學校操場跑道的長度呢?學生相互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用米尺實測是最好的辦法.接著我又說:操場跑道將分為內外6圈,怎樣才能夠又快又精確地測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確長度呢?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面相覷,不知所云.他們其中有人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嘆:4個邊的直線距離容易丈量,而4個圓角處的跑道長度就很難快速丈量出來.這時我就告訴同學們說:我這裡有一種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計算方法,大家願不願意學呢?這時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願意!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學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長期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拼圖法、實踐操作法、遊戲活動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等等.其實,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對不同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方式,是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數學教師要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把不同型別的數學知識最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以鍛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觀察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比如,在教學《2、3、5的倍數的特徵》時,我採用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採用的是拼圖法和實踐操作法;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我採用的是多媒體演示法.教師所擁有的知識的多少與教學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師專業成長需要實踐性的量的積累,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什麼樣的知識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要課前精心預設,而且要觀察效果;不僅要進行廣泛的實踐交流,而且要進行深刻的教學反思,以便總結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性知識.數學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藉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數學課堂應該是張弛有度的,既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夠讓學生輕鬆愉快、心情舒暢.
四、施教物件的分層化
由於每一名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智力方面存在著差異,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然會表現出優劣來.對於相同的問題和作業,優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還有空閒時間,中等學生還在求解之中,而學困生卻顯得抓耳撓腮,無可奈何.針對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就要採取差別化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施教.在授課方面,在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和領會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齊劃一.對於優等生,要以放為主,鼓勵他們獨立學習,多元求解,積極進行高難度的拓展練習.對於中等生,應該半扶半放,在教師點撥、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提高性練習.對於學困生,要以扶為主,在師生討論、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練習.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評價標準也要有區別,尤其是對學困生,要讓他們感到有收穫,有成就感,以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參與度.
作者:王曉紅 單位:臨澤縣城關小學
看過"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的還: